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明天启•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成交价1437.5万元
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十面灵璧山居藏书画赏石专场”中,“明天启·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高32cm)是唯一的一件瓷器,造型模仿商周青铜四方觚,圆腹随形四角出戟,硬朗精巧,胎釉厚实洁白,青花淡雅妍美,上部四面绘以青花洞石四季花卉纹,腹部四壁装饰折枝花卉托“卍”字纹,下部是葡萄丰收图。口沿下横书“天启年米石隐制”青花单栏楷书款,极为少见。天启(1621年- 1627年)为明熹宗朱由校年号,米石隐即米万钟(字仲诏,号友石、石隐),这件瓷器据考当初是米万钟订制的。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明天启•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局部
据《明熹宗实录》(卷之四十一)载:天启三年(1623年)十一月庚辰,“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米万钟为江西按察使,分守饶南”。如此看来,这方瓷器极可能就是当时米万钟在景德镇订制的。
关于米万钟的生卒年月,尤其是生年,原来一直以讹传讹,直到最近,有学者考证米万钟大致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贺宏亮《破解米万钟生年之谜》)。如此算来,米万钟订制此件瓷器,大致是在六十岁左右(米万钟卒于崇祯四年—1631年),这件花器,或许可能是他为了庆贺自己花甲之年而订制的。
米万钟是晚明的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大玩家,也是最早在瓷器上署写姓名斋号的文人,其订造之举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当时,景德镇官窑早已停烧,高岭村优质的高岭土完全取代了原来已告枯竭的麻苍土,新烧制瓷器不仅胎体洁白坚致,而且瓷化程度相当高,制作质量很高。
晚明时期,引领瓷器时尚的是以文人和儒商为主的消费市场,特别是私人订制,堂名款和吉语款开始流行起来,文人意趣在瓷器制作当中居于主流地位,崇祯年间开始大量出现的青花瓷笔筒,就是一个例证。文人绘画(尤其是版画)的题材普遍被引入瓷器纹样画意的制作之中。相比起国画,版画的传播力更强,景德镇制瓷工匠更容易受到版画图案的影响。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明崇祯青花凸花瓶花博古图筒瓶”,成交价391000 元
如一件“明崇祯青花凸花瓶花博古图筒瓶”(高46.7公分,上拍于2018年5月嘉德四季第51期•仲夏拍卖会“丹青五色——明末清初瓷器夜场”专场),整器胎釉、青花发色均属上乘,瓶腹部以青花结合浮雕的手法装饰博古图,包括奇石、瓶花、几案、鱼缸等十样景,其中奇石有六景,多为瘦皱漏透抽象类型,占据了主角位置,四方置于盆中,一方搁于台桌上,一方置于方座上,说明当时盆供奇石还是比较流行。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明崇祯青花凸花瓶花博古图筒瓶”局部纹饰展开图
从“明崇祯青花凸花瓶花博古图筒瓶”瓷上的奇石描绘来看,明显是受到了当时《素园石谱》、《十竹斋石谱》等的影响。尤其是几处奇石、花瓶、花盆、花卉、台桌以凸雕的手法,表面留白不设色,可谓匠心独运,极尽巧思,其实是借鉴了版画中的“拱花”技艺,难得一见。
所谓“拱花”,类似凹凸版,就是在经过“饾版”套色以后,在平面印刷基础上,在柔软的宣纸表面压印出凸起的暗纹,让画面产生浅浮雕效果。当时,如天启六年(1626年)颜继祖辑、吴发祥刻《萝轩变古笺谱》、崇祯十七年(1644年)胡正言编印的《十竹斋笺谱》中,都有这种“拱花”技艺。
如果说,晚明是古代赏石的一大高峰,尤其表现在书画名家画石多,那么,这股赏石热在瓷器纹饰和吉语款上的反映,一直延续到清代初年,包括顺治、康熙两朝,跨越了朝代隔阂,主要表现在瓷器绘石写石多,奇石由陪衬转为主角,这也是一种“文化滞后”现象。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清顺治 青花洞石花卉诗文笔筒
如清初顺治年间,青花纹饰中常见洞石秋叶纹,以盆多见,是当时较为流行的画意:一片树叶(多为梧桐叶)和一块太湖石,有的树叶上题有一二句警语、诗文(如“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等);石头多呈瘦削玲珑状,类似太湖石的画意,虽寥寥数笔,却别有生动传神的意境,让人感觉有一种悲秋的情绪。新近开馆的苏州吴中博物馆,展示有一件“清顺治青花树叶纹盘”,便是这类器物的典型纹饰,酱口,盘中左边为一方瘦峭玲珑的太湖石,右边为一叶树叶,上面留白写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清顺治青花树叶纹盘”(吴中博物馆藏)
其实,这种洞石秋叶组合的瓷器纹饰画面,类似清供博古样式,很可能是从明末胡正言编印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中类似的图案画面得到的启发。其中,石头无疑是长寿的象征,也是一种表意符号;至于(梧桐)秋叶,梧桐过去通常被认为是吉祥灵异之树,能引来百鸟之王凤凰的栖息。而且,梧桐木也是制作好琴的木料。所以,梧桐(秋叶)代表着美好。另外,叶落知秋,花木的短暂生命,和奇石的万古不败,恰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带有一种伤逝的意味。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明胡正言编印《十竹斋果谱》金桔供石图绘
明末清初上品的民窑瓷器,流行吉语款,内容颇多与奇石相关,尤其集中于康熙一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中,频频所见奇石与美玉、宝鼎相提并论,也是彰显了奇石的不凡身姿和非凡地位。如奇石之珍、奇石珍玩、奇石席上之珍、奇石美玉、奇石美玉之珍、美玉宝石之珍、美玉宝石之珍、奇石宝鼎之珍等。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清康熙青花仕女残盆底款“奇石美玉之珍”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清康熙青花残碗“奇石宝鼎之珍”款识
奇石之称,大致源自魏晋南北朝的南朝,奇石之款出现在瓷器上,应该还是在清初康熙时期。这些带有奇石类吉言赞颂款识的瓷器,更多见于青花瓷,少见于五彩瓷,以碗盆类实用器具居多,其胎釉精良、画工细腻,是民窑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清康熙青花五彩童子戏莲残碗正面(局部)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清康熙青花五彩童子戏莲残碗底款“奇石宝鼎之珍”
至于明末清初奇石图绘出现于瓷器上的形象,更多还是以传统透漏感的赏石居多,明显也是受到晚明画石的影响,也说明古典赏石所谓的瘦皱透漏的意象,在工艺美术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

明崇祯青花博古图笔筒

比如,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虽然自谦自己不好石,也少见其画石,恰如他在米万钟、吴彬书画合璧巨制《十面灵璧图卷》画后题跋中提到的:“余与仲诏(指米万钟)称同好。余好画,仲诏亦好画。余好隐,仲诏亦好隐。仲诏好石而余独不好石。”但是,他对于画石之法似乎深得其中三昧:“昔人评石之奇曰透曰漏,吾以知画石之诀,亦尽此矣。”(《画旨》)纸上画石如此,瓷上画石大抵也是如此。
【谈古说今】晚明瓷上写石多明代董其昌《十面灵璧图卷》画后题跋(局部)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6507.html/

(2)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11月11日 下午4:27
下一篇 2020年11月13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