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禅意石』?

近年来在赏石界提出一个新的赏石概念,叫“禅石”。这所谓的“禅石”,在大多数赏石者的心目中,无论是图案石,或是象形石,似乎就是那些和尚、观音、佛陀、菩萨之类的观赏石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禅石,但要指出这类的禅石,就不是一两句话能够阐述清楚的了。
 
古人云:禅茶一味,禅石一心。茶需要品,石不但需要品,还需要用心去读,用智慧去悟。笔者曾留意看过一些杂志和报刊,也阅读过一些论文集和其他有关资料,甚至一些著名出版社发行的大型赏石画册,虽然明文标出一批禅石,但到底什么是禅石,似乎没有一个能够使读者清楚明白的(也许有同道发表了有关禅石的论文,我没有看到)。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达摩 | 宣石

 
随着赏石文化事业的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笔者认为必须对这类具有禅意、禅味的观赏石,作出明确的界定。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文化出版社于1995年10月出版的《华夏奇石》一书中有关禅石的说法。这本书是在作为“供石的文化意趣”之一的“悟禅养性”特征中,涉及“禅石”这一概念的。该书在这段的论述中说:“这也是赏石中较高的一个文化层面”,并说“能有这种悟性的往往……重视的是心灵感受。”接着对佛教禅宗的精神加以说明之后,又说:“古人认为,石就有禅意”。还说:“所谓‘石中有机锋,拳石可纳五岳’就是佛教‘纳须弥于芥子’之说在悟石中的运用。”最后对禅石就界定说:“所谓禅石,其实就是以禅的哲理来体会石中天理,也就是以‘三昧’的哲理,作为品石的标准,主张在品石的过程中,能够顿悟妙得。”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竹映禅心 | 冰彩玛瑙
对于这段文字,首先作者没有把有这种具有“禅味”的观赏石作为一个品种或类型来介绍,而是作为观赏石的一种文化意趣来介绍的。他强调能够看出观赏石中的“禅味”或“禅趣”,是一个“较高文化层面”的观赏水平,其欣赏的特征是“重视心灵的感受”,其欣赏的方法则是“以禅的哲理体会石中的天理,也是‘三昧’的哲理作为品石的标准”。看来作者是把这所谓的“禅石”当作一种赏石的品位或赏石的方法来看待了。他这一段有关禅石的论述很谨慎,也很概括,但对广大石友认识什么是禅石,仍然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静听禅音 | 右江石

 

“禅”是什么?按照佛学大师赵朴初的解释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它集哲学、艺术、美学、心理学等学说于一身,一般叫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其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既然禅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那么“禅石”这一概念,是十分模糊不清的,不能把“静中思虑”当作石类或石种的名称,它只能是观赏奇石的方法或方式。既然如此就不如称这类具有“禅味”或“禅趣”的观赏石称为“禅宗艺术石”,可简称为“禅意石”。为什么不叫“禅艺石”,我觉得要想充分体现禅宗的意趣和意蕴,不能单从艺术的角度去品读。其观赏的方法是“静虑妙悟”。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无求 | 大化石

 

中国的禅宗艺术,经过汉唐五代,到了宋朝已经发展到顶峰。在这个时期,它彻底抛弃了物象的再现和单纯的模仿,而是重视哲理和感情的表面。所谓“从一机一境,万物色相中悟解禅理,体验内心宁静的禅趣”。而禅宗的静虑冥想,是把自己完全地投入到具体的事物之中,和“事物”共呼吸、共哀乐。在大自然美丽生动的画面中,寄寓着禅理的意蕴。因为禅宗艺术的感情上总是平静恬淡的,节奏上总是闲适舒缓的,色彩上总是淡淡的,意象的选择也总是大自然中最能表现清旷闲适的那些景物。所以,禅宗艺术在情趣上总偏爱宁静、淡泊、清远、和谐、朦胧、恬美、平淡、虚融;而排斥冲动、激昂、热烈、艳丽、振奋、狂欢、愤慨。在物象上,禅宗艺术总是喜欢幽谷、荒寺、白云、月夜、寒松、远山、暮雨、寒江;而蔑视桃花、骏马、大漠、阳光、山洪、烈火、狂风、怒涛。在意境上,禅宗艺术中经常见到的则是秋山寒村、竹林酒家、小桥流水、山涧松石;而从来未见到暴风骤雨、电闪雷鸣、惊涛骇浪、人类抗争。总之,凡是品位较高的禅意石,其神韵或气势高远、或景色荒寒、或清幽闲逸、或自然淡泊、或虚融空灵、或静穆旷达、或空寂寥落、或悠远深长。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寒山翠岭 | 大化石

