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往石清虚

石清虚》是《聊斋志异》的名篇,也是无数爱石人魂牵梦绕的终极藏品,人石交流的典范。文中描述,主人捕鱼偶得奇石,有峰峦孔岫,四面玲珑,更为称奇的是欲雨则生云,仿佛自带超声波雾化器,简直是活生生的缥缈仙山。随后则演绎了一段分合悲喜的石缘故事,读罢令人唏嘘。每每感叹,有如此灵石相伴,此生足矣。

神往石清虚

于是想象,倘若我得了石清虚又当作何感想?以往,总喜欢翻阅典籍,试图通过文字来窥探古人赏石的奥义,然而大家都无法穿越时空,哪怕是百年的前尘旧影,也就难说能够对蒲老先生的审美感同身受。因为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不复存在了。于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如将自己对这些赏石篇章与生活的感受,就当做一种体验,存档留用。清供也好,古石也罢,真正可以时时品味的,都是自己内心的美感。

菩萨蛮·何处桃源

聊斋遗墨寻峰影,红尘碌碌谁独省。若待林泉归,莫将心事违。逢君追旧梦,岫里云烟送。何处觅桃源,凭峦已忘言。

神往石清虚

想象中,古人比当代人更容易亲近自然,《清明上河图》中最热闹的虹桥,几十里外就是村居茅舍,但大家所依恋的还是市井繁华。于是这区区一幅画的距离,便衍生了城市山林的背景。生活的舒适便利与山泽草木的原始召唤,一直纠结于心。在街坊里巷间寻一处避世桃源,一方面可能逃避俗务繁杂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叶公好龙,真正乐于箪食豆羹身居陋巷的圣人,恐怕不多。
我们津津乐道的晚明文人生活,也是需要经济基础的。从庭园到陈设,古韵盎然的一套装备下来,想要比肩文震亨的境界,恐怕需要厚实的家底儿做支撑。小园退隐的妙趣,一定是在科举仕途之后的,要么落寞,要么显达,总归是一种人生历练后的向往,难说天生使然,而且风气的培养也不是一个人或一代人的事情。
回望他们的文字抑或书画作品,往往会在心里添加美好的想象,乌云仿佛也镀了金边。那些仕途坎坷,理想破灭,逆旅奔波,全然与我无关。东坡种菜的经历,可以理解为苦中作乐,但那毕竟不是我所经历的。当今只需面对追思摹古的心情就好,至于到底是孤高狷介还是东施效颦,很难分得那么清楚。毕竟咱玩石头的当代人,难说都学富五车,即便有几车,往往装的也有数理化,也有稻粮谋,不全是四书五经的圣人言。
其实你我皆凡人,几个要好的朋友总是隔三差五地约酒,电话里爱说一句,“晚上没事一块儿待会儿啊”,大家心里都清楚,这酒局无关乎利益与生活必须,而是追求微醺后畅快释然的交流。与石头的审美追求颇有同感,工作生活之外的一处释怀的境界,无需戴面具的畅快,也算是一处桃源吧。
独对或共享美石之趣,便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烦扰,心入山林也好,意追古韵也好,都是种种心境的衍生品,可以感官去赏玩,借想象去驰骋,甚至以通感而忘情。而真正的古石、古园、古画和文字记载放在那里,专家自会去研究解读,我们多数人无缘拥有,自然不必深究根本,一切随缘尽兴足矣。如果一味都去穷经问典,便如同邯郸学步,失去原生的乐趣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套用这句俗语到石头上,“只要境界奇,看啥都是石清虚。”
江城子·究竟比德
孤峰一柱梦华章,岁悠长,忘沧桑,烦扰红尘,何处觅清凉,坐看岩头云雾里,随风雨,入微茫。
浮生如寄理行囊,望昆冈,玉凝霜,丘壑轩庭,进退费思量,先圣哲言须谨记,清虚境,诤心藏。

神往石清虚

石清虚,是一段想象中的传奇,其形象终究局限于读后感之中。即便此刻就耸立于自家案头,朝夕相伴之下,恐怕也难免久而生倦,出现感官的疲乏,再好的云峰缥缈也不是生活追求的全部。
因此,古人对待自然美物的态度,还是值得借鉴的。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君子比德思想,包括“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山水观,都是将自然物的审美观赏,上升到了人格修养的层次。
玉的温润内敛,山的雄浑豪迈,水的厚德载物,都是借以表达人格魅力和社会价值观的参照,据以提升君子修养的目标。由此而观,石清虚不仅有案头生云的观赏价值,还可作为良师益友,比德修心,较之普通玩赏,可谓更胜一筹。那一段人格化的描写,恰恰将作者内心至交挚友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如此知己之石,读懂了,便晓瑜了蒲老先生内心的诉求。
无畏豪强掠夺,无畏权贵豪夺,无畏人生坎坷,始终追求与石相伴。表象为石,内蕴为心,石便化身作人生境界的高标,耸然为一座灵魂的山峰,心即是峰,峰在座右,则慰心、养心。如同心理学上的,“皮挌马利翁效应”,审美始于关注,倾情于热爱,终将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
浣溪沙·通天人
天地幽廻矗小峰,嶙峋奇古惹云踪,可堪独对忘秋冬。
信手拂岩观自在,随心探岫且从容。试从方外觅中庸。
神往石清虚
为何石清虚会是一座景观石,为何可以欲雨生云,神秘主义想象的根源,在于宇宙观的探求。山峰耸立,四时风云变幻,便灵动起来,可以沟通天地,可以连接人与自然,证明此身存在的意义。神仙蓄养山峰,凭神通可以主宰自然规律。一拳馈赠人间,则是一种引导,趋同于理论上的高层次修养,令人探索生命终极意义的答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种理解认为,老子想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十分以为然。人生如逆旅,山静似太古,如果能与此峰心心相印,静对凝神,则天地岁月皆为一瞬,万类倏忽而逝,永恒唯存于心。人与峰的传奇,并非要与天地同寿,而是找到那种“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视角和态度。以石达清虚,畅神天地间,天人合一之后,也就无所谓人、神和石的分别了。
梦想中的石清虚,借蒲老先生的笔,为我们展现了一幕传奇,读罢慨然,而生活还在继续。如若能借石头的审美,去觅境桃源,比德修心,乃至汇通天地,则不必羡慕那位邢先生的奇遇了。还是那句戏言,“只要境界奇,看啥都是石清虚。”

