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了趟北京,得暇再游了一遍北海公园静心斋。据说已经内部装修三年多,今年年初才对外开放。不过,为了保持游客的游览质量,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参观静心斋实行限流,每天发放80张参观卡(据说周末增加到100张),领卡参观,无限循环,也就是每时每刻整个游园人数不超过百人。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没有了人头攒动的拥挤感,游客得以静心地参观这个精致小巧的“乾隆小花园”。
静心斋外观
静心斋凭领参观卡入园
静心斋平面图(无冬雨)
静心斋后园具有江南私家园林风貌
静心斋背部园垣爬山游廊气势不凡
静心斋是北海公园的园中园,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目前基本保持原来格局未变,堪称古代皇家园林造园艺术成就最高的“园中之园”,占地近五千平方米,其中的水景堪称一绝,园中有大小水池八处、桥梁四座。园中有镜清斋、抱素书屋、韵琴斋、碧鲜亭、罨画轩、焙茶坞、枕峦亭、沁泉廊、画峰室等建筑(叠翠楼为光绪年间所建),既有北方建筑的宏伟壮丽,又有南方私家园林的小巧玲珑,两者融为一体,尤其是背部园垣的爬山游廊连绵不断,因形借势,高低错落,气势不凡,让人产生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无限延伸之感。
镜清斋前远眺大门
镜清斋(右)背部临水
镜清斋内景
枕峦亭是静心斋后园中的制高点
记得初次游园,还是在2000年10月。当时有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在镜清斋(静心斋之名是光绪时期改名的)前的一泓水池里发现有一方“乾隆工”的汉白玉雕的山子,是仿造天然奇石造型加工的石雕艺术品。后来,我将其收录于执行主编的《中华古奇石》画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中,时任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先生为此拟名为“观悟石”。此方石头堪称“乾隆工”的石雕山子标准器,有助于考辨同类型的其他石雕山子的年代,兹不赘述。(参见《北海御苑有奇石》一文,石界微信公众号2016年7月2日)只是,可谓阴差阳错,自从那次惊鸿一瞥之后,就再也无缘见到此石了。此次终于再见真容,别来无恙,只是已经暌隔十七年了,真有点侯门一入深如海的感觉。
“观悟石”宛在水中央
“观悟石“正面
“观悟石“反面
镜清斋是静心斋园中的主体建筑,前后临水,原是清帝观景后休闲之所。镜清斋有五楹,斋内额曰“不为物先”,下有大理石大立屏,共有九格,画意连贯,气派不凡,看似旧物(不一定是原物)。斋前有联云:“照槛净无尘,风来水面;开帘光有象,月印波心。”又曰:“凭观悟有术,妙理契无为。”后轩联曰:“峰姿擢翠入澄照,镜影涵虚惬旷怀。”都是乾隆的手笔。斋前的水池,原来应是荷花池(《日下旧闻考》称之为“荷沼”),乾隆二十三年御制《镜清斋》诗云:“临池构屋如临镜,那藉旃摩亦谢模。不示物形妍丑露,每因凭切奉三无。”大意就是这里临水如凭镜,天然镜子用不着拿白毡磨亮,更不需要以模铸造。水池作镜并不是为了鉴显物体的美与丑,而是在凭栏时候联想到一种“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源出《礼记》)的境界。不过,在平面如镜的水池中央置石——而且是完全加工过的赏石,似乎有碍观瞻,这也显现出乾隆对于奇石的钟爱之情。
镜清斋内部景致
镜清斋前眺
镜清斋前水池一侧
据统计,乾隆一生至少写过逾4万首诗,几乎赶上了《全唐诗》。乾隆当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据说不少诗是出自代笔,如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沈德潜。即使乾隆是个高产诗人,其诗作也多令人难以恭维,似乎没有留下一首传诵后世的佳作。
乾隆对于奇石颇有喜好,也写过不少咏题诗,目前御苑赏石中的一些石头多有其题书和诗作,石种包括雪浪石、太湖石、木化石、大理石等,其中今置于北京中山公园的北太湖石“青云片”,反面尚存有乾隆题刻有八首诗,大多已漫漶不可辨识,也是御苑赏石中题诗最多的一方。这些诗作,大体可以作为赏石文化的史料参考。其中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当数为供置于颐和园(原名清漪园)的北太湖石“青芝岫”所作的诗,其中提到:“我闻莫厘缥缈,乃在洞庭中。湖山秀气之所钟,爰生奇石窍玲珑。石宜实也而函虚,此理诚难穷。……天地无弃物,而况山骨良,居然屏我乐寿堂。……”所谓“天地无弃物,而况山骨良”,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愫,这也是赏石之所以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之所在,堪称赏石经典名言。
乾隆御制诗经常用词生僻,用典冷僻,似乎以此显得与众不同。如上述《镜清斋》诗中提到的“三无”,一般人就不得其解。同样,在镜清斋后面东侧大假山回廊一侧的罨(音yan,意为捕捉,覆盖)画轩,是全园观景的好地方,其名称古奥少见,乾隆二十三年作诗《罨画轩题句》云:“适步读画廊,高轩见罨画。来凭罨画窗,读画隔岸对。彼此谁主宾,一例供清会。景纳春秋佳,格突倪黄派。想像轩有言,却不劳行迈。”诗中提到的倪黄,当是指元代画家倪云林、黄公望,大概是他觉得园中的湖石假山,其堆叠和皴理有点入画,具有倪云林、黄公望的画意。确实,园中的湖石大假山群峰连绵,聚散相间,变化万端,韵味无穷,系模仿传统山水画笔法叠石,就像是一幅山水画长卷,据说是清初著名造园师张然的后代所造。
罨画轩位置极佳
罨画轩内景
沁泉廊旁的假山
镜清斋前水池中的“观悟石”,无疑是人工模仿天工的杰作。在乾隆之前,工艺美术领域(如瓷器)也有模仿奇石造型的艺术品出现,但是,以石头一比一的比例模仿奇石造型,似乎这还是最早具有可考年代的实物(约1757年左右,即镜清斋的建造年代)。这种模仿奇石雕刻的石雕作品问世,反映了清高宗对于赏石艺术之癖好。在北海公园团城上的一方变体须弥座矿石,圆明园遗址近年发现的一方青石雕刻“海岳石”,与此造型和加工手法极为相似,相信应该是同时代的作品(均收录于《中华古奇石》)。这都是属于御苑赏石范畴的实物。
类似的作品,也有流散于民间的。如英国资深的中国古董文玩藏家莫士撝(Hugh Moss,藏室名水松石山房),就收藏有一方类似的石雕作品,配有石座,加工手法和造型颇为相似。另外,古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也偶有所见类似作品。如2011年4月苏州东方十五周年艺术品拍卖会“皇家遗风”明清宫廷艺术专场,推出过一方“汉白玉雕‘福山寿海’九峰山子”(高31cm), 汉白玉石山子与盆为一石连作,石盆为葵口型,阴阳十二瓜楞,山子正反双面可观,雕有九峰,石表多层剔刻,每一石峰规则琢为束腰圭型,边沿起阴刻线,窝穴满身,中有三大透空孔洞。拍卖公司参照《中华古奇石》对于上述三方御苑赏石的断代,断定为清乾隆时期作品,估价8万元,结果成交价14.56万元。
北海公园团城清代变体须弥座铁矿石
莫士撝收藏的清代仿奇石石雕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观赏石市场也早已出现了类似“观悟石”的仿品,不得不察。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石界
作者:俞莹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