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此贴非彼帖,不是谈王献之的国宝大作,而是借题发挥。聊聊传统与赏石的话题。帖子一词,古已有之,恐怕和中秋节一样古老,传统意义是请柬、请帖一类的便条,发展到网络时代,被用来指代在论坛或聊天室里的发言,还有相应的楼主、沙发、板凳等名词,而今随着微信普及,也有点渐行渐远的味道了。中秋此帖,邀约传统,融入当下。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中秋帖》,传为晋王献之书,纸本,手卷,27×1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每逢佳节话传统,月到中秋,又是一个体会传统节日文化的时节。在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政策背景下,各种传统节庆习俗慢慢恢复,传统节日越来越受重视,不再仅仅作为假期那么单调了。随着传统文化振兴成为进行时,赏石已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重视,传统与现实的话题也就时常成为坊间热议的焦点。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王献之书《中秋帖》局部

谈及传统,一个绕不开的痛点,就是中国传统赏石的文化断层问题。近代的战乱、动荡与浩劫,多次损毁了传统赏石文化的根基。看看各地古城古镇不遗余力保护的城墙,看看孔庙里伤痕累累的古碑,种种浩劫的威力,不言自明。如果没有这些劫难,文化传统就是比比皆是的存在,无所谓保护,更无所谓争议可言了。鲁莽而言,关于传统赏石的争议,多半源于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缺失。当代赏石人的藏石历史,多数只能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许多人步入石途的启蒙期。个人印象中,当时能找到的传统赏石的书籍凤毛麟角。除古典名石外,今天的许多当家石种基本都是横空出世,审美标准的建立都是当代人的功劳。直至九十年代中后期,才有一些传统赏石的理论之作进入视野。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的米芾《中秋诗帖》,即《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是米芾中秋登海岱楼所作。

传统赏石本就是小众文人引领大众审美的过程,真正致力于传承此道的人,历史上本就不多,动荡之后,硕果仅存的就更少。所以这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断层,影响了今天赏石文化的根基和含金量。这里丝毫没有否定当代人的意思。思想文化的传承需要代际关系的延续,才能融入民族情感的日常表达。正是代际传承的缺失,使得当代赏石似乎源起于八十年代,也不可避免地种下了传统赏石争议的根源。譬之如汽车文化,礼让行人这个小问题,在欧美地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法规已经很久了,而我们普及汽车还在进行时,它就成了问题。汽车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同样适用于赏石审美的培养和文化修养的提高过程。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故宫博物院所藏赵佶的“瘦金体”《闰中秋月帖》,是一首七言律诗:“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争议往往源于偏见,或者成见。与此断层有关。身处变化迅疾的时代,人心浮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快餐文化大行其道。谈及传统文化和艺术,往往不明就里,先来一句,节奏太慢,就懒得深究了。其实当我们真正能平心静气去欣赏传统艺术时,其魅力往往是流行文化无法比拟的。二者的差距就是积淀。选秀选出来的审美对象确实博眼球,但多了就会疲劳,经过筛选和沉淀才能成为有分量的美感。

千年以前,唐诗宋词,也是坊间传唱的流行音乐,而今皆为经典。这一千年的积淀,淘汰了太多让人审美疲劳的浮华,同时也融入了历代人审美的附加值,才造就了今天的脍炙人口,隽永回味之美。当我们抛却偏激和成见,沉浸在经典作品的意境中,神思穿越之美,可以震撼心灵。同时,其词章妙句都具有我辈无法企及的高度,三千年文言文,百年白话文,轻重自知。这也是继承传统的必要性所在。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汉墓画像石《嫦娥奔月》,南阳汉画馆藏。“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有一幕备受热议的镜头,当修复师傅把一扇康熙祝寿屏风修复完成后,随口赞了一句,“幻彩生辉”。引发网友评论,这才叫文化,要是换了我们,只会说,“我靠,真特么漂亮。”传统文化的丰厚,流行语汇的贫乏,一语道破。

