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莹:赏石与置景。

俗话说,园无石不秀,厅无石不华,斋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这几句话虽然出处不明,但确实是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赏石在园林和家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概括总结,具有历久弥新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俞莹:赏石与置景。金石 | 长江石

民国赵汝珍《古玩指南》一书中,曾经提到:“中国旧日之社会知识阶级,对于癖石之嗜好极度浓厚,在士夫之消遣几无人不以石为伴友、为对象,如园林必须有石,案头必须有石,室悬绘石之画,架插谈石之书,对于石之罗致无远勿届,对于石之爱护无力不施。

 
俞莹:赏石与置景。清纹雅韵 | 灵璧石

记得2014年1月,由北京画院主办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系列特展之十“人生如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笔者躬逢其盛,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白墙,没有前言,墙上投射出婆娑摇曳的竹影,正中摆放的是一方白太湖石,造型颇具瘦、皱、漏、透,云头雨脚之经典样式,石雕底座也颇具古意,不为多见,应该是一方有点年纪的石头。

 

展览序厅为何摆放这方太湖石?是否是画家或是美术馆的藏品?皆不得而知。后来听介绍,这方石头是馆方工作人员的藏石,临时摆放在这里作为点缀,虽然与画展并无关联,但却毫无违和感,而且还相当引人入胜。我还觉得,白太湖石即白石也,恰好是带有寓意齐白石名字之意(画家在27岁前叫齐纯芝,白石之名,据说是其老师胡沁园所取,源自离画家老屋最近的驿站叫白石铺)。

 

俞莹:赏石与置景。

“人生如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展入口

无独有偶。2017年9月,故宫武英殿书画馆举办“赵孟頫书画特展”,展览进口处有一方灵璧石“造云石”相当夺人眼球,造型如“嵌空飞翥”,上窄下宽,灵动欲飞。

 

“造云石”原置于故宫建福宫抚辰殿后的惠风亭中,上面有元代名人杨维祯、郑元祐、张雨、顾阿瑛等的题刻,他们与赵孟頫是同时代人,又有交谊,所以此石之置可谓得其所矣。

 

俞莹:赏石与置景。

“赵孟頫书画特展”上的灵璧石“造云石”

确实,赏石——尤其是古典赏石,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在一些主流艺术品展览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卓尔不群的气度,包括一些著名拍卖公司的预展会,凡是有赏石专项拍卖的,多会刻意营造和再现出赏石在家居生活中的场景。

 

俞莹:赏石与置景。

苏宁艺术馆赏石布局

俞莹:赏石与置景。

保利拍卖会预展场景

如2008年12月杭州西泠印社秋拍会首推“中国首届历代供石专场”,预展会展示的赏石都有古代家具配合,以营造古代文人厅室赏石之情境。

 

俞莹:赏石与置景。

西泠印社“中国首届历代供石专场”预展场景

2015年6月,上海明轩2015春拍会首次推出“一间屋”特色概念型专场,拍品包括茶器、器具类、赏石、现当代艺术、家具、书画等众多门类,所有拍品预展打破原有的分类,一同陈设成为一间宝藏雅室,还原成一个文人生活的场景,给人一种直观的视觉感受。

 

俞莹:赏石与置景。俞莹:赏石与置景。

上海明轩“一间屋”赏石置景

此外,包括一些石馆和雅集之类的展览活动,也会出现一些精彩的赏石置景。将赏石融入家居,融入建筑,融入生活,这也是探索赏石展览实用化、高端化、小众化的很好实践。如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与画家、藏石家庞飞合作,举办“嘉山乐石——夏至游园雅集”暨“秘密花园里的雅石私享”活动,将赏石引入五星级宾馆公共空间展示,以古典赏石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灵璧石和英石为主,亦古亦今,与古为新,与周遭环境十分契合,毫无违和感。

 

俞莹:赏石与置景。俞莹:赏石与置景。俞莹:赏石与置景。

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赏石布局

赏石置景,古已有之。至少在明清两代,赏石在厅堂、斋室中的位置就已经相对固定。至今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厅堂中,还随处可见这种遗风。大抵是厅堂正中的天然几上,供置有赏石(包括云石屏)、花瓶等摆设,赏石与花瓶经常是分立两旁,各有寓意,一则为天工,石头寓意长寿;一则为人工,瓶谐音平,寓意平安。

 

俞莹:赏石与置景。板桥遗墨 | 潦河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杭州陈淏子(自号西湖花隐翁)刊有《花镜》六卷,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园艺专著,其中“花园款设”特别提到了“堂室坐几”的陈设要点:“堂前设长大天然几一,或花梨,或楠木,上悬古画一。几上置英石一座……室中设天然几一,……几上置旧端砚一,笔筒一,或紫檀,或花梨,或速香;笔规一,古窑水中丞一,或古铜砚山一,或英石……”可见,当时供石已经成为了案几摆设不可或缺的“标配”。

 

