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新年前夕,“云间三友  逸笔丹青”——董其昌陈继儒莫是龙书画艺术特展”,在上海松江醉白池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举行,展出上海博物馆藏品及其他复制品,全面展现了明代松江画派这三位亦师亦友的代表人物的艺术成就。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醉白池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外景,有董其昌塑像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明代松江画派享誉画坛。其中,董其昌和陈继儒耳熟能详,存世有大量作品和文献,唯有莫是龙这位书画家知者甚少,因为他在51岁就已辞世,所以存世的作品非常之少,但却是松江画派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云间三友  逸笔丹青”——董其昌、陈继儒、莫是龙书画艺术特展”内景之一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云间三友  逸笔丹青”——董其昌、陈继儒、莫是龙书画艺术特展”内景之一

说起来,莫是龙(1537-1588)年长董其昌(1555-1636)、陈继儒(1558-1639)十几岁,他们三位一生相契,情谊笃厚。莫是龙称得上是董其昌、陈继儒艺术道路的领路人,尤其是对于董其昌在书画以及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董其昌的一些书画作品,明显就有莫是龙的影子。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董其昌《仿古山水图》册之一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陈继儒《梅花图》册之一

莫是龙,字廷韩、云卿,号秋水、后朋、碧山樵、云龙山人等,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莫如忠长子。莫如忠官至贵州提学副使、湖广副使、河南参政、陕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等职,善草书,工诗文。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莫是龙《行书诗》扇面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莫是龙《行书诗》扇面落款“云卿”

莫是龙号称“神童”,八岁读书,十岁能文,十四岁补郡诸生,曾经两次科举未中。能诗文,善书画,精鉴赏。他十分仰慕米芾的书法,尤其是《研山铭》,“亦奇丽可咏,余甚爱之,时时访其笔意,出以示识者。”(莫是龙《笔麈》)莫氏父子书法成就颇高,被董其昌尊为“二王”。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莫是龙《桐阴待茶图》局部(北京保利拍品)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莫是龙《山水图》册之一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莫是龙《山水图》册之二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莫是龙行书《七言诗》局部(保利香港拍品)

董其昌与莫氏父子关系颇为密切,他18岁就读书莫氏私塾,从莫如忠习书,深受莫氏父子的影响。比如,董其昌负有盛名的绘画“南北宗论”,将唐至元代的绘画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画,北宗是行家画。

其实,此说在莫是龙《画说》中就有明确揭示:“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流传而为宋之赵幹、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这段记载,与董其昌后来所述(《画禅室随笔》卷二)几乎完全一样,恐怕难逃抄袭之嫌。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朱谋垔撰《画史会要》(卷五),在“画法”中也明确提到,“莫云卿云,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

值得一提的是,莫是龙《画说》也是重要的画论之一,其中很多绘画理论被后世所沿用。如“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可参之。”这段论述,在董其昌《画旨》中有完全相同的论述。这也说明,董其昌对于莫是龙的画论见解也是亦步亦趋。

莫是龙不但是书画家,而且还是鉴赏家。如特展有一幅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莫是龙行楷《供花闲语》卷(复制件),其中介绍了供养花木的心得,颇多隽语佳想:“插花着瓶中,令俯仰高下斜正疏密,皆有意态,得画家写生体物之趣方妙。”“供花以一枝两幹为佳,若众卉纷然,与村姑盛装无异。”后来,袁宏道《瓶史》中也有类似见解:“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可见,袁宏道也是借鉴了莫是龙的见解。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莫是龙行楷《供花闲语》卷(复制件)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莫是龙行楷《供花闲语》卷(局部)

莫是龙是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深通画理,山水画宗法宋元尤其是黄公望,传世很少。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推出的莫是龙“仿赵大年江乡小景”立轴设色纸本(135×50cm。成交价517.5万元),是画家难得的青绿山水代表作,曾入清宫收藏,乾隆留有御题诗,画面分为近、中、远三景,笔法工致,墨色谐调,神韵秀丽,清逸雅致,富有诗意。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莫是龙“仿赵大年江乡小景”

莫是龙并有题诗:“嫩绿藏鸦柳色晴,东阡西陌事躬耕。溪山一幅难图画,试棹扁舟生远情。丁亥孟春,仿赵大年江乡小景。”钤印:莫是龙印、云卿。此作画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也就是画家去世前一年,可以视作为莫是龙的绝笔。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莫是龙“仿赵大年江乡小景”题款局部

