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艺术源于生活,但在中国人的生息哲学中,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丰子恺在《美与同情》中说得好:艺术化生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看见艺术的情味。可以说,你我对美的感悟有多深,在日常生活中刻入的灵魂就有多丰沛。
具有艺术化心灵的生活者,往往有独立的人格和审美标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胜过于屈从外在的普世价值。寻求隐逸的生活,哪怕在物质层面上并不如意,精神世界里却十足快适。明人董其昌38岁中进士后,每遇擢升调任,便找借口离开官场,或病休故里,或致仕家居。以至于他后半生48年的宦海生涯,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隐居度过,他书写古董也不为夸耀,而是追求「虽在城市,有山林之致」。活在声色之外,精神自适,乃至精神还乡的憩息之地。
美的解放,自传统的「器以载道」之消解开始,人们从对「礼」的关切转移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表达。计成在《园冶》中说得好:「寻闲是福,知享即仙」。今世科学、经济发达,太过孤苦的山林非理想的避世之所,结庐在人野相亲的郊野最为惬意,这样的斋室可以直接水边、竹里,用一圈篱笆或矮墙做隔。因为一抬头、一抬脚,外面就是个大花园。园子深处,杂植兰桂洛洛有致,春来桃李自笑,夏至梧阴匝地,秋时丹桂飘香,冬时雪可中庭……曲径通幽处,乃是书房。静院明窗,山色水光,于其中徜徉笔墨、读书两卷、焚香品茗,足以情贯宇宙人生。
人有列差,志趣各异,所谓「人不可无痴」,但痴要有真性情。是雅或俗,只在泥古盲从之人眼中分明。真正温雅之人,深谙玩物之道,便不会耽溺其中,以「物之尤者应如云烟过眼」自省,他们唐诗下酒,宋词佐茶,不以物之贵贱来论高低。金缕错银不若竹椅木几古雅,溪野菖蒲可为幽斋上宾,玩物养志的精神,就潜藏在这些日常可见的简单事物中,并用其素雅的微光,笼上一层美的轻纱。
最遥远的生活方式,带来艺术化的生命境界。充肠皆美食,草木即安居,愿你我跻身此境界,以愉悦之心,享受隔篱呼美酒,炉烟烹碗茗的自在,在最庸常的日子里,重拾人生中最深的美好与感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文人空间):生活,是一门艺术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