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说今】乾隆赏石今安在 2019年8月3日 上午2:00 • 名家说石 • 阅读 1623 北海公园镜清斋(雪浪摄) 前不久,好友去北京北海公园静心斋游览,在镜清斋拍了两张照片发给我。好友真是善解人意,他拍摄的那方镜清斋水池中的汉白玉雕山子,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一方御苑赏石,去看过不下五六次,但是,因为其长期隐身于池水之中,就从来没有见到过其石制底座的样子。此次总算是水落座出,下面的石制须弥座露出一丝真容。不过,很奇怪,底座的上托已经不是原配了。因为我存有一张老照片,有这方赏石连座出水时候的清晰模样,仔细对照不难发现,现在的底座上托已非原物。这是为何呢? “观悟石”老照片 忽然想起,有一年北京冬天奇寒,我去北海公园镜清斋的时候发现,水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层,这方赏石居然不见所踪。赶紧问了一下里面的工作人员,说是因为天气暴冷,冰冻冷缩,这方赏石连同底座一起已经沉入水中了。可见,一定是因为当时冰冻冷缩的缘故,这方赏石底座崩裂了,后来园方重新作了补就,只是不复旧观了(也许是不知原来的样式)。 这方赏石,应该是乾隆年间制作供赏的石雕艺术品。一方面,镜清斋系清高宗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自己消夏休闲读书所建,此处一直保持原貌未改;另一方面,这方石山子的底座,也是清中期工艺风格,可见应该是乾隆年间所置,这方石雕工艺品应该是“乾隆工”(一般是指乾隆早中期)的代表。当年主持编纂《中华古奇石》画册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版),我将此方石山子收入其中(园林古石)。镜清斋面对水池有一副抱柱对:“凭观悟有术;妙理契无为。”应是乾隆所制。此方石雕作品,由此被拟名为“观悟石”(上海古籍出版社原总编辑赵昌平所拟)。 北海公园镜清斋“观悟石”(雪浪摄) 从园林置石历史来看,这方石雕山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园无石不秀,无论是京师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石头的表现形式除了孤赏立峰之外,就是假山叠石,并无完全人工雕刻石质艺术品的形式。这方石雕山子的出现,颠覆了这个传统,别开生面,而且,它又是完全模仿自然造型奇石样式,所谓虽有人作,宛如天成,这也从某种意义上揭示:大自然是艺术创作之源泉。 北海公园静心斋水池 不但如此,这方御苑赏石的置放形式也是别有意味。四面环水,石在中央,只看远观,不能亵玩,有一种庄重感和仪式感。这涉及到古代园林置石的保护方法,主要是避免人为破坏,包括避免不必要的搬迁造成二次破坏,以及游客长期抚摸接触引发损伤。许多园林古石因为游客近距离抚摸欣赏,包浆很重,有的油光可鉴,这其实也是一种伤害,因为长此以往会容易改变赏石的本来面貌(包括刻铭)。园林置石毕竟不同于案几供石,并不以包浆来衡量旧气,应该尽量保持其原始面貌为好。 所以,一些重要的园林置石,应该尽量避免游客能够直接接触,“宛在水中央”的置石,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池水能够不断挥发水蒸气,使得周围空气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减轻了赏石因长期阳光暴晒容易干裂的症状。 苏州太湖石“瑞云峰” 如“江南三大名石”之首的苏州太湖石“瑞云峰”(现供置于苏州市第十中学校园中,原来是清代苏州织造府衙署),原系宋徽宗“花石纲”的遗物,于乾隆四十四年(1799年)从留园迁至织造署西花园的水池中央,供乾隆南巡时欣赏——这里也是当年乾隆南巡苏州的行宫所在。此石的供置格局从此以后一直未改,完好无损保存至今。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也是迄今为止古代园林置石之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应该也是仿效了北海镜清斋中这方御苑赏石的供置方法。 杭州西湖文澜阁太湖石“仙人峰” 类似“宛在水中央”的置石方法还有一些。如乾隆四十八年(1782年),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的杭州西湖文澜阁,前面有一泓水池,当中供置一方太湖石峰“仙人峰”,原系明代万历年间光禄丞顾正心在故乡松江的熙园故物,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原名“万斛峰”,文澜阁建成之时,浙商为了取悦乾隆皇帝而购,置放于此,迄今完好如初。 北京中山公园太湖石“搴芝”局部 同样是乾隆年间置放的园林置石,如圆明园旧址的太湖石峰“搴芝”、“绘月”、“青云片”和“青莲朵”,上面均有乾隆题刻,民国早年从圆明园遗址移至新辟的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安置。因为长期风吹雨(尤其是酸雨)打,暴冷暴晒,“搴芝”和“绘月”早已出现崩断等情况(也可能是移置的时候搞坏了),需要人为加固。“青云片”原来背部有乾隆八首题诗刻铭,应该也是古代园林置石中题刻诗文最多的一方,但如今已经十不辨二了。 北京中山公园太湖石“绘月” 北京中山公园北太湖石“青云片” “青云片”背部题刻漫漶不清 如何保护古代园林置石题刻铭文不受岁月漫漶之侵,也是一个难题。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一则需要尽快予以精心拓片,留存其铭题,保存其纪录——这个工作可能对许多古石来说已经太晚了;一则可以围以玻璃罩子,以隔绝空气——如绍兴大禹陵“窆石”的保护就是一例;一则可以改变其室外供置形式,改入室内。如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2013年5月开馆之际,将原来供置于中山公园的南宋太湖石“青莲朵”(上有乾隆题刻)移入室内,妥为保存,也成为镇馆之宝。 绍兴大禹陵“窆石”,上有东汉题刻 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太湖石“青莲朵”(刘天明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谈古说今】乾隆赏石今安在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8395.html/ 乾隆赏石谈古说今汇石融通名家说石古石奇石俞莹观赏石 赞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0 0 生成海报 不要去追一匹马(深度好文) 上一篇 2019年8月2日 上午8:00 Warning: imagejpeg(/www/wwwroot/wanshime.com/wp-content/uploads/2019/08/观赏石_奇石_石头_玩石迷3-1566751238-1-480x320-480x300.jpeg):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www/wwwroot/wanshime.com/wp-includes/class-wp-image-editor.php on line 572 赏石展演的10个心得 下一篇 2019年8月3日 上午9:00 相关推荐 赏石之美,美在自然,妙在天成。 2020年1月30日 1.1K000 静聆石语 【谈古说今】青州偶园访古石 2019年5月13日 3.3K000 名家说石 借鉴古玩鉴定经验,谈室内赏石的新老及断代 2019年1月5日 2.8K010 玩石技法 储智广:观赏石“捡漏” | 价格只是表象,价值才是永恒的追求 2018年1月19日 1.6K000 玩石技法 【5·8展会系列活动之一】55万元成交的“寿星”刷新高——淘石汇第15场拍卖圆满收官 2018年5月12日 1.9K020 石界头条 赏石展演的10个心得 2019年8月3日 1.3K000 玩石技法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