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雨花石鉴赏家刘水先生,因病于2020年8月2日在南京去世,享年86岁。刘水是改革开放以来较早涉足观赏石收藏与研究者,曾经担任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与艺术顾问、江苏省观赏石协会顾问、南京雨花石协会顾问等职。他所参与特约编辑的《雨花石珍品集》(1989年8月江苏古籍出版社和香港嘉宾出版社联合出版),以及个人撰写的《雨花石鉴赏》(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年9月版)一书,是当代雨花石鉴藏中颇为重要的书籍。
说起来,刘水也是我很熟悉的石友,但很惭愧,除了他写的文章和书之外,我对他的经历知之甚少。好在手头有一本南京石友、资深媒体人王增陵撰赠的《金陵石痴录》(远方出版社2019年6月版),其中有一篇《石坛一支笔——记刘水》,由此深入了解到刘水先生的赏石事迹。《金陵石痴录》是首部集中介绍一座城市中的藏石家事迹的专著,收录了六十多位石友,文笔生动,故事感人。
刘水原来是新华印刷厂的一名校对,业务时间喜欢写作。当时,雨花石爱好者喻宝玺已经在南京和上海与石友同好举办过石展,想在报纸上宣传一下,托人找到刘水,刘水为此登门拜访,看到美轮美奂的雨花石精品,可谓一见倾心,并在《南京日报》(1986年10月21日)发表了《小楼有天地,风光蕴石中》通讯。 由此,刘水也成为了雨花石爱好者,并萌发了出版雨花石画册、将雨花石的美传播到千家万户的想法。几经周折,最终江苏古籍出版社决定与香港嘉宾出版社联手出版大型画册《雨花石珍品集》,优中选优,中英文对照,国内外发行,聘请刘水为特约编辑,借调至出版社工作。由此,刘水的运程与雨花石紧密联系起来了……
当初《雨花石珍品集》出版后,因为不但是填补了观赏石画册的空白,而且精品荟萃、装帧精美、印刷精致,令人目不暇接,故一时有洛阳纸贵之况。记得有一次,我去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更名为凤凰出版社)《民国春秋》杂志社拜访编辑王家鼎老师,顺便让他引荐拜访了《雨花石珍品集》的两位责任美编郭宝林、章耀达,聊天的时候,他们提到,因为《雨花石珍品集》销售火爆,他们想到民间收藏热之中尚缺少相关的杂志,想去“民间收藏半壁江山”的申城走访调研一下,我推荐他们去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了解情况。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出版收藏杂志的动议未能施行。过了两年,1993年初,西安创刊了《收藏》杂志,成为中国内地创办最早、在收藏界具有最大影响力的收藏类专业期刊。这也是由南京雨花石收藏热引发的一个插曲。
当代赏石文化活动,主要起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其中,南京无疑是一个重镇,雨花石也成为当代赏石之中最具影响力的石种之一。早在八十年代初,南京石友就已经有办展和办会的意识了。1984年8月28日,池澄、薛勇干、张宪忠、喻宝玺等石友在南京鼓楼大钟寺公园举办雨花石展,也是南京雨花石首展(更早时候,1983年9月30日,六合石友王家干、蔡明义、卢盛林等在六城镇会堂举办“雨花石展”)。与此同时,南京雨花石协会也正式成立,堪称全国最早的民间赏石社团。以后,小小的雨花石走进千家万户,各类大小不一的雨花石展举办的频次,可能是全国各个石种中最多的,包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高雅艺术殿堂都有展示。
记得2016年9月,南京博物院举办“乱坠天花——雨花石与金陵风韵”特展,并出版同名画册,展出了雨花石资深藏家征争先生四十五年来倾心收藏的雨花石300余枚及其相关艺术作品,充分展现了雨花石之呈象美、造型美、组合美以及与这座“石头城”历史文化的关联。这也是民间收藏家的个人藏石首次登上国家级的艺术殿堂,躬逢其盛,印象深刻。
南京博物院“乱坠天花——雨花石与金陵风韵”特展场景
“乱坠天花——雨花石与金陵风韵”特展开幕式藏家征争致辞
不但如此,有关雨花石的撰著图册也是汗牛充栋——包括有《雨花石》专业杂志问世,印象之中也是无出其右。比如,仅仅本人收到南京石友赠送编著书刊画册的,就有征争、王建平、柏贵宝、池澄、戴康乐、戴宗宝、刘水、骆嘉刚、石泉、周德麟、王增陵等人。
