张卫:巧造型,巧立意,巧增值

在一些造型石中,由于对同一角度形态中两种及以上不同形态或质地、石肤、色彩、纹样的巧妙运用,从而产生了奇特的效果。因而在造型石的创作乃至所有雅石的创作中,巧用各项自然条件的巧形造型、巧质造型、巧肤造型、巧色造型、巧纹造型、巧色巧纹造型、巧质巧色造型等多种灵活运用的特殊创作手法,不仅能为作品增色,还能使之增值。

张卫:巧造型,巧立意,巧增值

一、巧形造型

在实际的雅石创作中,有些原石的石体形态中,常常会有些不尽人意“多余”的东西——这里多了一块,那里多了一坨……我们也常为之遗憾。而当我们把那些“多余的东西”与“主体形象”联系起来立意,让它配合表达同一主题,那么它不仅不多余,而且还能更生动地塑造形象、表达主题。

如骑姿人物——《千里走单骑》,如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回娘家》,如……

在我们所确定、用以表现的角度形态(主要观赏面)上,有两个及其以上可以联系起来为同一主题服务的物象形态被我们运用创作时,称为“ 巧形造型”。

“巧形造型”绝非我们要对原石形态做些什么改变, “造型”二字着重在于强调对原石形态巧妙而合理的立意运用,从而更为形象生动地表达主题与情感。

张卫:巧造型,巧立意,巧增值

二、巧质造型

景观创作对质地的具体要求,视不同形式景观的景貌与意趣而定。有的宜细,有的宜粗,这在《石道》对各种景观的介绍中均有提及。然而某些特殊的原石除具备了景观创作所需的“石体形态”条件外,同时还存在着两种及其以上可加以运用的不同质地条件,在许多情况下,不是被我们忽略就是被认为原石质地不够统一协调, 被视为景观创作的一大缺陷,甚至有的循规蹈矩者只好弃之不用。而如果通过合理的巧妙运用并能使之光彩照人,弃之不用才是最大的遗憾。许多奇石经营者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原以为某些原石不好而贱卖。当别人经过巧用之后价值倍增而后悔不迭,自惭形秽,尤怕他人提及该石出自其手。

原石质地大致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在一块原石中, 这三种质地有整体分布和局部分布的。在景观创作中,对于局部透明的质地我们除专注“石体角度形态”所具有的景貌特征之外,还可联想并用以表现“冰山一角”;对于整体透明的质地,我们还可联系到“玉龙雪山”。对同一质地或两种及以上不同质地的巧用,重要的是在于创作者的灵活把握,并表现在立意与命名上。把“景貌形态”与“特殊质地形态”巧妙结合运用的创作,谓为“巧质景观造型”。

巧质造型,即在同一原石、同一角度形态(主要观赏面)中结合石体角度形态或其他自然条件因素,对同一质地或两种及其以上截然不同的质地的巧妙立意运用,使之共同协调地服务于同一主题的质地角度形态运用手法。

张卫:巧造型,巧立意,巧增值

“巧质造型”绝非景观创作所独有。在其他造型石、图纹石、意象石的创作中均可加以运用。以下介绍的“巧肤造型”、“巧色造型”、 “巧纹造型”、“巧色巧纹造型” 和“巧质巧色造型”等均同此理。

三、巧肤造型

景观创作对石肤的具体要求同样视不同形式景观的景貌、意韵而定。任何类型的造型石除对“石体角度形态”都有一定的要求外,对其他相关辅助自然条件因素如质、肤、色 、纹等也有相应的要求,石肤自然也不例外,这是雅石创作的一般规律。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中,某些自然因素看似有违创作要求,甚至被视为有损作品品相的大缺点,但经过我们的巧妙运用之后,反而更有利于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确立。