俞莹:赏石与置景。空中楼阁 | 九龙璧

赏石虽然可以独立成景,但更多往往被视为文玩之一种,与其他文玩书画盆景搭配安置,相得益彰。至少在南宋时期,赏石作为文玩的概念就已经确立了,如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中,提出“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嵚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

 

俞莹:赏石与置景。织锦古韵 | 长江石

当时赏石主要流行两种形式,一则是“笔格”,一则是“砚屏”,都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装饰意义。由此开始,赏石被越来越多地带入各种居室文房场景,并成为传统岁朝清供和博古陈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这类赏石过去都称为供石,带有尊崇的意味,比如其造型主题以抽象为主,或者是带有象征意味(如山形景观石)。

 

俞莹:赏石与置景。雅韵清供 | 灵璧纹石

岁朝清供和博古陈设,其实就是一种置景,不过很多还是属于一种虚拟置景,以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主,并不落地。其中,赏石因为其古老性(与天地同寿),所以便成为长寿的象征(俗称“寿石”)。

 

从某种程度上说,奇石既是长寿的一种表意符号,也是从属于传统吉祥文化范畴的宝物。

 

过去有许多与祝寿相关的图案纹饰,都有奇石的身影。比如群仙祝寿,通常是水仙花与赏石(太湖石)的组合。赏石形象一般多是传统瘦漏透皱类(太湖石)的抽象造型,没有特定的主题。

 

俞莹:赏石与置景。

赏石在清供博古图中供置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带有木座的,一种是带有石盆的,尤其是后者较为多见。赏石置于石盆中的做法,早在宋代就很流行(当时有称“盆石”的),这也是受到了盆景的影响。虽然到了明后期,木座开始成为了主流,但并没有完全取而代之。明代以后许多艺术品样式在表现赏石题材的时候,还是采用了石盆的置放形式(俗称“石盆景”)。在这里,赏石更多是作为一种写意而不是写实(相对来说,带有木座的赏石一般属于写实类)。

 

俞莹:赏石与置景。

苏州吴江静思园借红轩一景

晚唐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人们的居家生活场景与古代有了极大的差异,赏石传统虽然在延续,但其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许多区别。

 

大体来说,目前赏石展示的场所有两大类。

 

一类是古典园居氛围的旧场景,包括移用或是再造的,通常与古典家具与书画、蒲草搭配最为切题,最适合古典赏石的陈设。印象之中比较成功的展示如广东顺德英石赏石协会在清晖园举办的英石展,安徽合肥吴家花园的灵璧石展等。

 

俞莹:赏石与置景。

广东顺德清晖园

清晖园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有意思的是,清晖园中现存不少建园之时堆叠的英石假山和立峰,如有仿造大小狮子(少师太师)造型的假山“狮山”,惟妙惟肖;有仿效自然溶洞造型的“斗洞”,想象独到。这些都是英石置石的历史文脉所在,弥足珍贵。所以,选址清晖园举行英石精品展,也是老树新花,接续上了历史文脉。

 

俞莹:赏石与置景。

广东顺德清晖园石展一角

英石精品在透风漏月的古典建筑之中陈设,室内环境与瘦皱漏透的古典赏石特征十分和谐,好像是场景式的展示。

 

吴家花园系清代淮军将领吴毓芬所建,曾经是老庐阳八景之一,荒废已久,经企业家、藏石家方远斥资重建,修旧如旧,名园重光。灵璧石精品被供置于吴家花园的各处厅堂斋室,配合以蒲草盆景、绘画瓷器,与建筑、家具和谐相处,相得益彰。这既像是一场灵璧石的精品展,又像是古典建筑的陈设秀。

 

俞莹:赏石与置景。

吴家花园石展一角

一类是现代展馆样式的新场景,与美术馆,博物馆的陈设比较接近,通常需要一些现代装饰元素,包括绿植、灯光演示相配合,一些当代赏石大展经常能够见到这种场景,著名如柳州奇石馆等。

 

如2016年11月第九届柳州奇石节期间,在柳州石尚艺术馆举行了一个主题为“生活石尚——家庭场景展示”的“柳州名人名石展”,将家具、盆景、书画、文玩、琴艺、茶道等与赏石“混搭”,让赏石走入生活,走进家装,是一种颇接地气的高格调生活体验。

 

俞莹:赏石与置景。俞莹:赏石与置景。

柳州“生活石尚——家庭场景展示”场景

总的来说,古代赏石在置景中的传统精神,仍有许多足资今人借鉴之处,可以继承创新,扬弃创造。

 

比如,赏石的置景,须要体现出清供的特点,它并非仅仅是一种审美静观,还需要充分发现、体验和拥有对象之美,在人与石的对话互动中焕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俞莹:赏石与置景。米芾拜石 | 戈壁石

这方面,小品组合石的创作,其实就是当代赏石的一种创新和创造,许多小品石的组合创作,都营造出一种场景和氛围感,放大了小品石的气场,呈现出小品不小、小品大样的特征,这既是受到赏石置景之启发,反过来也影响了赏石置景之发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俞莹:赏石与置景。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51203.html

(1)
上一篇 2020年12月28日 下午12:40
下一篇 2020年12月31日 上午9: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