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期,电影《流浪地球》热映,票房大卖20亿,口碑爆燃,被称为国产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巨作。然而,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负面评论,集中攻击电影投资人吴京,故意拉低该片评分。引发正反两方网友论战,目前持续发酵中。负面观点集中于两点,一是国人不可能拍出超过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二是吴京参与的爱国主题影片,都是脑残,看着虚伪恶心。
这两种论调都有洋奴思想的影子,而且是百年来崇洋媚外的延续,近代史百年苦难历程,造就了所谓香蕉人的思想,中国人的面孔,洋奴的心。而今仍存在这种局面,虽不排除敌对宣传势力水军的介入,但更应当反思,我们对于爱国精神和传统文化与信仰教育的缺失,造成许多人无信仰、无良知,将精准利己主义,唯利是图至上作为人生信条。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卖国投敌的秦桧,也不缺乏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实质就是一个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思想较量的过程。在这个角力的过程中,主流正能量的思想不主动出击,对手的势力就会疯狂反扑。这种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是值得所有人,抛开电影表象,深入思考的话题。
作为赏石人,我们应当反思的是爱国与赏石文化的关系。
爱国与赏石有关系么,玩石头难道必须要讲爱国?答案很简单,祖国是我们赏石的根基。一个人爱不爱国,都不妨碍玩石头。但如果大家都不爱国,那就谁也玩不了石头了,失去安宁的家园,还侈谈玩石头?
试看中东战乱国家的现状,当反对派顺应外国势力策动,揭竿而起之后,国内烽烟四起,刀兵遍地,生灵涂炭,谁还能赏玩石头。当初他们以抨击国家弊政起家,以外国支持作为希望的幌子,鼓动民众,最终结果呢,画面都定格成了,我们每日观看新闻的唏嘘感慨。那些享受着和平环境,却在攻击爱国的人,是不是应该流放到这些战地去体验一下?!
作为赏石人,我们常说要包容天然石头的不完美,难道不应该包容祖国发展过程中,当下的所谓不完美吗。赏石,我们在力图发掘每一块石头最美的闪光点,对于日新月异的祖国,我们有理由不去赞美她的闪光点么。
爱国并非喊一两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作为理想和信念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态度中。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责任、义务与贡献。赏石人最主要的切入点,我觉得应当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为从服饰、快餐到建筑、家具,我们受西方影响太多了,什么才是我们的审美个性,才是我们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的,唯有文化和思想,赏石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赏石作为中国独有的一张文化名片,需要面向世界去交流,其核心价值就是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修齐治平、家国天下,可以作为赏石文化立足社会的思想基础;道家的道法自然宇宙观可以作为哲学思辨融入赏石;佛家的净空智慧、禅修法门可以作为赏石表达的理念指导。如此种种,还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充实我们的赏石内涵。
以此区别于西方赏石,那种建立在对陨石、化石和矿标的科学性、罕有性和色彩装饰意义上的形式美审美体系。侧重于赏石表达的文化意蕴,提高赏石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性就是爱国的一种表达方式。利用赏石传播传统文化精髓就是爱国的手段,以赏石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就是爱国贡献。
提起荷兰,人们会想到风车、木鞋和郁金香,而提起中国人们会想到赏石么?如果有那么一天,赏石作为一张中国文化名片,推向世界,让西方人不再把日本水石作为东方赏石的代表,而是主动认知学习中国赏石文化,才算实现了以文化的高度去征服天下的爱国理想。
爱国理想并非虚无缥缈的,需要点滴努力去积累实现,需要我们在日常收藏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以文脉滋养赏石智慧的生长。赏石文化的养成,不仅仅是藏品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人格品质的提升。注重精神内涵的塑造与品味的提高,应当作为赏石人的必修课。否则,即便藏品再丰富,离开了人文精神,也不过是一堆矿物材料。
因此,在藏品的甄选中,应当侧重那些容易引发深层次文化思考的审美对象,而非那些貌似逼真状类某物,而毫无嚼味的所谓“精品”。藏品首先要在文化内涵(当然是想象力发掘的象征美)上打动自己,才能去感召别人,进而去生发其意蕴,表达其味道,从而在审美过程中升华赏者的精神境界,更加贴近审美理想,也是淬炼人格的过程。这一点可以参照书画收藏,书画作品千千万万,值得收藏的有几人呢,最后拼的还是艺术修养的高度。书法有“字如其人”之说,其实石头也如其主人,说到底,藏石藏的是修养,亮的是文化底牌。自己没有几张牌,靠抨击爱国,哗众取宠,搏几许眼球流量,不应该是有当担的赏石人所为。
爱国应当是利他主义思想的体现,以集体利益为重,才可以在关键的时候,舍生取义。在赏石过程中,可以理解为赏者的胸怀,是紧盯眼前利益,还是兼顾群体和未来发展。胸怀与眼界,决定赏石的境界。赏石资源的开发者、赏石团体组织者、领导者的胸怀,赏石交易组织者的胸怀,卖家与藏家的胸怀,都在决定着各自发展的高度。这其中的胜出者,一定是利他主义者,一定是爱国情怀的延续,所谓家国天下,即为此理。
爱国,也有利己主义的一面,那就是,后代传承,此生与后生的关系。正是有了祖先的后生情结,将自己的文化追求传之子孙,才会有无数个家族传承的家风和历史文脉,才会造就丰富多彩的收藏文化,也就铸就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我们踏上赏石之路,都源于个人情趣爱好,都不需要太多高大尚的理由。只是,走着走着,就觉得有一种文化担当的责任感,毕竟此生有尽头,我的藏品要交给谁,要怎样传承下去,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收藏难过三代,许多大藏家都会捐出毕生藏品,那是一种豁达境界,是从利己到利他的转化。而我们普通人所做的,应该是让后辈去了解和认同我们收藏的文化价值,而非一件件藏品的短长,毕竟一份文化遗产,才是后辈受用终身的瑰宝。
当我们面对传承有序的古石,常常体会到,能在某件藏品上留有文化的印记,让后辈能够欣赏,比拥有数量众多的藏品更值得毕生追求。这种印记依旧离不开文化修养的高度。赏石的文化内涵其实就是一种软实力,如同电影《流浪地球》中,如果没有科技实力的支持,英雄们再怎么舍生忘死,也无法拯救地球。
拯救地球的英雄们用一种悲壮的牺牲精神去实现了自己的信念,哪怕是毫无希望,也要为捍卫家园誓死一搏,也是这部电影宣传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而拍摄过程中,拍摄者所面对的困难和付出的无私努力,才是成就了这一部佳作的关键。这也就不难理解,吴京为什么会支持影片的拍摄,为什么会继《战狼2》之后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为了拍好中国人的科幻片,敢于拼搏与自我牺牲,才会赢得爱国精神的回报。
观罢电影,不觉泪流,不仅是为英雄舍生取义的行为而感动,也为自己的平庸而惭愧。其实生活就是一次次为理想而努力拼搏的过程,但往往会因为挫折而懈怠,只有那些顽强的人,奋不顾身的人,才能成就梦想,赏石不也是如此么。我们总在说自己是玩石头,如果考虑了赏石的文化内涵,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玩”字,能释然的。
鲁迅先生写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如此想来,作为一个有担当的赏石人,是不是也应该为中国赏石文化未来的发展,而去争做“脊梁”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对赏石文化有何启示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