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人不醉于物质。然物质缺乏我们就苦痛,物质丰足我们就安乐?
中国人对传统的生活方式有一份独特的感悟。有汲汲营营,度日如年者,就有活色生香,安之若素者。前者借生活谋求物质,后者借物质丰足人生。有识尽风波主动退役者如陶渊明,有科场受挫索性布衣者如唐寅,有无心爵禄弃巾山居者如陈继儒……他们在清修生活中,依旧情趣丰沛。可以说,人生境界的高与低,不在乎物质的丰与俭,只取决所累蕴的情趣,堪可映照生命。
一个人是否懂得生活,当看其日常情趣之深浅。清居陈设,处处标榜旷远人格;四时生活,刻刻流露情深至性。莳庭中花,扫院中叶,所食闲茶冷饭,也不改其乐;临古人帖,拂几微尘,寄居竹篱茅舍,亦足以逍遥。哪怕不贵不显,但其情趣之丰富,生活之高雅,足以在物欲横流的人世间,拂出一方空灵的净土。
有情趣则有灵心。《小窗幽记》云:「古之君子,居无友,则友云山,行无友,则友松竹」。夏日,一地浓荫,半庭藓迹,观可会心忘形;冬至,满阶黄叶,霜月清风,处则日有余思。春朝与梅同瘦,秋夜与竹同清,文人幽斋中,它们悦人眼目,诗人纸笔下,它们寄托精神。所谓「与山水交友不累,与草木谈心最真」,当通晓了自然情趣,草木带给我们的,远比我们赋予它们的多。
情趣可滋养闲情。古人说:「诗书可以自娱,闲情足以养气」,滋养闲情,乃情趣丰厚者一生的功课。闲者,并非怠懒无事,世人以读书为苦役,闲者以读书为生活情调;常人以烹茶为无用事,闲者以啜茗为颐养法。他们不图名利,但争天地间好风月、好山水、好书籍,以物质之超越,滋养精神之自由。给不完全的现世留一些空白,养几分闲情,才是生活最好的模样。
家道丰厚是幸事,稍一贪痴,则亦苦海;物质困乏是痛事,稍一修行,则亦快适。愿你我盛时藏拙,困时自欣,闲时不病其寂寞,忙时亦苦中作乐,得生命之大自在,大美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文人空间):若无情趣,何谈生活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