历史、文化和传统,是几代、几十代人慢慢累积起来的,叠加的不止只有年龄,更有着许多人不断被解读和发扬了的思想和智慧。传统赏石也是如此,如果有谁想挑战“瘦漏透皱”,那么还是先请从头把握一下,这几个字千年以来形成的脉络吧。以一个人的思想创新,挑战千年的思想积累,不是不可能,有的人能做到。毛主席就做到了,可是大家可以去看看他老人家读过的书目,就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了。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明·文徵明《中庭步月图》,南京博物院藏。。画面表现了画家与来客小醉后于秋天庭院中赏月话旧的雅会,寂静而明亮的月光,携无限情思,于画面之上浮现,并赋予中国画以新的图像内涵——与现实生活很近的亲切和悠闲。

网上也曾流行过,要把五仁月饼赶出月饼界的说法。我想请这些人去想想,你除了能动动嘴觉得不合口味,还知道什么,了解它的工序和来源吗,为何是五仁不是六仁,会自己做么?在传统文化的认知面前,许多人的言行充分在诠释,无知者无畏的内涵。

一个人对于传统的无知,充其量,止增笑耳。集体传统意识的缺失,则危及民族文化基因储备。前些年,韩国的端午祭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国人群情激奋,一片声讨。冷静之余,其实应该思考,我们为传统文化做的到位吗,指责别人抢自己的传统,有意义么。不如好好对待自己的传统。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十四月夜图》卷 波士顿美术馆藏

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转化为文化的自觉性,从培养对传统的尊敬开始,在传统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再去创新,才是正解。反言之,即使要批判传统,也要心里有底,要知道传统几斤几两,这一点上,那些民国大家们说话比我们更有底气,时人太欠缺了。

这种欠缺,让我们容易在生活中为物质所累,感到迷茫。物质匮乏,便觉时日艰难,人生悲苦。物质丰盈,又觉失去目标,浮生泛泛,真味何求。温饱之后的中秋,月饼不复那种诱人的香味了,节日的乐趣何在呢。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丰子恺 故园今夜月

那就让我们一起回味传统吧,赏石也是如此。获石藏石不是问题,真正寻得石趣才是真谛。这不是读几本赏石著作,或者古人赏石名篇就可以轻易获得的。需得传统文化修养的厚积薄发。如此,方能模仿古人,神游月夜,思绪仿佛走入江南名园,拿起一本线装书,捏一支毛笔,温一壶酒,飞一羽觞,攀湖石,观月影,歌吟达旦,才能体会,《陶庵梦忆》中描绘的中秋之美。才能将这冰冷顽石,化作情感寄托,化作文化的载体,化作托载生命意义的轻舟,化作后世品读玩味的篇章。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近现代·任率英《嫦娥奔月》

中秋月夜,传统从历史照进现实,“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今心性,赏石一理


《中国石谱云》“中秋·国庆”活动已报名藏品(部分)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白蛇传;石种,长江石;尺寸,20 X15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舞 ;石种,博河石;尺寸10X12.5X5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龙龟;石种,大渡河画面石;尺寸,22x17x8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蜡烛;石种,长江墨画石;尺寸,11/14/4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狮舞;石种,陈炉石;尺寸,20*20*8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麒麟献瑞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正己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紫荆花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紫气升腾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秦风汉韵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千秋大业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无相门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洞中吟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独一无二;石种,马料;尺寸,20*16*9

题名,禅;石种,太行石;尺寸,20*19*9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塔峰;石种,湖北类灵璧;尺寸,长18.5宽21高45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纹韵;石种,新疆纹石;尺寸,长60宽16高22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凤凰传奇;石种,清末老蜜蜡;尺寸,7/1.5CM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金鸡报晓 ;石种,长岛球石;尺寸,8×8.5×5CM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开卷有益;石种,戈壁彩泥;尺寸,20/12.5/3.5/厘米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红旗飘飘 ;石种,渭河石;尺寸,23x18x6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赤壁怀古;石种,江西潦河水墨国画石;尺寸,33×22×13

石友,请收下这幅中秋帖!

题名,《始祖》;石种,黄蜡石;尺寸,21*21*25cm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2868.html

(0)
上一篇 2018年9月23日 上午1:00
下一篇 2018年9月25日 上午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