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在苏州

他人眼里的虚度生活,却是苏州人至为珍贵的日常。一碗热汤面下肚,古典园林里漫步,再喝上两盏老茶,便开始了平凡而美好的一天。那些散碎在碗面汤汁里的光阴,餐桌边的一荤一素,舌尖上的一饮一啜,满口的咸鲜清甜,一生的四季三餐……食物的质感交织着时间酿出的百般滋味,往往也是苏州人缥缈尘世的至情至味,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四时有别,四季迥味,幽赏看诗意风景,食面尝时令好味。苏式面的浇头,便是随时间轮换的苏州美景:春江水暖,鳜鱼最鲜;小满前后,虾籽饱沃;秋季肥美,蟹黄不容错过;乍暖还寒,必是那热软甜糯的豆沙圆子……时令风味,正是苏州季节的短暂停留给予当地人的最佳补偿,它将一碗面的历史,延续长达几百年,扎根在了苏州人的记忆里,无比珍贵。天赐美食,滋养吾躯,一碗面,一瓢水,当思来之不易。尽管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但苏州人仍能通过餐桌上的方寸之间,感受食物的变化,体察天地与自然的法则,苏州人与饮食的关系是何等地情深义重,令人感动。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徐渭论曲说:愈淡薄,愈滋味浓淡一词的使用并不局限在食物,更能用来评价处世的修养,以及为人的境界。民国文人汪曾祺曾批判那错彩镂金的满汉全席,只是低级趣味荒唐的噱头。所谓大道至简,奢华靡靡不如一道精进,简淡自然并非无为,而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刻意追求的风格,宗白华称之为初发芙蓉,比之镂金错采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苏式面的美,便是这种「初发芙蓉之美,用最简单的方法,追求最原始的滋味,彻底朴素,自甘简远。这里没有复杂的技法、炫目的配料,一碗小面,味俱在汤,清而不腻,宛如一幅幅寄寓深远的文人画,笔墨寥寥却意境高深;又如一幢幢粉墙黛瓦的苏式建筑,一件件宁朴勿巧的明式家具,在的形态中蕴藏的况味。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苏州人吃喝,首先讲究的是意境,其次才是味道。已故作家陆文夫是一位现代美食家,他会吃会写,多少人就是因为看了他的作品方知苏州菜博大精深,非一个字可解。1950年代,陆文夫在江南一小镇采访,路过临河一小饭店,请老板烧了一条鳜鱼,就两斤黄酒吃了,吃得心满意足,味道终身难忘。陆文夫在《美食家》中如此形容那一日的情致:买下鱼后,店主便领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有青山隐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进食,总能感受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而苏州人独有的诗心,令这平凡的一餐蕴含了更深远的情味。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人间至味在苏州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生命会老去,四季不会停,苏州人至爱的生活方式,却从不由城市的兴衰流变而褪色,传承苏州文化的不仅仅是文学书画园林昆曲刺绣,它包含着在这里生活相关的每一处细节。姑苏城中的一墙一院,一砖一瓦,市井餐馆的一桌一案,一碗一筷,都不着痕迹地投射在食物上,化作苏州人平凡的四季三餐。清汤小面爽口,琴书挂画慰心,面馆里正朵颐的耄耋老者,也许比谁都通透,江湖隐士,无羁无绊,自在随心,最懂人间有味是清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文人空间):人间至味在苏州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5151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8日 上午9:29
下一篇 2021年1月13日 下午1: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