 
因为禅宗的宗旨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个宗旨反对一切人为的语言、文字的教导和传授,因为传授和接受的形式,都不是禅的方法,它是用不传之“传”的“教外别传”。“别传”,就是另一种特殊的传法,是一切语言文字教导之外的传法,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悟”,就是完全靠“自悟”,不靠他人的语言或文字的说明和讲解。而“悟”的特征是随意性、突然性。这个悟的内容是别人无法教导的,也是别人无法知道的。同时,也是无法用语言或文字告诉别人的。这个观赏艺术的法则,用到对禅意石的观赏或鉴别中,就是要在排除一切干扰中,沉思默想,让“心悦神飞”,完全靠自己的灵性去突然地认识或领悟,从而体验物象之外的禅悦禅趣。在观赏石中,确实有不少含蕴着“禅气”的艺术佳品,但必须要用禅宗的那种直觉观照、沉思冥想、活参妙解、瞬间顿悟的思维方法去领略和享受其中幽深清远、适意淡泊的意象情趣,去欣赏和感受景物之外“别有”的那种深意。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云水禅心 | 冰彩玛瑙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在禅意石欣赏中的绝妙境界:据说爱国人士沈钧儒,一生酷爱奇石,其中有一块图案石,上边的画面是山中流出一条小溪,在山溪上游的水尽之处,坐着一位老者,仰面朝天,形似在看天上的白云。这方奇石,是用唐代诗人王维的两句禅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为题名的。这两句诗不仅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还道出了浓厚的禅意、禅趣。一般的行人,当走到水尽之处时,已经无路可走,不是兴尽而返,就是败兴而归。但诗人则不然,也即赏石者更有深意。“水”是穷尽了,眼看无路可走,但又有新的境界,“坐看云起时”,尚有白云可观赏。于是,就索性坐下来,观赏那一团团白云飘然而起。你看,到了水穷之处,依然不急不躁,不烦不恼。寻水之兴刚尽,观云之趣又生。这种随处发生而悠悠不绝的闲适自在的自然情趣,正是当年诗人和当今赏石者形神状态的写照。

此处,这两句诗还深蕴禅机、理趣。因为,在禅家眼里,白云的“无心无意”“悠悠自在”,正是所谓“不住心”“无常心”,淡泊闲适,安详自足等禅意的象征。这两句诗更深意者,能使人领悟出“处”“绝路逢生”的人生哲理。这两句诗作为观赏石的题铭,使这方观赏石恰当地表现了禅宗的随缘任运,无念无住的深刻意旨,使这方观赏石的文化意蕴达到至高的境界。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独钓寒江 | 黄河石 | 聽石馆

 

在洛阳“聼石馆”收藏着一方黄河石,画面是一位老翁,头戴斗笠在举竿垂钓。这块观赏石的题名就是“独钓寒江”。画面好,题名也贴切到位,是一方很有禅意的观赏石。这个题名是从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一诗词中转化而来的,这方观赏石的画面内容是很符合柳宗元诗中意境的。
诗只有四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出了神奇空寂的禅境,渔翁完全忘却了尘俗的高士修行般的生活情趣。全诗突出“静”和“寒”的寓意。“千山”本来是飞鸟欢闹之所,但“鸟飞绝”了;“万径”正是人类你来我往之处,但是“人踪灭”了。整个画面的背景,无飞鸟、无人迹,是一片寂静,一片寒冷。就在这极其寒冷,人鸟绝灭的冰天雪地里江边有一个老翁在独自垂钓。这寒冷寂静的画面意境,正是表现了作者罢官之后,被贬到荒凉边陲,远离亲友,远离家乡,孤独阴冷、凄神寒骨的内心世界。作者把内心的感受及心境,用画面表现出来(而不是用语言叙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体悟,也就是让人们在沉思默想中“从一机一境,万物色相中悟解禅理,体悟内心世界的禅趣。这正是禅宗艺术善于运用咏物寓禅,让禅意统领意象的表现手法。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自在人生 | 黄河石 | 连世民

 

