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消费降级”的风声刮得很响。放眼望去,微信微博上多的是变态省钱心得。
然而在我看来,这场盛事主要不是降级别,是降冗余!诸多消费中最先被砍掉的,总是你觉得最不划算的。
从本质上看,是无脑的拜物奴性在下降,审慎的消费理性在上扬。当然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个长线的趋势。
一项消费如果换不来对等回报,新鲜劲儿一过去,整体市场早晚总会掉下去。
而我们的观赏石,如果不是为了送礼,不是为了装面子,自觉主动地买一块石头回家,像苦力一般小心扛上楼,还花个万儿八千的,你所期待的回报是什么呢?
前几天去北京郊区的“松美术馆”看了一场展览。这是华谊兄弟的创始人——王中军的一个个人博物馆。不独北京,大概目前在全国来看,也是颜值最高的“个人博物馆”之一了。
假山石
一进门,首当其冲的就是雕塑家展望的代表作——《假山石》。假山石这套作品成名已久,是迄今为止最受艺术市场欢迎的中国当代雕塑,并成为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首次收藏的中国当代雕塑作品。
它是一种不锈钢的山石雕塑。制作方法类似于“拓印”,是用坚硬的工业不锈钢板材分部拓出石头的细节后,再拼焊成型,又经过打磨、抛光等工序制成的“真正的假石头”。《假山石》系列我不是第一次看,但这次在松美术馆看到的印象却尤为鲜明。抛光打磨后的不锈钢的镜面如坚冰,将环境四周一一反射。虽然是反射,但显现在山石上的又是破碎拼接的影像,蓝、绿、银三色的摇晃糅织,恍惚立体主义的画作。因为场地靠近京郊机场,天空中还不时有大只飞机掠过,和这种不锈钢雕塑的工业感形成了直白的关照。这件作品的原型是黄浦江畔的一块小小的卵石。艺术家进行了一系列扫描和电脑处理后得到了这块石头的3D数据。然后通过放大处理制成了钢铁结构的雕塑品。它曾被安放在发现地——后为上海世博会的轴中心,作为城市沧桑巨变的象征。这件雕塑确实有如展望所讲的一般,有一种“致幻”的意味。假山石所塑造的太湖石之形是我们所熟悉的,它是一个符号,让你进入自然,或者说,让你有想象力可以进入自然。黑色的是花岗岩雕塑,白色的是汉白玉雕塑。两件作品的形状一模一样。这两件作品的雕塑方法很有趣,它不是用传统工具制作的,而是艺术家戴着拳击手套将雕塑泥捶打成型的。作品表面留下了雕塑泥扭曲、断裂、胶合的种种形态,显示出力量传递过程中的丰富难言的可能。
汉白玉雕塑细节图
因为是工业材料,它身上褪去了观赏石中那种真力威猛,只留下了型体特征这个鲜明的符号,同时也相应地传达出原石所没有的东西:它的材料明明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外形又让你感到“不知几光年”地抽离当下。它让人在古今间瞬时往来。
我们情不自禁要问一个问题:不锈钢雕什么都可以,雕塑家为什么要选择雕塑成山石?
展望的解答是——唯有湖精山骨才是中国园林艺术的DNA。
假山石是一个自然能量的符号,一个中国文化的符号,一个行千山踏万水后的综合印象。能成为一个符号的东西,不只是事物本身,还是一大片人类经验的集合。它比单纯的事物有更强大的张力。
这就是他给我们的答案。并且这个答案也是经受了检验的。大家买单,点赞,说明大家都有意无意地认同这种符号价值所带来的力量。
这块石头往那里一摆,你无需思索也绝不会认错——这是中国的味道!不是美国的、英国的、或者埃塞俄比亚的……它立在那儿,你就不会觉得千载积累的山林雅致与现在的车水马龙是割裂的。
“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这一生”是一个从来没有定论的问题,虽然在这个时代,车子房子可能是检验人生成功的标杆,但我们的历史中,还可能曾经有过其他的理想,这种精神的支撑力,以及理想的对照性,通过一块山石,有了贯通。
它回报的不是具体的形象,虽然观赏石在某些人看来可能只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所回报的其实是精神,以及对于世界的更多自由想象。
我们都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间,日本曾经历了赏石氛围从烈火烹油到低靡萎缩。许多石界前辈都谈到原因,认为是后续进入的年轻人太少了。等到年富力强的中年一代慢慢变老,整个圈子就回缩成了一个小潭。而且低靡是有恐慌性质的,越无人接棒,越容易跳楼甩卖。
有人曾经庆幸:认为中国人口多,盘子大,不至于重蹈日本的覆辙。殊不知中国人多,人的兴趣也多。这个圈子分一点,那个圈子分一点,留给赏石的空间总是有限的。
况如今细细想来,全怪到人上,也似乎不尽合理。品茶、焚香、听音、赏石,哪个兴趣爱好不流传千年了?怎么早不断,晚不断,偏偏传到这一代人手上就突然不感兴趣了呢?
实际指向的是两代人成长背景和消费倾向的巨大差异。而且,因为时代变革更迅速、更激烈,实际上中国赏石界将面临的挑战比日本当年更为巨大。
百年好合 | 和田玉籽料
“山石”的确是一个中国的经典符号。可是要用好这个符号,使之能应对现代消费的口味,就绝不仅仅是原封复制、抄书背书那一套了。
正像朱青生讲的一样“伟大的艺术传统各国都有。但问题是,正在活着的人,是拿传统说事,还是拿自己的创造说事?是一个国家能力和民族的价值高低之显现。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