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组合石的玩赏蓬勃发展,在许多媒体上,虽然也能看到关于组合创作的零散文章,但仍然缺少专业、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述,因而出现各种“大胆尝试”可以理解。探索尝试创新发展本来是好事,但某些肆无忌惮的“拉郎配”、过度的情景台座“开发建设”,不仅不伦不类,甚至也有违组合创作的初衷。为满足广大组合创作爱好者的需求,笔者将《石道》一书中关于组合创作的内容系统整理,连续刊出,以飨石友。
注:笔者著《石道》,耗时16年,2014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其中浸含笔者30多年的玩石心得。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把它运用到玩石,我想把“发现”二字改为“想象”,同时也想把“对于我们的眼睛”改为“对于我们来说”。因为有些无意识的“美”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我们不发挥赋情的想象,也不一定能发现得了;而更多有意识的美是创造出来的,更需要我们发挥赋情的想象才能创造。
发现,是对本有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研究才有所了解、认知和掌握,也就是说,发现的东西是完全现存的。比如说,发现了新大陆,这个大陆本来就在那里,只是原来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存在;又比如,发现了新的星体、黑洞或微小的质子、量子……发现固然好,没发现它也早就存在。因此“发现”更近于“寻找”。
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出来的东西并非完全现存的事物,“想象”尤近于“创造”。因而很多美的“发现”和表现美的作品的成功创作,需要我们发挥充分的赋情想象。这里我们强调了“赋情”二字,因为创造或说“发现”美,毕竟附着了深受意识形态、审美趣向影响的情感色彩。
秀色可餐是一种享受。秀色里有天生的“丽质”,还有后天修来的“气质”。丽质与气质的结合,才是真正的美丽,没有气质就徒剩漂亮的躯壳。玩石亦同此理。
雅石艺术的创作,同样需要丰富而主动的想象。许多原石在某些人看来并无惊人之处,似乎也没有太多的美感,而经过别人奇妙的想象并加以合理运用之后,我们却会感觉很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想象能力,同样一颗石头,在某些人手上就显得平庸,在某些人手上就有内涵、有神韵。
一些单品雅石由于原石条件的局限,想象发挥的空间是有限的,而充分发挥想象的组合创作,却是拓展想象空间的有效方法和更为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例如,象形单品雅石对象形程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有些形象程度不是很高的象形原石常常被弃之一旁,而通过组合,被象形程度较高的主件带动着也“形象”起来了,于是那些独立赏玩价值原本不是很高的象形原石从而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可见,组合可以更广泛地合理利用原石材料,从而拓展创作的空间。再如,意象石的创作是对物质条件因素的抽象运用与对意趣思想的形象表达,因而一些单品意象石对不具备较强想象力或懒得去想象的欣赏者来说,不容易“发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美”,而这样的单品,如果通过组合对各组件的形象引导或概念强化,增强了作品的形象程度,欣赏者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组件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合后的形象性,更容易领会创作意图并进行欣赏。
组合变化空间的增长,几乎与想象力的发挥成正比。
一般来说,单品雅石一经确定了用以表现的角度并配好台座之后,雅石形态也随之确定并固定下来,因而,单品雅石的形态具有相对的固定性,除非重新确定角度重新配座,才会有较大的改变。组合作品是由单品组件组合而成的,组合变化层出不穷,一件单品可以与多件单品进行组合创作,只要组合搭配的单品发生了变化,主题意境与趣味也随之改变,在某一组合中它可能是主体形象,而在另一组合中可能退到了起呼应作用的配角地位。即使在不更改组件及其数量的组合创作中,组合作品的整体形态仍有相当的可塑性,只要变换组件的高低或前后左右的距离,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组合创作的目的性根强,通常都是确定了作品主题之后,再去寻找素材进行创作;或者,受某件单品的启发,根据该件单品的特点,去寻找能与之配合表现共同主题的相应组件。组合创作属于主题先行的更为主动的想象创作。随着雅石组合创作的不断发展,它广阔的想象空间、自由多样的创作形式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正为雅石理论的研究和完善筑起了厚实的基础。组合雅石从而也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一、组合石的定义及其内在的相互关系
