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御苑有奇石

近日赴京,得暇又去了北海公园。记得一年前去的时候,团城和静心斋均因修缮而停止开放,很是不爽。此次前往,静心斋依旧铁将军把关,还好团城算是对外开放了。说来也巧,团城上面正在举办“北海御苑建园850周年展”,原来北海始建于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历经金、元、明、清四个封建王朝,一直作为皇家御苑,直至1925年面向社会开放为公园。今年恰好是建园850周年。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北海公园一景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
北海团城外景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
北海公园团城内景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
北海公园团城上有两方御苑赏石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
“北海御苑建园850周年展”内景

老友丁文父编著的《御苑赏石》一书(三联书店2000年6月版),起首就是介绍北海团城上的一方“清代晚期变体须弥座矿石”,这方全为雕琢加工的矿石,也是御苑赏石之中唯一一方矿石。记得当年第一次在团城上看到这方石头的时候,确实被震了一下。这完全是一方仿造天然奇石雕琢的艺术品,高65厘米,石体外形粗看如同燃烧跳动的火焰,石表周身琢刻有细小麻点凹坑,呈磨砂状,轮廓线条采用起棱踩边的方式雕琢,硬朗挺刮。从其工艺的完美程度和复杂程度来看,应该出自“乾隆工”。只是,其底座是清晚期风格的。当时就想,会不会是后配的底座?因为这类情况,其实在古代供石中经常所见。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御苑赏石》书影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
中国美术馆展示的摩尔雕塑“带尖的卵形”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
北海公园展示的摩尔雕塑“母与子”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
亨利•摩尔一部分收藏品,有带孔的太湖石

那次去北海公园,记得是在2000年10月,也就是《御苑赏石》问世后不久。当时正好有一个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雕塑大展》首次在中国北京(后来移师上海)举行,其中大部分在中国美术馆展示,有一小部分大型雕塑在北海公园同时举行。那次展览同时还展出了亨利·摩尔(1898-1986)的一部分收藏品,包括树根、贝壳、化石,甚至还有带孔的太湖石,不过那一望而知是出自英伦本土的。这也解了我心头的一个疑问——原先国内学者有认为亨利·摩尔雕塑中常见的孔洞——“摩尔之孔”,灵感是得自于中国园林中的太湖石。其实,亨利·摩尔并没有来过中国,不过他所搜集的当地太湖石,应该就是“摩尔之孔”的灵感来源吧。亨利·摩尔曾经提到:“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经得起推敲的形式,仅仅带有空洞的石头,也可以构成一座立在空中的雕塑。”也正是这个展览,使得国内赏石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广西红水河一种新问世的水冲石(当地贬称为磨刀石)很像摩尔雕塑。不久以后,摩尔石的名称很快不胫而走,摩尔石并由此身价百倍——这是后话了。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摩尔石“大象无形”(刘建军藏)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
镜清斋外景,“观悟石”就在水池中央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
“观悟石”的正面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
“观悟石”的反面

当时在北海公园静心斋游览的时候,在镜清斋(静心斋之名是光绪时期改名的)前面的一泓水池里发现了一方汉白玉雕的山子,是仿造天然奇石加以概括提炼,全身雕琢,似与不似,其加工手法颇有特点,边角都起棱线,里面如同剔地磨砂,四面可观,正面看颇似海上仙山,又有漏透孔洞,仔细看有点似像非像。底座隐于水池之中。案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1771年),清高宗曾经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后连续施工30年之久。镜清斋便是清高宗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自己消夏休闲读书所建的书斋,此处一直保持原貌,斋前有抱柱对:“凭观悟有术,妙理契无为。”应是乾隆有感而发的。此方石雕作品应是同时代的作品,也就是所谓的“乾隆工”(一般是指乾隆早中期)。与同时在北海公园展示的亨利·摩尔的现代抽象雕塑作品相比,这方清宫官造的抽象石雕艺术作品,堪称是古典抽象雕塑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赏石所崇尚的瘦皱漏透造型结构的全新演绎,相映成辉。后来,我在任《中华古奇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执行主编时,将此方石雕作品收入其中,时任总编辑赵昌平为此拟名为“观悟石”。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中华古奇石》书影

以后每次去北京,有时间都要去北海公园静心斋去看看那方石头,主要还是想看看那个石头须弥座出水以后究竟是何模样,是否确实是清中期的?但是阴差阳错,都没有如愿。有一年春天,看到水池中的那方石头居然没了踪影,连忙问工作人员,被告知因那年冬天奇寒严冻,那方石头居然被冰冻后沉入水中了。一直到如今,再也没能重睹旧观。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圆明园遗址出土的青石

古代赏石大多身世不详,有的缺乏实证,真正有纪年可考的极为少见。如果说“观悟石”确实是乾隆早中期(1757年左右)的石雕作品的话,那么它就是一个“标准器”。那方团城上的矿石,加工手法和造型与此同出一辙,可以认定是同时期的作品。根据记载,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1888年),慈禧太后曾经在北海大兴土木,这方矿石有可能就是当时被配座置放于团城的(石座下面没有土衬,说明不是原置)。此外,近年来在圆明园遗址发现的一方青石雕刻奇石(底座已失),高约120厘米,其造型如同太湖石山子,正反面皆可观,透漏交加,又如海中岳立,云诡波谲。其造型结构和加工手法与“观悟石”相似,应该也是同时代的作品。此可谓事不过三。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北海公园九龙壁全景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北海公园九龙壁侧面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北海公园九龙壁正面局部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北海公园九龙壁局部

“观悟石”的创作灵感来自奇石,应该没有疑问。问题是其加工手法有何出处?是否有何寓意?在北海公园华藏界中的大型琉璃瓦九龙壁上也许可以找到答案。该九龙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高5米,厚1.2米,长27米。两面有由琉璃砖烧制的红黄蓝白青绿紫七色蟠龙18条。其建造年代比静心斋早一年。在九龙壁的波浪之中,隐现出几方山岳,寓意寿山福海。这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通常是波涛汹涌的海浪中,隐现出重峦叠嶂的高山——应该是源自蓬莱仙岛的传说,又有江山永固的含义。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海浪中的山岳,其加工手法和造型特征与“观悟石”极为相似。再联想到“观悟石”为何被置于水池之中,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2000年6月印行的《石趣》报12

俞莹:北海御苑有奇石
“观悟石”老照片

说来也巧,这两天就在快要成文的时候,无意中找到了一份2000年6月印行的《石趣》报(上海市观赏石协会会刊,本人为执编),其中刊登了一幅“观悟石”照片,还是枯水时候拍的,须弥座完全呈现出来了。一下子想起来,当初好像是在《皇家园林百图》画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上有此惊鸿一瞥,因此转录的,但画册纯粹是资料图片汇编,并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当时还误以为是故宫藏石。于是乎,赶紧将照片发微信给了旅居国外的丁文父老友,他确定,这是清中期的须弥座。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石界

作者:俞莹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135.html

(0)
上一篇 2016年6月25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6年7月9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