另外,抽象石最能表现禅宗艺术的本质特征。因为具象的图像石或象形石,都有具体的人物、动物及其他物象,没有含蓄的余地,一般来说不可能使观赏者产生更多的联想,不论什么层次的人,什么身份的人,对着具体的形象都不会发生异议和分歧。(这里越罕见越好)而禅宗艺术的含蓄精神,完全能够在抽象石中体现出来。因为一方好的抽象石,并不一定只具有某一明确的哲理内涵,它往往包罗了多层次的内容,让欣赏者一层层地去领悟。具象的奇石艺术品,给人们的美感经验是一次性完成的,但抽象石之所以最能体现禅宗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它是把人们的审美活动的过程推向无限,每一次欣赏都会产生新联想,带来新美感。因此赏石界中有一句流行的话,就是“审不透,看不够”。所谓“审不透”,就是审美活动不能一次性完成;所谓“看不够”,就是每一次欣赏都能发现新的审美内容。所以,好的抽象石,最有吸引人的魅力,但也是一个较高的欣赏层面。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山魂 | 灵璧石

 

景观石,是禅宗艺术奇石中最普通常见的题材。自从佛教禅宗艺术兴起之日,不论是诗歌或绘画,她们就和自然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禅宗艺术要表现虚空寂静的真如佛性,光靠庄严的佛像,巍峨的高塔已经不行,要把禅师内心那种领悟了的虚空妙谛的禅悦禅趣,痛快淋漓地表现出来,就必须借助山川河流大地风光本身具有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才能实现,而木石花鸟、山云海月恰恰就是禅家对照静境、了悟妙法的机缘。心与宇宙不二,两者之间的调和形成一种广大的象征,以心胸表现山水,以山水表现心境。在禅宗艺术里山水景物是自我观照过程的物化,是内心清净悟性的外化。
 
所以,禅石艺术对景观石的要求,在形似和神似的基础上,更要求其理趣和气韵,因为它能和自然本心相契合。在景观石中种类也很多,常见的有远山、连山、剑山、重叠山等等。其山峰又有孤峰、双峰、叠峰等。在这“山”和“峰”之中,又有悬崖、平台、山洞、峡谷等等。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烟岚云岫 | 长江石

 

在这千姿百态的景观石中,其远山又最具有代表性。理想完美的远山石,山顶山坡层次分明,缓斜的山坡线条慢慢升高,宛如遥望远山一样,所谓“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也”。这类远山石,最能表现心境的气势高远和景色的寥落荒寒,以证悟明心见性的修养。在“唯物”和“唯心”二极思维约束薄弱的民情民俗中,在佛教禅宗信仰较广泛的国家和地区中,禅学的普通知识和习俗也自然很容易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观以及赏石理念。这可能也就是我们某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赏石界特别喜欢景观石的原因之一吧!比如,目前韩国和日本用清水喷洒奇石,以观其变化,从而达到静观静虑、止息杂念、内省反观、渐入佳境之目的。这种赏石法,就带有中国古代士大夫和禅僧们以禅观之法欣赏观赏石的味道。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松溪秋霭图 | 长江石

 

综上所述,“禅意石”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当前赏石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课题。中国文化史上,由于禅风兴起于汉唐,大盛于宋代,所以禅宗的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也必然影响到对自然奇石的认知和理解,比如白居易提出“拳石纳五岳”,苏东坡则以奇石供奉佛祖,米芾则对奇石口称“老兄”等等,都说明他们早已认识到奇石中的禅意和禅趣,但是作为一个概念提出,还是近几年来的事情。这也标志着时代的发展,赏石文化、赏石传统也在变化和发展,任何传统任何形式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同时,也提醒当今赏石界要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因为禅石是一个具有较高品位的赏石艺术。石亦有道,石的本质是永恒无我的,沉静自在的,如果不具备一些文化知识,不具备一些“儒释道”的基础知识,再好的禅意石,也不可能悟出其中的奇趣妙境来。不论你是藏石者、赏石者、采石者,抑或是一个卖石者,也都有必要提高文化素养,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传统赏石事业发展到今天,对每一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广大石友们,让我们为中华赏石事业新的崛起而奋斗吧,为发扬光大东方赏石文化独有的特色而努力吧!
 

什么是『佛教禅意石』?佛临盛世 | 长江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什么是『佛教禅意石』?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8662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1日 上午9:01
下一篇 2022年12月3日 上午9: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