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苏州大石金生艺术馆游感

金生利水润苏园

石木凝辉耀古轩

托月烘云真亦幻

裁山纳岫简尤繁

识珍慧眼求新意

独运匠心破旧藩

但励斧斤成大器

堪随拙巧化无言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苏州大石金生艺术馆,慕名已久,亲历之游,倍觉震撼,藏品之丰富,如天目琳琅,令人目不暇接。一件件木石作品,各具雅韵,有个性突兀的竹根天雕,有根瘤堆垒的随形根艺,更有各类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传统名石,也有当代水石、戈壁石精品,乃至云锦石、墨金玉等稀见石种,个个风姿曼妙,玲珑古韵,令人称绝。最突出的感受,则是作为李老师非遗技艺的底座艺术表达,既有传统苏派的庄重典雅之古风,又有出新创意,容山水田园诗画于一炉,精雕细琢,因材施艺,与赏石作品珠联璧合,营造妙趣天成之美。斧凿之痕虽已难觅,布局章法却真实可感,仿佛可以想见大师在运用底座,烘云托月,去瑕掩疵,剪裁山水,增扩洞岫,营造出自己心目中的一番赏石天地来。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将匠心与慧眼结合,独具风骨,大拙大巧,一器之成,独赏则自成佳制,组合则添境增彩。个中妙趣,需细细品味,可惜来去匆匆,未及深入品赏,略有遗憾。但感受到大师的匠心,已然受益匪浅,同时也体会到了非遗传承的魅力,更有未来发展的希望。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游感

临水云阁访太湖

波涛万古蕴石殊

鳞纹缱绻沧桑客

铁骨峥嵘坎坷途

探逸寻幽识卷气

传神写照入龙图

初心可鉴三山影

浩荡吴门鼓与呼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邻水而筑,一片绿树繁花掩映之下,古典的太湖石置景与现代风格的主体建筑交相辉映,层叠楼阁,如入云端,整体看就是一件大气磅礴的当代艺术品。亲眼目睹期待已久的太湖水石,颇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惊艳之感。然而,惊艳难以表达这个独特石种的魅力,特别是那种刚柔相济,浑厚内敛的气韵。灰白色的主体,较之传统旱太湖石,形态更加方整刚硬,棱角分明,石肤细腻而嶙峋起伏,如万锤千凿般的浅浅凹坑,千百相连,绵绵不绝,印证了万古波涛冲刷的痕迹。而黄褐色的附着沉积物,如同勾描的笔墨,或灵动,或老辣,如皴法勾描,似浮雕幻化,营造出一种汉画像石一般的雕塑美。观之有沧桑感和书卷气,配以古画映衬,愈发相得益彰。在大家啧啧称奇的赞叹声中,馆长顾建华先生介绍了太湖水石收藏的经历。令人见识到了一位热爱家乡,倾心收藏的大家风范。从先生的经历中感受到的不仅有对太湖水石的情有独钟,更有对家乡文脉传承的一份历史责任感与社会担当。从这些刚毅稳健的藏品中似乎也能找到藏家的影子,所谓藏品即人品。朴拙的形象,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气,根植厚土,身形简古,桀骜不羁,颇有高士狷介之风。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徜徉在这样的馆藏氛围中,仿佛阅读着太湖的历史画卷,仿佛检阅着太湖遗珍的阵列,令我们对藏家苦心孤诣的收藏过程肃然起敬,同时也对这种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传承方式,有了新的认知。纵观历史,苏州城两千五百多年的厚重历史,自古风云际会,富庶繁华,多少楼台烟雨,园林故事都融入了吴门记忆。而今富于艺术气息的水石收藏,必将如吴门画派一样,浩荡于太湖三山的波峰浪影之间,回响古今。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吴门赏石琐记|传统赏石鉴藏家研修班苏州行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8875.html

(1)
上一篇 2020年6月15日 上午9:00
下一篇 2020年6月17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