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馈赠的艺术珍品“观赏石”,可能是我们最难理解却似乎最容易直接获得的自然原生艺术品。
自然赏石作品中蕴涵的美,不是那种特讨好人,也不是被大众审美取向所胁迫的有意之美,而是来源于自然,却可以触动我们心灵的“无意之美”。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讲究先需得法,中需有法,后需变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所谓大道无机术、无技巧等,说的就是“无法”的高度和境界,而赏石作品得之天然,本就“无法”。
无法就不好评价、不好参与,因此也就“曲高和寡”,造成赏石艺术即使在文人群体中,自古到今也算不上大众,想是其赏玩难度的客观原因使然。
赏石作品可能直观上,并不都是很漂亮,甚至有“丑石”之说。所以,赏石艺术不太好被接受,资深藏家皆应深知如此,常需忍受人与石的共同寂寞。这和传统艺术“入门看似简单,深入及其艰涩,大成者难得一见”有着高度共性。想是任何巅峰艺术本来就寂寞,在寂寞中产生,在寂寞中坚守,这应是常情!
赏石作品在收藏、展陈、赏玩过程中,需要不断被再认识,不断被再肯定。这是赏石艺术造诣伴随着个人素养的提高,人生历程的洗炼,而不断提高的结果。通过藏者的道德学问,挖掘阐释赏石作品内涵,达到石无言最可人的追求。不同时期的藏家都在默默耕耘,在赏石文化进程中做着各自具有时代性的贡献,我们当代责重,理应矢志“传承”。
赏石创作由于其自然性,无任何规矩可循,每一件作品都是实验性的、探索性的,都是藏者一场心魂修炼的过程。所有赏石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唯一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每一位顶尖藏家都只能在不断积累藏品资源,广泛的学习中而盼有成就与世,但古今无几人可达登峰之境。
赏石作品的内涵难以用语言叙说清楚,想来只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人能感受得到那不好言、不可言的妙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哲的根,更是传统艺术的原点,主张“无机”“和谐”“虚静”“内美”的东方美学旨趣,讲求“得意忘象”,而传统赏石“云根”“凝烟”表达体现出的烟云气象,与之高度契合竟直指人心。
赏石放在整个艺术领域,都是孤绝的存在,即使在我们千年的文化艺术史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可以“众乐乐”的赏石艺术创作是有特殊性的,需要深厚哲学基础、美学思想的透彻知行,将赏石不同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古往今来的一些巅峰作品,甚至可以说超越了艺术的范畴。
毋庸讳言,无论藏量多寡,每件作品不可能都是精品,希求件件精品这不现实,对赏石、对藏家都不公平,其中苦乐深爱者知者自知,这份真爱我们当谨敬“传承”。
赏石艺术作品表达了哲学境界,应该蕴涵着“肯定中的否定、否定中的肯定”。很多作品站在写实的立场看,以景观石最具代表性,同我们的审美需求肯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赏石艺术的追求不在于此。正如傅雷先生所言“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所以赏石作品不仅显内涵之貌,更为传内涵之神。
如果从写意这个角度看,以清供立石最具代表性,作品表达应毫无矫揉造作之气,一派率真的挥洒,拥有的是拙逸与启发,大象无形的似丑内美体验,这不是一般作品所能达到的,比写实的作品更要艰涩难懂。
赏石作品不止我们眼中的自然造化、不止自然的表象、不止岁月的留痕与结果,而是浸润着藏家人格的光泽与学养的厚重,依仗于自身的天份叠加后的表达。赏石创作非庸常所能为,但凡有相当作品之藏家,其素养必有过人之处,审美能力则有不可多得的格调。成熟藏家,从其大多作品中可看到对自然精神的实证,对生命态度的思考,进而哲理性的呈现,但不都是大众可轻易接受理解的。
正是因为赏石艺术的独特性,越是顶级藏品,越难以被发现,很多藏家甚至历经几十年都难说收获丰盈,古代如此,而当代不计功名默默付出的藏家,隐退或活跃于赏石界的,更是难得有几位业内认可集中度较高的,但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对于他们的坚持,我们当砥砺“传承”!
赏石创作中,石种的选择不应有地域门户之见,我们可以不喜欢,但应非常尊敬。谁都知道,每一方石都来历非凡,诋毁任何作品和创作者都不可取。放弃当下如此纷繁的诱惑而选择了爱石之路,不论哪个层面的爱好者,都同样是了不起的。但是可以承载赏石艺术历史传承的作品,不是小缘可遇可得的,拥有一定藏量的顶级藏家更不是靠金钱或地位等任何资源一蹴而就,所能轻易达到的。
赏石艺术的特殊性,任何艺术形式都取代不了,每一件完整的赏石作品都是大缘分觅得,加之藏家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与文化积累,石品与人格互相成全的艺术呈现,无法比较和模仿。近年来有很多新人参与,但这不可能短期速学速成,学其表易而学其魂难。觅石藏石,徒得其貌,不得其意,熟视无睹罢了!而不能与其交流进而体悟,暴殄天物而已!如果没一定的哲学美学造诣;没有日积月累的艰辛付出;没有很好的人格保障,作品可能有量易,有质、有魂却很难。
赏石藏家当理性面对当下业内之乱局,克当独善己身,冷静客观地审视内心、审视学养、审视自藏!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法,端正赏石艺术的态度,端正枯作学问的态度,而“持诚不众”,达学石不言,为石无言!
当前,对不同石种的赏石作品有着非常不同和差异较大的评价,之所以出现如此不和谐的声音,主要在于评价者所处地域、文化理念、美学观点,尤其是自身诉求的不同,决定了其对赏石种类或作品评价的巨大差异。不同或相同的艺术,站在不同的立场,秉持不同的审美标准与角度,对同一个藏品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没有任何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对于任何一个门类艺术的评价,有褒有贬、有深有浅,这都可以理解,而赏石领域的发展,应该欢迎公开的,观点各异的学术讨论。
艺术是人类超脱物质局限的意识拓展,这需要极大的格局,而格局需要极大的胸怀,在流量时代更需要这样。我们要听得进意见和不同观点,甚至是异议,充分相信受众的能力与智慧,尽管百家争鸣的表达,将理论的评判和作品的选择放心的交给今生后世之受众吧,我们只管无悔“传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传承——赏石艺术的需要。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