组合雅石,是运用两个及其以上相互关联的单品雅石组件,按照相关创作规律要求,协调组合创作而成的雅石艺术表现形式。因此组合作品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由两个及其以上单品雅石组件构成;二、相互关联与协调。
第一,由两个及其以上单品雅石组件构成。
以单件原石立意创作而独立成品的单件雅石作品,称为“单品雅石”。单品雅石可用以进行组合创作,从而又可成为组合作品中的“组件”。组合作品中的各个组件扮演着不同角色,它们虽然不需要有各自的主题,但应该要有各自的“名分”。因此我们把具备较好的形意表征条件,在组合中具有独自表征意义,能为组合作品主题服务的单品雅石称为“单品雅石组件”,简称“组件”。作为组件的原石必须自然完整。
两个及其以上组件。说的很清楚,如果是单独一件,即使陈设演示时配上盆栽等小配件,也不能称之为组合作品,仍是单品雅石。组合作品必须是由两件及其以上的单品雅石组件构成,若其中仅有一件为单品组件,其他“组件”仅起稳定等辅助作用而不具表征意义为主题服务,这些“组件”实际是“配件”,不能算为组件,这样的作品也不是组合作品。
第二,相互关联与协调。
成功的组合作品,单品组件以及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某种能共同为同一主题服务的必然联系。因此,组件之间、组件与主题之间都应具有合理的“关联性”与“协调性”关系。
(一)关联性关系
在组合作品中,组件之间及组件与主题之间必须的相互联系关系,称为“组合的关联性关系”。可见,组合的关联性关系主要包括了横向与纵向的两方面关系:一是组件之间相互关联的横向关系,二是组件与作品主题之间相互关联的纵向关系。
1.组件之间的横向关系
在一件组合作品中,各个组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同的组件之间应当并保持着的相互关联的关系,称为“组合的横向关系”。
(图2-4-1)《祖孙乐》
成功的组合作品,每个联系着的组件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母与子,或师与徒,或乌鸦与狐理,或……这些不同的个体之间,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存在着相关的因果关系。组件间的这种相互关联的关系,即为组合的横向关系。如《祖孙乐》中的老人与小孩,从人物形态特征看,两者有明显的年龄差别:表现老爷爷的人物组件,背手弯腰,俯首帖耳面向小孩,慈祥的老人形态惟妙惟肖;表现小孙孙的人物组件,头大身小,面向老人抬头举手,似在诉说,稚气未脱的神情惹人怜爱。这两个特征明确、各自表述又相互联系的组件,一看就是交流中的一老一少祖孙两代人。而形态特征相近,神态特征相仿,大小体量相差无几,或无相互联系,虽是祖孙两代,却难以表现相互呼应的老少祖孙关系(图2-4-1)。又如《拜石图》中的人与石,在人们根深蒂固的印象中,拜石者应该是古装男性人物,表现出面对奇石俯身下拜的姿态,反之令人接受的拜石关系难以成立(图2-4-2)。
(图2-4-2)《拜石图》
2.组件与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组件必须为作品主题服务,这是对组件的基本要求,组合作品中的每个组件,与作品主题之间应当并保持的为主题服务的关系,称为“组合的纵向关系”。
首先,组件必须与主题有关,若无关联或组件多余,不仅不能突出主题,甚至还会干扰主题的表现或出现跑题的现象。如《祖孙乐》中的老人形态石对应“祖”,小孩形态石对应“孙”,如将其中一件换成小猫小狗或其他形象的组件,则不能构成“祖孙”关系,“祖孙乐”的主题也随之改变。
其次,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所产生的韵味,必须与主题相符,否则便是不成功的组合作品。如《祖孙乐》中的老人与小孩之间,所酝酿的呵护与被呵护、享受与被享受的祖孙和乐氛围,正是为“乐”服务的。《拜石图》中的俯身人物面对奇石,奇石略向人物回弯,两者之间构成了“拜”与“受”的呼应关系,既突出了“拜”的主题,又强调和表现了两者的积极互动,升华了主题,强化了艺术感染力。(待续)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石界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