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的形式美。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堆石头中,一眼便能看到令自己心旷神怡的那一块,而无须考量它的意蕴何在,仿佛美就在石头的外在形式本身。这就是我们的审美经验起了作用。

 

观赏石的形式美。金秋韵 | 彩陶石

一个正常人反复地接触自然美(如匀称的身材、旖旎的风光等)或被创造出来的美(如时尚的服装、宏伟的建筑等)的形式,便会不自觉地将其中的某些共同特征进行概括,形成一些朦胧的、相对独立的、抽象的形式美概念,此后他一旦接触到具有这些特征的形式便会立即产生美感。

 

观赏石的形式美。花开富贵 | 冰彩玛瑙

我国对观赏石形式美的研究由来已久,宋代就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赏石大家米芾的“瘦、透、漏、皱”论最为精辟。

 

然而,人们对形式美的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观赏石的形式美。龙海仙骨 | 昆山昆石

许多人在赏石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瘦、透、漏、皱”仅是形式美中的一个方面,它难以全面概括观赏石的基本美学特征。于是,有人又总结出“形”“质”“色”“纹”四个方面。可是,这也只是构成观赏石外观形式的元素,并未涉及“美”的内容。

确切地说,观赏石的形式美在于它的形状、色彩、质地、肌理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观赏石的形式美。春秋至圣 | 彩陶石

曾经有人拿各种颜色、形状、线段等给许多人看,试图找出形式美的量化标准,并得出了“黄金分割的比例(0.618:1)最美”“椭圆比圆更可爱”“红色令人兴奋”等结论。

 

但事物是由多种形式元素构成的,简单的美感反映不可能取代极其复杂的审美经验。同样的元素或组合形式,在这里很美,出现在别处就不一定美了。就像卡通人物的比例出现在现实中,少女面颊上美丽的红晕出现在鼻头上,你会觉得美吗?

 

观赏石的形式美。康定情歌 | 筋脉石

既然形式美无法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形式美感又来自于人的审美经验,那么,我们不妨避开美学中高深的专业术语,借用一些人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抽象概念,或许能把观赏石的形式美说得更明白些。

 

观赏石的形式美。阿凡提 | 风凌石

先说形。石头的形状千姿百态,有些看了没感觉,有些很合乎自己的心意,有些却让人感到不快。“没感觉”的不用说它。“合乎自己的心意”的,必然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识相契合,如雄浑、端庄、飘逸、朴拙、含蓄、空灵、静谧、灵动、险峻、秀美、奇妙、灵巧等。“令人不快”的则一定与“假”“丑”“恶”有所关联,如造作、臃肿、呆板、蠢笨、累赘、畸形、猥琐、腐朽等。

 

观赏石的形式美。寿星 | 黄龙玉

再说色。艳丽、清雅、高古、沉稳、明快、热烈的色彩,或令人陶醉,或令人兴奋。而晦、脏、焦、燥之色却只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观赏石的质地应具润、苍、坚、洁、纯等属性,腻、杂、糙、涩、枯则不会给人以美感。

 

观赏石的形式美。金蟾献瑞 | 来宾卷纹石

“纹”这个提法比较模糊,它可以是形的起伏,也可以是色的变化,还可以是石头本身的肌理,甚至于有些观赏石根本没有纹。如果以“线”的属性来谈其审美特征的话不免落入“直线刚劲、曲线柔和”的俗套中。事实上,纹的美感应该是来自组合所呈现出的节奏和韵律。

 

观赏石的形式美。厮守 | 大湾石

不仅是纹,构成观赏石的各种形式元素,必须符合一定的组合规律,这些组合规律可分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总体关系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比例、节奏、均衡,后者主要是对比(大小、高低、粗细、疏密、明暗、冷暖、强弱、曲直、刚柔等的对比)与调和。

 

观赏石的形式美。飞龙在天 | 涪江石

人们常以“体形匀称”“错落有致”“重心稳定”“虚实相生”“疏密得当”“动静相宜”等词语来评价观赏石的优点,用“杂乱无章”“比例失调”“缺少呼应”“单调乏味”或(某处)“太平”“太薄”“太厚”“不到位”“太突然”等来指出观赏石的缺陷。赏石者也许还未意识到这些就是形式美的组合规律,就已经在审美实践中运用它们了。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观赏石的形式美是综合的,是多元素组合的和谐美。倘若您要买石头,最好在“一见钟情”之后,再从多角度审视一下,以免留下以偏概全的遗憾。

 

观赏石的形式美。紫气东来 | 紫金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观赏石的形式美。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814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3日 上午11:54
下一篇 2020年5月5日 上午9: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