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有更多、更好的赏石展览与出版

赏石也许是最为国粹的艺术,但二十年前,当我准备写作《御苑赏石》与《中国古代赏石》时,参考的文献大都是洋人写就的。因此,我那时就期盼看到国人自己撰写的著作。

一九八八年,日本《爱石之友》月刊编辑并出版了《传承石》一书,介绍了现存日本的一百六十余枚传承有绪的古石。尽管日本赏石具有独特的风格,但其历史也受到中国的影响。据史料推测,由於南宋时代赏石之风的盛行,越洋过海的禅僧便将奇石从中国带回日本。在这一百六十余枚古石中,有十余枚据称从宋代起便由中国进入日本并且在日本有序流传。日本赏石文化随后在室町时代的五山禅僧中间就逐渐兴盛起来。这些“古色、古香、恬静”的赏石,如果年代可靠,为了解中国唐宋时代的赏石形象可以提供非常有益的参考。

一九九五年,英国文物专家 Paul Moss 和Brian Harkins 出版了《WhenMen and Mountains Meet: Chinese and Japanese Sprit Rocks》一书,该书著录了中国赏石和日本赏石各大约三十枚以及其它三十余件与赏石相关的作品,并就赏石的形象、种类以及底座的样式和年代作了简要说明。这些赏石无论从表征还是底座来看都具有十九世纪以来的风格。

一九九六年,美国雕塑家 Richard Rosenblum 的文人赏石收藏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小范围展出,次年移至哈佛大学美术馆公开展览,并由此开始了其长达三年的欧美巡回展。在巡回展谢幕不久,Richard Rosenblum 也与世长辞。Richard Rosenblum 的收藏开始於七十年代,展出和出版的只是其漫长而庞大收藏中的一部分(八十余件)。虽然有 Robert D. Mowry 的描述、鉴别和评介,这批赏石的来源、年代和真伪据说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一九九九年,美国Wilson 夫妇的中国古典赏石收藏在芝加哥展出。芝加哥美术学院与加州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题为《Spirit Stones of China》的图录。该图录包含大约四十件赏石,以三十至六十厘米的灵壁石和英石为主。图版解说中除了有关底座材质的说明令人多疑外,其它有关石质、年代、形象的描述十分谨慎和简略。Stephen Little 在书中所作的介绍也寥无新意,只是扼要重复了既有的老生常谈。

除了上述赏石收藏的出版,国外的博物馆相继举办了以赏石为主题的画展。一九八六年,国立故宫博物院在台北举办“奇石名画特展”,谭怡令撰写了文章《胸中顽石纸上奇石》,开启从绘画了解赏石之先河。十年后,伴随Richard Rosenblum 的收藏展览,哈佛大学美术馆同时推出“石、山、景、园:东亚绘画菁华展”。这大大促进了利用包括版画在内的绘画研究古典赏石美学欣赏的研究。

大洋彼岸的古代赏石研究之风终於姗姗来到中国大陆。从一九九八年到二零零零年,一批来自古建、史地、绘画、文史等方面的中国专家着手进行御苑赏石的研究。珍藏於紫禁城御花园和宁寿花园以及京城各处原皇家园林中的庭院赏石是中国赏石文化和奇石艺术的精粹,它们历经历史上的各种劫难而幸存,成为中国现存最丰富、最完整、最为流传有序的赏石收藏,因此成为古代赏石研究的首选对象。历时两年的研究成果以《御苑赏石》为名发表,其中以古建专家晋宏逵有关御苑赏石底座的研究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晋宏逵通过研究御苑赏石与周边建筑的关系、底座的样式、底座的纹饰,并与有年代可考的相似底座进行对比,分别将御苑赏石之底座断为元代、明早、明中、明晚、清早、清中和清晚七个时期。这一研究,不仅有助於判定御苑赏石的年代,而且,从中总结出的年代特征可以为了解整个古代赏石的时代风貌提供参考。

二零零二年,拙著《中国古代赏石》发表。该书主要利用绘画、文献和实物对唐代以来的赏石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归纳出了各个时代赏石的风格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运用于书中所附“泥留斋藏石”的断代与欣赏。虽然该书运用的不过是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但对证据可靠性和关联性以及归纳充分性等方面疏于考辩,使得在这个“疏松”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难称翔实可靠,也使得它成为一本不能令人满意的著作。

因此,我至今期盼能有超越上述研究的著作问世。我还特别期望国内博物馆能够以赏石为专题做一些特展。中国的博物馆经常举办年代展(例如宋画展)、人物展(例如董其昌展)、画派展(例如吴门展),为什么不借助馆藏丰富的以赏石为题的绘画举办一些主题展呢?当然,这是题外话。

2018年12月30日丁文父(微信号:Beyond-stone)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丁文父):期盼有更多、更好的赏石展览与出版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0114.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2月31日 上午1:00
下一篇 2019年1月1日 上午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