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渔,大家常常只知他是明末清初的戏剧家、文学家,尚不知他还是一个石头的鉴赏家、收藏家。口不可离曲,居不可无石,算得上是个“石痴”了。
大约在1646年前后,为避战乱,李渔回到了兰溪老家。此时老家父母都已不在,村中的祖屋已久无人住。为了营建自己的一方天地,他干脆把祖屋卖了,在村西的伊山脚下另购一块地,建起了一座伊园。
那时的伊山杂木丛生,乱石堆砌,在常人眼里只不过是荒凉之丘罢了。然在李渔的眼中,却是世外桃源,他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开始营建自己的一方乐园,自称“山中宰相”。
从山中乱石缝里渗出的山泉甘冽可口,李渔直接用竹梢引入屋内水缸中,用来烧水泡茶,还隐隐带着一股山石的清香。李渔在诗中写道:
飞瀑山厨止隔墙,
竹梢一片引流长。
旋烹佳茗供佳客,
犹带源头石髓香。
鉴石
玩石 画石
李渔除了鉴石、玩石,还写石、画石。他的小说《萃雅楼》就是以一个卖玉石古玩的人为主角展开的故事。
在他编纂的《芥子园画谱》里,还专列了一章《山石谱》,专门介绍山石的画法。他称自己“最爱石田画”,在留传下来的几幅李渔画作中,我们也能看到李渔笔下的山石图,清俊而古朴。
有些达官贵人买了好石,堆了假山,都会邀请李渔去赋诗题联,以之为荣。如《庭中怪石》这样写道:
李渔还踏遍名山去寻访奇岩异石,像苏州的千人石、华山奇峰、严子陵钓台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李渔看来,山石至少具有装置性、观赏性、实用性三大功能。“丑”的、透的可以用来装置假山;瘦的、漏的可以把赏;规则的、平整的可以做照壁,做石桌石凳,非常实用。
他说如果家境贫寒,实在没钱买很多石头来堆假山,那就买几块小而独特的石头,可以玩把欣赏,可以当桌凳或几案,放在花前月下,不怕风吹雨淋,赏月之时还省去搬凳之劳累。
古人说居不可无竹,李渔说居也不可无石。这两样东西在常人看来,都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但在李渔看来,却是万万不可少的。
他说,其他钱可以省,这点钱是绝不可以省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的一生什么病都可以生,但有一种病是万万不可以生的,那就是俗气病。而竹与石就是可以医俗病的,所以万万不可以省。
他觉得就像良医要把良方告诉给病人一样,他要把这医俗的秘方告诉给世人,让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能多一些优雅,少一些俗气!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李渔:居不可无石。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