如被誉为“江苏钟南山”的著名医疗界专家殷凯生教授,也是一位雨花石藏家,著有《奇石收藏与健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2月版)一书,以医学专家的身份和眼光,深入浅出阐述奇石收藏与健康的关系,可谓发人所未发,别有新意,他的同行和好友钟南山院士为书作序并题词:“像戈壁石那样执着,像雨花石那样多彩。”后来,中国观赏石协会策划编写了《赏石与健康》一书(寿嘉华主编,地质出版社2017年8月版),殷凯生作为编委参与了写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等修撰的《雨花石志》出版(中华书局),成为观赏石唯一列为官修地方志的一部志书。2016年1月,雨花石鉴赏习俗入选江苏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单个观赏石品种首度入围省级非遗。
毫无疑问,雨花石早已成为南京这座“石头城”亮丽的城市名片。由雨花石延伸出来的文化品牌和衍生品,也是难以计数。如现任南京雨花石协会会长戴康乐,原先是六合烟草公司负责人。他是地道六合人,也是雨花石的爱好者,六合(灵岩山)又是雨花石的主要产地。1994年,他创意开发了“雨花石”香烟品牌,一炮打响,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以及首届中国烟标设计大奖,烟标上的雨花石,也是他和石友收藏的。据戴会长介绍,目前雨花石香烟还在生产,在全国细烟中知名度很高,经济效益排列前茅,这也是借了雨花石的光。
说到南京雨花石文化的研究之深、用力之勤,莫过于作家池澄先生。作家赵本夫称赞他是雨花石收藏研究领域“教父级的人物”,北大教授谢冕盛赞“池澄就是那盆清水,有了他,那些雨花石的潜在之美就无处可藏了。”池澄是南京最早的一批雨花石收藏家,1984年8月南京雨花石协会成立,他为首任会长。1995年11月,他所撰写的《雨花石谱》由南京出版社出版,成为金陵玩石人手中的雨花石“圣经”。
1984年9月21日,池澄在《南京日报》副刊发表了一篇《“通灵宝玉”与雨花石》一文,首先提出“通灵宝玉”的原型是南京雨花石的论点。2010年,池澄又发表了《“通灵宝玉”的原型是南京雨花石——十证“通灵”似“雨花”》一文,详细补充完善其论点,使之成为的论,也是红学考证之佳话,从而大大提升了雨花石的地位和影响。
《红楼梦》第八回写到宝钗赏鉴贾宝玉颈项所挂宝玉,“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由其特征可见,确实与雨花玛瑙石十分吻合。与曹雪芹友善的评点者脂砚斋主人,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此处还分别批了“体、色、质、文”四字。这大概也是首次指出雨花石——乃至当代赏石——鉴赏的体(同“形”)色质文(通“纹”)四字诀。一直到1948年,天津奇石鉴赏收藏家张轮远刊印《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在总结灵岩石(即雨花石)的评鉴标准时,明确提出以“形质色文之客观上美好特点,为研究灵岩石之权舆”。这也是当代赏石评鉴四要素形质色纹之由来。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批注宝玉有“体、色、质、文”四字
不过,可能有人要问,曹雪芹为何将雨花石之名隐晦不明,称作宝玉?孰不知,作者早就埋好了伏笔——贾宝玉,假宝玉也。
记得2010年前后,池澄不顾耄耋之年高龄,奔波京沪各地,编著《中国雨花石图典》(上、中、下三册。南京出版社2011年6月版),收录了各地藏家雨花石精品1200枚之多,包罗万象,蔚为大观,而且每方雨花石都精心配以点评和诗作。这也是历次雨花石图册收录最富集者,可以想象,这需要莫大的学识和毅力。当时他到上海来选石,也是不论资历,不拘一格,慧眼独具,本人入选三枚雨花石,也是与有荣焉。
南京的众多藏石家之中,至少有一半是玩赏雨花石的。可以这样说,小小的一枚雨花石,不但见证了金陵玩石人的精气神,也见证了当代赏石的兴起和繁荣。正如著名作家薛冰——也是一位石友——在为《金陵石痴录》序中所写到的:“奇石丰满了他们的人生,升华了他们的境界,无论玩不玩石头的人,读他们的现身说法,相信都会有所启迪。”
2019年10月27日,《金陵石痴录》新书分享会场景之一(王增陵供照)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4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