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按照属性可分为天然艺术与人为艺术。两种艺术之间有质的区别。人为艺术具有目的性:提前设想要达到的结果,具有主观性。天然艺术具有非目的性的:它的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天然艺术品吸天地之精华,集万物之灵气,乘日月五行之大全,它的创造者是天父与地母。因此,拥有一枚精美的观赏石,是收藏者之幸事也!天然艺术品的价值难以估量。虽然地球形成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但只有人们用发现的眼光对它注入了喜爱和崇尚后,天然艺术品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天然艺术品与人为艺术品有别,但二者又有交叉点。以观赏石而言,它虽为天工造化,但必须依赖人的眼光来发现、赏析,因此是人文精神与自然事物的有机结合。
我曾在一位石友处偶得一方长江画面石,画面上布满树干和松叶的图纹,具有中国画里松叶画法的韵味。回到家里,与其他石友共赏,石友告知我这方观赏石很像一位国画大师之作。
我于是在闲暇之时,开始用心查找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师的相关资料。他是我国近代著名国画大师陶冷月(1895~1985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又与谢公展、昌凤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出版《冷月画集》,标志着其新中国画的形成,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新格局,享誉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画坛。他的名作《松崖赏月》立轴,以28万的价格卖出。
他的月景,因为多取冷色调,意境曲远深邃。他的青松,吸取了王冕、金农等人的优点,融入西法特点而自成一格,精密、泽厚、雅丽、脱俗,赵叔孺评价为无一败笔。看陶冷月《松崖赏月》的画作,再抬头看看案桌上的长江画面石《静听松涛》,就像走进了如幻如梦的世界。让我感受生命的活力,摆脱束缚,放松心情,在自我的世界中陶醉。清风吹拂时,一阵松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山绿如碧,水清如镜,徜徉其中,你会感受到自然无穷的魅力。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这样一种“静听石言石语,笑看松清松雅”的情怀。我们需要用心灵去感悟,用生命去聆听。细细品味“静听松涛”,我们发现大自然的一切是如此浩瀚、伟大,而人文创作是如此活跃、精彩。
此情此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赏石的过程,由有我之境开始,达到无我之境,这个心理过程堪称“天人合一”。
自然美是所有美的母体。人们对美有着无穷无尽的向往与追求,早已形成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美学家把世上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基本上归为三大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然是所有美的母体,它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内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观赏石是大自然的造物。天然的、精彩的观赏石,求之甚难。观赏石的观赏价值是观赏石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其美的形式是由自然因素创造出来的,人们只能根据观赏石的本原的形体、画面赋予其内涵(即主题思想),发现其美的艺术效果,把美提高使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统一,在哲学的高度加以审视。
观赏石美学家套用了南朝范稹的一席话来表达赏石的美学最高追求“形存则神成,形谢则神灭”。形与神是相互对立而统一的,是相互衬托、相互张扬的。形是客体,神是内涵。
怎样训练一双“炯炯有神”的慧眼,在石中捕捉神韵?那就需要爱石赏石的人,多了解绘画艺术特别是中国国画,以及观赏石的审美要点,这些对于辨别观赏石有很多益处,通过领略情景交融的之美,可以发现画外之景,形外之意,色外之韵,由形象升华到抽象的感情和哲理,并能从自己的小天地、小格局里抽身出来,享受万千世界无限秀色。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自然,赏石的美。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