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甡:精致赏石的传承

赏石文化,离不开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是中国独特美学思想的形成期。士人回归自然、注重意境和生命的体认,成为风尚。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被称为山水诗创始人的谢灵运(385~433),在《山居赋》中说:“敞南户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这标志着当时的园林追求自然与意境的自觉。谢灵运的山居在会稽山(今绍兴)中,包括南北两山之间的大片山水,修建了两处宽大的宅居。人居山中,意在境内,是当时士人的典型心态。
文甡:精致赏石的传承
陶渊明(365~427)的田园在浔阳柴桑山栗里(今江西九江西南)。他在《归园田居》中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饮酒》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也是晋人山岳情结与意境追求的写照,借景成为晋人园林的特色。宋人程师孟有诗:“万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清袁枚有《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诗:“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醉石是古代石文化的组成部分,尚不具有赏石欣赏的美学特质。
文甡:精致赏石的传承
唐代白居易(772~846)有《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白居易在《池上篇·序》和《磬石铭》诗中记载:乐天在洛阳履道里的园林占地十七亩左右,园中有天竺石二、太湖石五、青石三、磬石一。酒酣琴罢,乐童合奏,“曲未竟,而乐天陶然石上矣”。“中隐”思想在中晚唐被普遍推崇,园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场所。有唐一代,在洛阳就有裴度的集贤里、牛僧孺的归仁里、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白居易的履道里等著名园林。这些园林一改前朝借景手法,将山岳化为奇石,成为园中的景观。唐代的赏石以大中型为主,小巧奇石偶尔有之,不占主导地位。
文甡:精致赏石的传承
宋代的园林发展日臻完善,园中不但有独立的奇石,叠石缀山也蔚然成风。大者如赵佶在汴梁的艮岳,小者如苏舜钦在姑苏的沧浪亭,都是意韵深隽的盛景。与此同时,南唐至两宋文房日趋精致完善,几案清玩也成为文人珍藏的必备之物,小型赏石显著兴盛起来。宋孔传《云林石谱·序》中说:“虽擅一拳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大可列于园馆,小或置于几案。”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说:“怪石山而成峰,……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宋李弥逊《五石》序云:“舟行宿泗间,有持小石售于市者,取而视之,其大可置掌握。”《宋稗类抄》记载:米芾守涟水,玩石成癖。时杨次公杰为察使往视,米氏左袖中连出三石,杨氏径取而去。
文甡:精致赏石的传承
石之小巧可爱以至如此。苏轼《文登蓬莱阁下》说:“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苏轼《怪石供》中说:“得石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群石之长。”此外,石质的研山、山子也日益增多,成为文房之中不可或缺的石玩。
赏石进入文房之内,几案之上,改变了以往园林赏石的从属地位。由宏大而趋小巧,赏石审美取向更加丰富,赏石趋向精致秀美。陆游《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说:“侍郎筑堂聚众石,坐卧对之旰忘食。千金博取直易尔,要是尤物归精识。”两宋以降,精美的掌中奇石进入文房之内,占据了赏石的重要位置。
文甡:精致赏石的传承
晚明的政治黑暗和文人士大夫思想的个性解放,与魏晋风流颇有契合之处。晚明时期,江浙一带的城市商业经济空前发达,文化极度繁荣。同时,仕途的闭塞使士人不复他想,王阳明的心学使士人更加关注生命的体认。社会的世俗化使文人与能工巧匠融为一体,共同创造了晚明的精致生活和精致文化。
格心与成物构成晚明最精彩的景象。晚明生活的日渐精致和器物的小巧趋向,使各项艺术空前繁荣,大师巨匠层出不穷。文彭的印石,开一代印论之先河;供春的紫砂壶,被誉为陶壶鼻祖,大彬壶也成为旷世奇珍;子冈玉技艺空前绝后;朱松邻三代人的竹雕镂刻精妙;黄成的漆雕功力超凡,并有《髹饰录》传世;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和嘉靖、万历的五彩瓷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明式家具几成中国家具艺术的代名词。明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以竹与漆与铜与窑名家起家,而其人与缙绅列坐抗礼焉。
文甡:精致赏石的传承
计成的《园冶》,是中国古典造园思想的集大成者。文震亨的《长物志》,可称为文房清玩和众多雅物的百科全书。林有麟的《素园石谱》,将古往今来赏石文化熔为一炉。这些名士是赏石精致化的巨力推手,以至构成晚明赏石的辉煌。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记载:“乐寿堂前有大石如屏,恭镌御题青芝岫三字。”该方巨石使明代米万钟(1570~1628)声名显著。其实,米氏向以收藏精致小巧奇石著称。现存故宫博物院的蓝英《拳石折技花卉》题:“丁酉花朝画得米家藏石并写意折技计二十页。”由此得知,这众多数寸巧石,皆为米万钟珍藏。明闽人陈衍《米氏奇石记》说:“米氏万钟,心清欲澹,独嗜奇石成癖。宦游四方,袍袖所积,惟石而已。其最奇者有五,因条而记之。”文中所记五枚奇石:“两枚高四寸许、壹枚高八寸许、两枚大如拳,皆小品也。
文甡:精致赏石的传承
明代的江南园林,变得更加小巧而不失内涵的志趣和写意的境界,追求“芥子纳须弥”式的园林空间美。明末清初《闲情偶记》的作者李渔的“芥子园”也取此意。晚明祁彪佳的寓山园中,有“袖海”、“瓶隐”两处景点,便有袖里乾坤、瓶中天地之意趣。计成《园冶·掇山》中说:“多方景胜,咫尺山林……深意画图,余情丘壑。”亦为如是。
晚明文房清玩达至鼎盛,形制更加追求古朴典雅。明屠隆所著《考槃馀事》记载有种古人常用的文房用具。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列出项精致的文房用具。精巧的奇石自然是案头不可或缺的清玩。因几案陈设需要精小平稳,明代平底横列的赏石和拳石则更多地出现,体量越趋小巧。晚明张应文《清秘藏》记载:“灵璧石余向蓄一枚,大仅拳许,……乃米颠故物。复一枚长有三寸二分,高三寸六分,……为一好事客易去,令人念之耿耿。”晚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说:“书室中香几,……用以阁蒲石或单玩美石,或置三二寸高,天生秀巧山石小盆,以供清玩,甚快心目。
文甡:精致赏石的传承
晚明精致赏石的繁荣,与江南士子的文化浸淫密不可分。明王士性《广志绎》说:“姑苏人聪慧好古,又善操海内上及进退之权。其赏识品第本精,故莫能违。”精致赏石勃兴在晚明江南,弥漫及四海内外,绵延至后世今朝。清供于轩斋之中,珍藏于几案之上,摩挲于掌握之间。成为有序之传承、情操之寄托、理念之取向。

文甡:精致赏石的传承

(节选自《观赏石的收藏与鉴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文甡:精致赏石的传承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8204.html

(2)
上一篇 2019年8月8日 上午9:00
下一篇 2019年8月9日 下午8: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