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赏石艺术学的随想

赏石艺术学的随想

随着近年来赏石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海内外赏石界,关于赏石艺术的新观点、新理论和许多赏石艺术家创作的新作品被视作艺术品去欣赏和收藏更是与日俱增,赏石艺术化逐渐成为潮流。

对赏石艺术学的随想

翻开今天所有的赏石杂志、报刊和专著,品读有关赏石艺术的理论文章,聆听奇石艺术品的创作讲座,走进国际艺术展殿堂和步入艺术品拍卖市场,你会发现,几乎无处不在鼓舞和引领着广大赏石爱好者积极参与和努力践行赏石创新潮流。我认为,因循守旧、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一言九鼎”的时代已经过去,创立中华赏石文化艺术学的大好时机已经悄然而至。

对赏石艺术学的随想

赏石艺术学是一门从自然文化和美学文化派生出来的学问和学科,是“人与自然相乘”(培根语),是“把人类生态变成直觉审美形式的创造”(余秋雨语)。既是赏石艺术家与天然奇石相拥相合的一门创造性的学问,也可说它是一门制定观赏石鉴评标准,以促进和提高中国赏石文化的艺术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学问。

对赏石艺术学的随想

我们说,观赏石是有表情、有生命的,它能将宇宙间许多信息传达给我们。从某种程度上讲,奇石艺术品本身除却它的天然性一面,也是一种赏石家的精神产品,是人们特别是赏石艺术家们自觉地通过对一块块奇奇怪怪的石头与生俱来的自然美现象的观察、发现、审视、感悟,而后再经过自己的二度创作才成为“天人合一”的艺术品的。一个作品的创作过程并不是孤立地去看石头,而是将奇石怪石放到一个大的哲学、文学与艺术精神价值体系里去思考和创作的过程。

对赏石艺术学的随想

人们在发现奇石“诗情画意”的自然美之后,再通过思考、想象、联想、甚至幻想而进入到主题的构思与提炼后为它题名,继而设计与制作与之相匹配的精美石座为它立身立命,甚至还要给予适当的“配件”加以点缀,随后还要与石共语或为石代言,为己抒情,撰写表情达意的诗词文赋,最后还要创造或选择最佳的展示空间去展示才算最终的完成。那种孤立地认为奇石“没有人为创作的可能,故只有艺术性,而不能称作艺术品”的观点实在是一种就石说石、以偏概全的一孔之见。我们都知道,关于艺术品的“品”和艺术性的“性”这两个字的孤立概念当然是不相同的。但“品”和“性”又常常是互相联系而难以分割的,所以在我们的语言艺术中随时可读到“品性”这个词语。

对赏石艺术学的随想

所谓赏石艺术学,是一门从研究与认识石头自然形态的奇、丑、怪、拙、雅;瘦、皱、漏、透、秀;形、质、色、纹、声等要素,到研究与感悟赏石文化的古朴、灵秀、意境、神韵和它们所蕴涵的“德参造化”、“以石比德”等艺术审美与道德审美的学问,更是一门研究如何欣赏石头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统一的形式美的学问,也是研究与认识由石头引发出来的自然与宗教、自然与人文、自然与社会(包括释、道、儒、石崇拜、石敬重、石敢当、石无言、石有魂、石可言等)、物质与情感世界、鬼斧神工与“巧夺天工”的审美差异。简言之,它是一门研究与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泛化的价值体系的学问。

对赏石艺术学的随想

上述所提到的关于赏石与创立赏石艺术学的倡言,均为本人思绪飘飞,随感而发的泛泛之想。随着赏石事业的迅猛发展,我相信通过赏石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一部成系统、有章节的中国赏石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

对赏石艺术学的随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石界):对赏石艺术学的随想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0013.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1月28日 下午6:00
下一篇 2019年1月28日 下午8: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