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海安簃艺术空间有个很特别的石展——“天人和合 案头清玩对石展”,展示了一些来自新疆,内蒙大漠戈壁深处比较特别的风砺石。
所谓对石,就是指因自然因素断裂分离的石头,其断面一般要有风化层(包浆)。对石的形成难度很高,找到它更不容易。相对来说,风砺石类最容易出对石,山石类其次,水石类再次。具体到各个石种,新疆风凌石可能出现的概率最高。因为新疆大漠早晚温差很大,有时候甚至超过六七十度,暴冷暴热,石头容易开裂,经过数千万年的岁月漫漶,完成了两次成型。
即使是对石,有没有主题、主题样式的讨巧与否,也是两道门槛。真正能够出主题而又雅俗共赏的对石,是非常难得的。
陈炉石“即墨侯”
这组陈炉石“即墨侯”(长16公分,宽12公分,厚6公分),就是非常难得的对石。它层理清晰,合之无缝,比例完美,品相一流,主题高雅。陈炉石少见对石,这组陈炉石巧合成为一组砚盒和砚台,合则连体,分则独立,无论色彩、质地、形状、纹理乃至尺寸,与石砚几无二致,尤其是四周一圈锯齿纹的凹凸肌理,分布规律,细节完美,极具装饰感,堪称点睛之笔,形成难度极大。奇石之中,不乏天砚,但是带有砚盒(盖)的天砚可谓少之又少,这也是这组陈炉石的神奇之处。
所谓对石,往往组合起来才能呈像,各自独立很难成型。其中,完全对称的很难,各自独立成像的更难。这组陈炉石“即墨侯”庶几近之。
“即墨侯”砚盖
对石,应该是赏石中的一种别裁,很难把它归类,甚至很难配座,它更多的是以一种原始的状态呈现在眼前,素面朝天,无需道具,不必加持,让大家惊叹大自然的伟力和神秘,感悟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意义。本来是一体的石头,经过了风沙水火的淬炼,一分为二乃至无数个,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有的还在原地,有的骨肉异处,再也无法团圆。即使是团圆了,但是,彼此之间都写下了岁月的痕迹,留下了沧桑的印记,再也无法抹去。
“即墨侯”肌理细部
对石之称,其实并不名副其实。因为很多对石不是一对两块,而是三块、四块甚至更多。而且,对石之称容易与切割图纹石的对石概念相混淆。不少图纹石(如大理石)的图案画面需要切割打磨才能显现,有的碰巧的话,一剖为二恰好成为对称的画面,甚至各自成景,这也可以称作对石。所以,石界有人提出,是否可以称其为“和合石”或是“合石”,也是带有传统文化和谐之道的寓意。
忽然想起,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起首的一段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像对石一样,人或事物虽然变化无常,分合无定,但还是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所以,不如将对石称作“分合石”来的更令人回味一点。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