关于莫是龙的字“云卿”,一般介绍都认为是因为他得到一方米芾石刻“云卿”两字,因以为字,也是仰慕这位北宋“石颠”,因为他本人也有石癖。

其实,“云卿”是一方米芾旧藏的奇石,而不是一般的石刻。这个出处,在晚明松江文人、鉴赏家陈继儒的笔下有所记载:“莫廷韩有米海岳石,远望之其色玄,近视之其色澄碧,高约七八寸,长径尺,多峰峦洞壑,叩之声清越,虽天燥,苍润欲滴,下刻‘云卿’二字。”(《妮古录》卷三)

莫是龙十分喜爱这方米芾的遗爱石,以“云卿”两字名其字。一方面,云与龙确实有联系,所谓云从龙、风从虎,“是龙”之名和“云卿”之字也是一种天然联系。而且,云与石也有联系,古人认为,石为云根,云触石而生。所以,“云卿”这方奇石,冥冥之中也是莫是龙求仁得仁。这也是文人爱石的一段佳话。

无独有偶,同样以藏石——而且也号称是米芾遗物——命名自己字号的,另有一位上海县文人,比莫是龙大十四岁,与莫是龙同年辞世,那就是书法家、藏书家顾从义(1523—1588),出身收藏世家,其兄顾从礼、顾从德等皆有文名。

顾从义曾任中书舍人、大理寺评事等职。他也喜好奇石,曾经购藏有米芾的研山(应该不是“宝晋斋研山”那一方),遂号研山,著有《研山山人诗稿》等。他收藏有诸多书画名作,其私家别业玉泓馆名闻一时,时人比作嘉兴项子京的藏馆天籁阁,得名于收藏的一方北宋宣和内府紫玉泓砚,其中珍藏有米芾书法名迹《蜀素帖》(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题有后跋,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小楷长跋,落款为“研山居士顾从义”。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米芾《蜀素帖》明代顾从义后跋(局部)

天津博物馆有一方“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顾从义在砚体一周摹刻六篇“石鼓文”,镌有宋拓本石鼓文434个字,保存文字多,字口清晰,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古朴雄浑,紫檀砚盒制作考究,落款为“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这也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紫檀盒盖

明代顾从义和莫是龙这两位出自松江府的同时代著名文人,字号都以藏石命名,而且其藏石均与米芾有关——也可能是一种附会,既是一种巧合,也是晚明赏石风尚的一种典型反映。这也是几十年后林有麟《素园石谱》横空出世的重要时代和地域背景。

有意思的是,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卷之二“灵璧石”中,就有莫是龙所藏这方“云卿”石的图绘,一方形同笔架山的石头,下有“云卿”两字,上方有题书:“其色澄碧,长七八寸,多峰峦洞壑,虽当燥暑,苍润欲滴,声极清越。”此段记载与陈继儒《妮古录》所载稍有差异,如石头尺寸,后者高度为七八寸(长径尺),前者长度为七八寸(长度缺记载)。而且,林有麟明确将此石归到灵璧石中。从《妮古录》中描写来看,似乎也可以确定是灵璧石。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卷之二“灵璧石”之“云卿”石

案陈继儒《妮古录》最早刊印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尚白斋镌陈眉公宝颜堂秘笈》之中,比《素园石谱》刊印时间要早七年,照理应该以《妮古录》的记载为准。至于林有麟是否见过此石,还是自己笔想成图——《素园石谱》其中许多名石都是作者臆想成图的,就不得而知了。

林有麟十岁那年,莫是龙去世,按理说林有麟也是完全有可能见到这位乡贤前辈的遗石。而且,《素园石谱》收录有多首莫廷韩的咏石诗文,说明林有麟也是非常留意这位乡贤前辈的石事。

【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收录有多首莫是龙诗文

不过,《素园石谱》在卷之二“醉石”有一首置于莫是龙名下的诗(阙题):“沈酣寄情真,片石亦名醉。溪风吹不醒,山月照清寐。惟应刘公荣,箕踞目相对。”明显是搞错了,应该是无锡诗词名家安绍芳(1548-1605)《西林三十二景·醉石》之作,所咏赞的也不是栗里陶渊明的那方“醉石”,而是诗人在无锡所居西林的一处景观,最后一句应该是:“箕踞日相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谈古说今】 云间逸笔莫云卿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7130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21日 上午9:00
下一篇 2021年1月25日 上午9: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