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日,有暇赴桐庐富春江一游。记得二十多年前游历的时候,当地还没有博物馆。一直到2004年秋,桐庐博物馆才建成开放。虽然博物馆建筑面积不大,藏品数量也不多,但也有一些颇具特点的藏品。
如反映桐庐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为主题的“桐江晨曦”展区,有一些崧泽文化的遗存,特别是现场还原了一处方家洲遗址先民们劳作的场景,其中包括就地取材、制造玉器的情景。方家洲遗址位于瑶琳镇潘联行政村方家自然村西北、分水江南岸的三角洲漫滩地,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开发于2010年10月,距今约五六千年,是迄今长江流域第一处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加工场。
石器时代玉器各地出土了很多,但是这些玉器属于什么材质?产地出自何方?一直众说纷纭。如良渚文化玉器出土数量极大,但并没有发现其原产玉矿地。方家洲遗址所出土的玉器和玉石器制造场,或许从某种程度上解答了这些疑问。
说到玉器,无疑新疆和田玉是玉中之王。新疆和田玉最早开发于新石器时代,但是当时因为地处偏远,开发数量很少。从考古资料来看,和田玉可能在夏代才大量输入中原,直到商代后期,使用和田玉制作玉器才形成第一个高峰。在旧石器时代,各地文化遗存所发掘的玉器,都是不知名的地方玉,因为储量不大,大多昙花一现,很难追溯到矿藏的具体地点。
而桐庐方家洲遗址,就是一处玉石器加工场,石材主要有石英岩和石英砂岩、角岩、流纹岩和少量凝灰岩等,都是就近取材,除了加工工具、坯料和半成品、残品和少量成品外,大量的是打制过程中的废弃石片。玉器均为石英岩材质,种类有玦、管、璜、片坠等,多见玦和管。其中,出土的实物可以还原玉璜、玉管等的制作流程,这也是此处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
▲新疆金丝玉“寿桃”(黄建华藏)
不同于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和田玉(软玉),以石英为主要成分的玉(俗称硅质玉)分布范围极广,如今赏石界流行的很多新派石种,凡是玉化程度较高称作玉者,多属于硅质玉,如桂林鸡血玉、云南黄龙玉、新疆金丝玉、广东台山玉、内蒙阿拉善玉,等等。古代人没有地矿学的概念,无法分辨玉材之成分,所谓美石为玉,凡是质地坚致、密度较高、具有光泽和透明度者,都视作为玉。尤其是在和田玉还没有崭露头角的时候,往往玉石不分,玉石难辨。
无独有偶。与桐庐方家洲遗址差不多同时代的,是广西革新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广西百色市百色镇东笋村的右江南岸平坦坡地,地理位置特征颇似方家洲遗址。这里是广西右江流域发现的骆越文化大型石器制作场,距今约6000年左右,发掘于2002年,被列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发掘面积有5000平方米。
在该遗址地层堆积第五层发现有大型玉石器制作场,揭露面积约500平方米,分布着大量制作石器的原料及石锤、砧、砺石等加工工具,以石砧为中心分布着许多石制品密集区,清晰地反映出制作石器的过程。原料多为砾石,器形丰富多样,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石核、石片和石斧、石锛的毛坯、半成品和成品,以及制造石器过程中产生的断块、碎片等,生产工具大多没有使用痕迹。这也是广西发现的惟一一处石器制造场,其规模之大、遗物之丰和保存之好,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前些年在右江下游的南宁市隆安县乔建镇罗兴江畔的稻神山附近,还发现了古骆越人的一处大型祭祀遗址群,包括有玉石器加工场,这些玉料以山流水和籽料为主,滩涂是玉器的加工场,出水的玉器多集中分布于这一地带。这也证明骆越文化的中心区域,也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十分发达,广西左右江红水河等流域的百越文化,与长江、黄河流域史前文化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而骆越文化便是其核心。
骆越文化玉石器主要分布在广西右江、左江、邕江以及交界的三角地带,包括水中、河床和沿岸。主要器形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球状器、龙形佩、鸟型佩、把玩器等,最有特色的是双肩大石铲、凸唇璧、牙璋、尖状器等,被称作“大石铲文化”。骆越玉石器的大量出水,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左、右江采沙过程中被打捞起来。这些玉石器,大多少见雕琢,但器形特别,色泽亮丽(有的有人工染色),经过千万年水沁冲刷滚磨,表面大多已形成水釉,玉化程度高,局部透光,有的完全玉化通透。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地区的玉器,骆越文化玉石器的质色和形制辨识度极高。
骆越文化玉石器也都是就近取材,这些石材至今还是观赏石的重要品种,包括大化石、右江石、邕江石等优质水冲石,与当今主打石种同宗同源,所以前些年得到了赏石圈的青睐,收藏者甚众,至今在一些重要石展中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如2018年11月第十届柳州国际奇石节暨赏石文化节举行期间,在柳州“石尚1966”举办了“首届百万名石小品邀请展”,其中有“骆越之光”单元,集中展示了骆越文化的出水玉石器;2020年10月第十一届柳州国际奇石节举行期间,柳州奇石馆举办了“中国南方史前文明广西骆越文化石器专题展”。——这是古代玉石器与现代赏石的同框“邂逅”和“碰撞”,很有意味和意义。《宝藏》杂志编辑部曾经两次采访调研左、右江百色、田东、平果等石器出水地区,做过《骆越遗粹——广西左右江石器概要》专题报道(《宝藏》2017年6期)。
关于早期玉石器或者玉与石的区别,似乎很难有严格的标准。玉与石的区别,简单地说,凡是质地温、润、坚、密、透五美皆俱者方可称为玉。具体地说,温是指色泽悦目,有美感;润是指石体液足有油性,无干燥感;坚是指不受刀;密是指质地细致紧密,有沉重感,玉的比重要高于石;透是指局部边缘打光,可见微透明或是半透明效果,有的不用打光也能显见透光效果。
相对来说,在新石器时代,玉与石的分野越来越明显了。有学者认为,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中间存在一个玉器时代,而且为中国所独有,大致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尤其是在春秋时期,玉的概念被儒家人格化以后,其供赏——而非供用——的特点越发凸显。一般来说,石器作为实用器具造型有其适用性特点,而且多有使用痕迹;玉器作为礼器和供赏品,则少见使用痕迹。由此来看,这些骆越文化的出水石器,有的称之为玉器也未尝不可。
其实,在观赏石之中,也有一些玉化程度颇高的石头含有透闪石成分。如广西大化石,含有透闪石,又称彩玉石,以质、色取胜,堪称观赏石中玉化程度最高的品种。此外,如龙滩彩玉石、百色硅石、来宾水玉、唐河彩玉、罗甸彩石等石种,甚至一小部分长江石中,也有透闪石成分。透闪玉的结构呈纤维状,韧度极强,断口呈参差状;硅质玉多见隐—微晶结构,断口呈贝壳状。相对来说,硅质玉无论品种还是数量要远远超过透闪玉,包括石英岩、玉髓、玛瑙、蛋白石、欧泊等大类,无论质色还是纹理更加丰富鲜丽。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7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