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的宋代赏石(八):英石

秀美的宋代赏石(八):英石

《云林石谱》记英石产地在英州含光和真阳县之间。案《宋史》卷九十,英德“本英州,宣和二年,赐郡名曰真阳。县二:真阳,含光”。《老学庵笔记》云:“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钟山,涉锦溪,至灵泉,乃出石处,有数家专以取石为生”。曾丰有诗《乙巳正月过英州买得石山》曰:“飞篷今始转广东,英石不与他石同”。《云林石谱》又记:“此石处海外辽敻人罕知之”,以故喻良能有《伯琬明府年兄》诗叹:“久闻英石空流涎,意欲得之无力致”。《云林石谱》还记英石“产溪水中”,“采人就水中度奇巧处凿取”。《洞天清禄集》则进一步说明,英石“倒悬生巖下,以锯取之故底有锯痕”。曾几有诗《沈明远教授用东坡仇池石韵赋予所蓄英石次其韵》云:“维南有丝溪”,“溪神为颦蹙”,证明英石的确产生於溪水之中。

大概因为开采艰难,英石体量通常不很大。《云林石谱》记“高尺余或大或小各有可观”。《洞天清禄集》记“大者或长七八尺,起峰至二三寸”。中小型英石似乎是当时较多的。曾几《沈明远教授用东坡仇池石韵赋予所蓄英石次其韵》诗曰:“瞻相百里间,抱负一夫足”。徐经孙《小英石峰》也云:“虽然一拳许,有此数峰青”。

英石的体量虽然不大,但峰峦起伏、嵌空穿眼的态势极受宋人爱戴。喻良能《伯琬明府年兄》诗云:“公家一峰如终南,须信是中有佳致”。曾几《程吉老抚干以英石见遗层叠可爱报之以此》诗云:“如何密密深深地,忽有层层叠叠山”。王十朋《李伯时赠英石》诗云:“平生性有好山癖,袖得两峰归故乡”。曾丰《余得英州石山》诗云:“小山欲与岳为曹,其末虽危本则牢”,“湖上飞来小祝融,群青在侧一居中”。英石也有高耸如柱者,例如范成大《天柱峰》:“天柱峰,英石也。一峰峭竖特起,有昂霄之意”,诗赞:“我今卧游长揜關,却寓此石充灊山。形摹三尺气万仞,世间培塿何由攀”。这也许是将英石立置,用底为背,以获得矗立的效果。

《老学庵笔记》云:英石“佳者质温润苍翠,扣之声如金玉,然匠者颇閟之。常时官司所得,色枯稿,声如击朽木,皆下材也”。《云林石谱》言英石“质稍润,扣之微有声”。《洞天清禄集》云“声亦如铜”,“色润者可爱,枯燥者不足贵也”。曾丰《乙巳正月过英州买得石山》云:“吾之好石如好色,要须肌理腻且泽,真成入眼轻连璧。吾之好石如好声,要须节奏婉且清,真成入耳轻连城”,“英石不与他石同”,“其色灿烂声玲珑”。此外,英石的颜色虽以灰色为基调,仍有微青、微灰黑、浅绿之别,并“间有白脉笼络”,甚至还有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澈,面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有声”(杜绾《云林石谱》)。

《洞天清禄集》云英石为“几桉奇玩”。曾几《程吉老抚干以英石见遗层叠可爱报之以此》诗云:“几净窗明丈室前,炷香危坐不开关”。王十朋《李伯时赠英石》云:“英石来从并玉堂,铃斋几案耸锋鋩”。喻良能《伯琬明府年兄》云:“明窗净几拂蛛尘,尤物定自能移人”,所言皆如是。

宋岭南使程德孺解官北还,以英石赠扬州为官的苏轼。苏轼取杜甫“万古仇池穴”之句命为仇池石并将其视为“希代之宝”。该石绿色,冈峦迤逦,有穴达於背,渍以盆水,置几案间。苏轼作诗《仆所藏仇池石》云:“海石来珠浦,秀色如蛾绿。坡陀尺寸间,婉转陵峦足。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盛以高丽盆,籍以文登玉。自注:仆以高丽所饷大铜盆贮之,又以登州海石如碎玉者附其足”。诗中所描述的形、表、色、质与石谱所记英石无异,仇池石堪称宋代英石之典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丁文父):秀美宋代赏石(八):英石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6735.html

(1)
上一篇 2019年7月3日 上午8:06
下一篇 2019年7月4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