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莹:泼墨英石徐渭画

上海博物馆新近更新展出的古代书画中,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是一件重要藏品。这幅在艺术史上留下一笔的画作,其实也与赏石文化有关。

徐渭可谓文武全才,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其狂草书法和泼墨大写意花鸟画在艺术史上留有浓墨重彩一笔,后世如石涛、郑板桥、齐白石、黄宾虹等绘画大师都甘愿做他的“门下狗”。他一生经历坎坷,怀才不遇,有人比之为“东方的梵高”。

俞莹:泼墨英石徐渭画

徐渭草书《春雨帖》起首处徐渭画像,为康熙年间画家所画,此卷曾为吴湖帆收藏

俞莹:泼墨英石徐渭画

徐渭草书《春雨帖》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牡丹蕉石图》是一幅泼墨大写意画作,水墨淋漓,神完气足,尤其是题诗和书法,堪称三绝。画家在画中自题诗一首:“焦墨英州石,蕉丛凤尾材。笔尖殷七七,深夏牡丹开。”落款为“天池中漱犊之辈”。所谓英州石,就是指英石,产于广东英德,北宋属于英州辖。画家明确画的是英石,这是古代画作中极为少见的,大抵是画家们画石,多取材于太湖石类,即使其他石头入画,也很少点破是何种石头。石头,尤其是瘦皱漏透类型的古典赏石,更多成为了一种象征物。点明英石入画,这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例。这应该是有所本的写实之作,至少画家是熟悉的——画家年轻时曾在广东阳江呆过一段时间,或许画家庭院(青藤书屋)中就置有这方英石立峰也未可知。石头纯以泼墨渲染,深浅不一,不作勾勒和皴法,浑厚华滋,极为少见。

俞莹:泼墨英石徐渭画

徐渭《牡丹蕉石图》

俞莹:泼墨英石徐渭画

徐渭《牡丹蕉石图》右首题诗

英石与灵璧石一样,自宋代以来就成为文人斋居之中重要赏玩之物,只是以厅堂案几供设为多见,园林峰石极为少见。按照徐渭殒后二十多年问世的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记载:“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大者尤不易得,高逾数尺者便属奇品。”英石“小斋之前叠一小山最为清贵。”稍晚十几年问世的计成《园冶》中称,英石“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可见,古代英石大者为贵,当代亦然。徐渭的这幅《牡丹蕉石图》中的英石,应该属于“大者为贵”。

俞莹:泼墨英石徐渭画

明代《十竹斋书画谱·石谱》所绘英石

俞莹:泼墨英石徐渭画

广东顺德点石堂所藏英石

与石头一起入画的,还有芭蕉和牡丹,也一律是泼墨写成,仅仅是牡丹叶子作线条勾勒。这也是画家经常创作的题材。殷七七,是唐代道士,传说他驻于杭州鹤林寺,秋日使杜鹃花开,也就是花开可以不论时节。这里,画家借助于生花妙笔,使得牡丹开于深夏,也是一种时空穿越和浪漫想象。这在画家后来追加的跋语中有所体现:“画已,浮白者五,醉矣。狂歌竹枝词一阕,赘书其左:牡丹雪里开亲见,芭蕉雪里王维擅。霜兔毫尖一小儿,凭渠摆拨春风面。”又小字旁注:“尝亲见雪中牡丹者两。”

俞莹:泼墨英石徐渭画

徐渭《牡丹蕉石图》绘英石局部

看来,徐渭在画后颇为得意,醉酒之后又添了诗兴。所谓牡丹花开于雪中,这与文中提到的王维“雪中芭蕉”貌似神合。唐代诗人王维画有《袁安卧雪图》,是一幅人物故事画,其中有雪中芭蕉,引发后世极大争议,成为一段公案。因为芭蕉似乎无法存活于严冬之中。其实,艺术创作从来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像徐渭这幅画,凭借一枝兔毫笔挥洒自如,用淋漓水墨画出了春天的气息。

当代美学家朱良志《南画十六观》一书,曾经收录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徐渭《墨花图卷》的跋文:“忙笑乾坤幻泡沤,闲涂花石弄春秋。花面年年三月老,石头往往百金收。只开天趣无和有,谁问人看似与不?”自古文人都爱石,画家尤甚。徐渭爱石,在其诗作中还是能够找到一些。这段画跋中提到的“石头往往百金收”,百金,也就是一百两银子,这应该是不小的数目,可见当时石头价格之不菲。也有可能,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辞,就像苏东坡当年在江西九江湖口时,遇到了一方倾心的湖口石“壶中九华”,想购藏下来与自己珍爱的英石“仇池石”配对,诗中所谓“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关于当时奇石的价格,徐渭在另一首《竹石》题画诗中也有涉及:“片石苍苍映莽林,南宫如见拜难禁。牛车若使能移去,卖与侯家五百金。”其中用到了两则典故,一则便是耳熟能详的米芾拜石;一则是欧阳修当年任滁州知州时,将菱溪原来唐朝末年的军阀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曾被唐昭宗封为吴王)部将滁州刺史刘金的宅院旧藏奇石,用三头牛驾车运到城西大丰山下新筑的丰乐亭供人们观赏,其中一方“菱溪石”至今犹存滁州琅琊山醉翁亭侧。也许,当时一般好石头(园林立峰)价格就要500两银子。至于有特别出处的好石头,价格更是翻倍。

徐渭似乎对于灵璧石磬情有独钟,这也是奇石的一种别裁,因为大多是需要加工成材的。徐渭在《余君往灵璧,许我以石仿菱,嘱之》诗中,具体提到了当时石磬的制作样式:“闻君灵璧去,取石泗滨泓。鲜云割浸里,妙响提手中。言归不出月,一路自槌风。好琢湖菱样,提来挂碧空。”所谓湖菱(菱角)式样,这在传世的古代石磬中尚能见到。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奇石之好,画家本人似乎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某君见遗石磬》诗中称:“老去固难腰以折,贫来直到室如悬。”在《卖磬》诗中更是直言:“贫来一石不能留,解赠王郎愧取酬。”……

徐渭的绍兴故居“青藤书屋”去过多次,虽然地方不大,倒是十分清幽雅静,一泓“天池”游鱼可数,几丛芭蕉翠色撩人,只是未见山石嶙峋,多少有点遗憾。记得前段时间,赏石界曾有人提出推屈原为英石形象代表,忽然想到,其实,徐渭才应该是英石的代言人,这不但有画为证,而且画家的那种狂狷不羁、孤傲自赏的性格,与英石的皱瘦有骨、纹雅韵清的风范十分契合。

俞莹:泼墨英石徐渭画

绍兴的徐渭故居“青藤书屋”

俞莹:泼墨英石徐渭画

“青藤书屋”中的芭蕉和“天池”依旧不改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865.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月19日 下午10:41
下一篇 2018年1月19日 下午10: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