【附录:原文】

邢云飞,顺天人。好石,见佳石,不惜重直。偶渔于河,有物挂网 沉而取之,则石径尺,四面玲珑,峰峦叠秀,喜极,如获异珍。既归,雕紫檀为座,供诸案头。每值天欲雨,则孔孔生云,遥望如塞新絮。
有势豪某,踵门求观。既见,举付健仆,策马径去。邢无奈,顿足悲愤而已。仆负石至河滨,息肩桥上,忽失手堕诸河。豪怒,鞭仆。即出金雇善泅者,百计冥搜,竟不可见。乃悬金署约而去。由是寻石者日盈于河,迄无获者。后邢至落石处,临流於邑,但见河水清澈,则石固在水中。邢大喜,解衣入水,抱之而出。携归,不敢设诸厅所,洁治内窒供之。
一日,有老叟款门而请。邢托言石失已久。叟笑曰:”客舍非耶?”邢便请入舍,以实其无。及入,则石果陈几上。愕不能言。叟抚石曰:”此吾家故物,失去已久,今固在此耶。既见之,请即赐还。”邢窘甚,遂与争作石主。叟笑曰:”既汝家物,有何验证?”邢不能答。叟曰:”仆则故识之。前后九十二窍,孔中五字云:’清虚天石供。'”邢审视,孔中果有小字,细如粟米,竭目力才可辨认;又数其窍,果如所言。邢无以对,但执不与。叟笑曰:”谁家物,凭君作主耶!”拱手而出。邢送至门外;既还,已失石所在。邢急追叟,则叟缓步未远。奔牵其袂而哀之。叟曰:”奇哉!径尺之石,岂可以手握袂藏者耶?”邢知其神,强曳之归,长跽请之。叟乃曰:”石果君家者耶、仆家者耶?”答曰:”诚属君家,但求割爱耳。”叟曰:”既然,石固在是。”入室,则石已在故处。叟曰:”天下之宝,当与爱惜之人。此石,能自择主,仆亦喜之,然彼急于自见,其出也早,则魔劫未除。实将携去,待三年后,始以奉赠。既欲留之,当减三年寿数,乃可与君相终始。君愿之乎?”曰:”愿。”叟乃以两指捏一窍,窍软如泥,随手而闭。闭三窍,已,曰:”石上窍数,即君寿也。”作别欲去。邢苦留之,辞甚坚;问其姓字,亦不言,遂去。
积年余,邢以故他出,夜有贼入室,诸无所失,惟窃石而去。邢归,悼丧欲死。访察购求,全无踪迹。积有数年,偶入报国寺,见卖石者,则故物也,将便认取。卖者不服,因负石至官。官问:”何所质验?”卖石者能言窍数。邢问其他,则茫然矣。邢乃言窍中五字及三指痕,理遂得伸。官欲杖责卖石者,卖石者自言以二十金买诸市,遂释之。邢得石归,裹以锦,藏椟中,时出一贯,先焚异香而后出之。
有尚书某,购以百金。邢曰:”虽万金不易也。”尚书怒,阴以他事中伤之。邢被收,典质田产。尚书托他人风示其子。子告邢,邢愿以死殉石。妻窃与子谋,献石尚书家。邢出狱始知,骂妻殴子,屡欲自经,家人觉救,得不死。夜梦一丈夫来,自言:”石清虚。”戒邢勿戚:”特与君年余别耳。明年八月二十日,昧爽时,可诣海岱门,以两贯相赎。”邢得梦,喜,谨志其日。其石在尚书家,更无出云之异,久亦不甚贵重之。明年,尚书以罪削职,寻死。邢如期至海岱门,则其家人窃石出售,因以两贯市归。
后邢至八十九岁,自治葬具;又嘱子,必以石殉。及卒,子遵遗教,瘗石墓中。半年许,贼发墓,劫石去。子知之,莫可追诸。越二三日,同仆在道,忽见两人奔踬汗流,望室投拜,曰:”邢先生,勿相逼!我二人将石去,不过卖四两银耳。”遂絷送到官,一讯即伏。问石,则鬻宫氏。取石至,官爱玩,欲得之,命寄诸库。吏举石,石忽堕地,碎为数十余片。皆失色。官乃重械两盗论死。邢子拾碎石出,仍瘗墓中。
异史氏曰:”物之尤者祸之府。至欲以身殉石,亦痴甚矣!而卒之石与人相终始,谁谓石无情哉?古语云:’士为知己音死。’非过也!石犹如此,何况于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神往石清虚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74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4月19日 上午8:59
下一篇 2020年4月20日 上午9: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