在日本水石理念中,对于景观石肤要求苍茂而具吸水性,可观石之干湿变化,因而日本赏石家多要求景观石肤没有太厚太亮的皮壳,并经多年露天半阴半干的滋养,尤忌打油手触。然而在中国大陆,不但许多人不能理解和接受其喜好与观念,而且还对一些光亮水灵的石肤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新的运用。例如石肤光润的景石,若视为“空山新雨”,自有一番清爽气息。因而假如日本水石理念被视为水石景观赏玩的规范,那么中国景观赏玩对于石肤的要求是否可以理解为独辟蹊径的巧用呢?实际上,这是不同地域文化和理念的两种不同审美取向的表现。即便在中国大陆,对于一些看似“奇怪”的景石石肤,常常也有令人惊奇的合理运用特例。例如一件湖沼景石,远山石肤苍茂,湖面平坦无凹而石肤水亮光润,给人第一印象便是石肤不统一, 并且无凹蓄水难成湖景,有的可能改弦更张考虑“平原”立意,有的视为缺点弃之不用,而当我们视为满水湖面的光线反射时,不是不必蓄水也能表现“镜湖”的情境么?由此可见,在景观的创作中,对于石肤确有一定的规范要求,而特殊情况的巧用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创作就是这样,灵活的思路、灵动的心景和变通的运用,可以产生奇妙的效果。

张卫:巧造型,巧立意,巧增值

在造型石的创作中,对于石肤的巧妙运用与巧质造型同理。因而,巧肤造型,亦即在同一角度形态(主要观赏面)中,结合石体角度形态或其他自然条件因素,对同一或两种及其以上不同石肤角度形态的巧用立意创作手法。

四、“巧色造型” 及 “巧质巧色造型”

景观创作对于色彩的要求大多专注于纯净统一。凝重的黑色,最宜表现孤寂沉静;苍翠的绿色充满生机活力,浓郁的亲和力给人无限的希望;高贵的黄色,柔和温暖令人向往;热烈的红色,令人宛如置身热土而热血沸腾。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富有情感倾向的色彩, 在景观创作中通常要求色泽纯净,尤忌繁杂混乱。

“繁杂”的色彩,在一些成功的景观创作中却时有遇见,因而“巧色造型”也屡见不鲜。在景观创作中常见并可加以运用的色彩有点状、块状和条带状等多种形态。点状、块状色彩如为绿、白相间,绿色可视为草木,白色可视为云烟,可有“黛岳青烟”的立意运用;如为红、白相间,红色可视为鲜花,白色可视为云雾,可有“山花浴岚”的立意运用;如为红、绿相间,红色为花,绿色为树,可有“春山妆浓”的立意运用;如为黑、白相间,黑色为石,白色为雪,可有“冬妆初上”的立意运用,若把白色视为山上的羊群,则可作“牧歌”的立意运用。对于平整地势上的块状白色,我们还可视为水面加以运用。对于纵向的白色石英条带,我们可视之为瀑流;对于横向的白色石英条带,我们除可视之为溪、河之外,还可视为缠山的云带而加以运用。

张卫:巧造型,巧立意,巧增值

色彩的巧用除了可用以进行景石中物象征貌及地貌的区分表现,还可用以进行季节的区分和表现,即春绿、夏红、秋黄、冬白。

巧色造型也是造型石创作中的一种巧用手法,即在同一角度形态(主要观赏面)中,结合石体角度形态或其他自然条件因素,对同一或两种及其以上不同色彩角度形态的巧用立意手法。色彩的巧用常常伴随着质地因素的巧用,因而又有“巧质巧色造型”的运用手法。

五、“巧纹造型” 及 “巧色巧纹造型”

景石上出现通常以为干扰景观主题表达的有彩纹样,然而当我们能够加以合理运用时,则不失为“生得很巧”的自然条件因素。景石上的一些有彩纹样,如果我们视之为山的草木,那么景观便有了生气;如果我们视之为云水,那么景观又有了声响与活力…..可见并非石头生得巧,而是我们运用得巧妙。

原石中的所有自然条件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允许去改变它们,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运用与发挥。原生纹样在景观乃至其他形式的雅石创作中被巧妙而合理地运用,是雅石创作的“巧纹造型”手法。由于色与纹常常不可分割的自然关系,因而在雅石创作中又有了“巧色巧纹造型”的运用手法。

张卫:巧造型,巧立意,巧增值

雅石创作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对原石自然条件因素的认知与合理巧妙地运用,正是因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才有了让我们穷究巧思、增趣增值的机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张卫:巧造型,巧立意,巧增值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7899.html

(0)
上一篇 2019年7月24日 上午9:00
下一篇 2019年7月25日 上午9: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