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 赏石以礼——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观感

暮春四月,京城繁华,在颇具时尚外观的国家大剧院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石展如约而至。那神秘的大门推开之后,一股静谧幽邃的气息扑面而来,于是一句诗词油然而生,“庭院深深深几许”。朴拙的陈设、明暗变化的光影和迂回的路径,策展人匠心独运所创设的一切景象,都令人沉心静气,心悦诚服地走进这一番赏石天地,开启一段从古典到现代的文明之旅。

一个“静”字,可以说是开启赏石智慧的法门,一路引领了观者的心绪,在享受视觉冲击的饕餮盛宴过程中,仿佛也在经历一场洗骨伐髓的修行。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交融,古意与新意碰撞的生活艺术之旅,就此展开。

庭院深深 赏石以礼——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观感

入径

浅浅清溪一树花

石滩漫漫远人家

前尘梦影桃源客

画里倾心忘迩遐

低徊的音乐,浅浅的石溪,幽明隐显的空间,让人顿觉时空穿越,仿佛间胸怀古意,身入桃源。

何谓古意,是前人留下的足迹?是诸子百家的信仰?还是维系华夏文明的精神根源?文化底蕴?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兴衰更替、王侯将相、诗词书画、乃至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琐碎,共同杂糅出来的过往,都会融入我们想象中的,古人生活场景的理想空间,一经审美表达,便成永恒追求。从诗经的兰芷,到屈原的求索,从陶渊明一路桃花的武陵源梦,到竹林七贤的精舍清谈,从荆关董巨的山水画意,到文震亨的身外长物,再到张岱的陶庵梦忆。一路走来的观念、形象数不胜数,但终究离不开儒释道思想的根源。

庭院深深 赏石以礼——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观感

净悟

渺渺茫茫问大千

轮回万物自岿然

修心入寂灵光现

欲辩忘言道与禅

文化的基因是强大的,一旦铺陈出静谧的氛围,许多赏石人都会想到禅与道,不论佛家还是道家,虽然追求的理想境界不同,但都在通过排除尘世欲望的烦扰,而追求本真智慧的开启。七情六欲,一一革除物质的幻想之后,才能达成理想之境。然而这一切对于普通人来说,太渺茫了。仿佛是一种上达紫微霄宫,下通庙堂秘苑的神秘存在,隔离于人间烟火之外。

庭院深深 赏石以礼——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观感

灵虚

借岫听云坐忘中

尘心化外两难同

试从峻骨寻幽趣

便有泠然道气冲

从赏石角度出发,传统供石的超脱与灵虚,仿佛更贴近于道家,有些可望不可及的味道。只有把他们供设于厅堂,根植于庭院,加以书卷气,乃至人间烟火的滋养,才能作为君子比德的方物。也可以理解为古代赏石由文人学者传承的渊源。还可视为天道与人伦之间不可或缺的一种纽带,融合道与器的一种观想。

芸芸众生本就是宇宙一粒微尘,如同石头一样,万万千千,能入得厅堂展示的,只有这区区48枚而已,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余者。如果非得要我,“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实在为难,此身仿佛一直飘零轮回于石滩罅隙之间,难悟因果。好在,前方有一树桃花,让我们燃起了“仿佛若有光”的希望。

于是,儒家理性之光,映入眼帘。相对于老庄那种以旁观者的视角去,洞察宇宙循环的妙理,儒家入世的思维更加贴近千百年来的现实生活,或者说更具有主动性。孔子的审美经验便是作为一个参与者主动、积极地面对社会。所谓“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于自己。学习道德高尚的圣人,加强自身修养,是我们最好理解的儒家理性思想之一。

庭院深深 赏石以礼——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观感

虚怀

君子谦谦立静然

倾心顶礼仰先贤

穷经皓首三千岁

夏雨春风教化篇

孔子为儒家的审美修养划出了一条必经之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通过艺术境界的追求,可以使人灵魂得到启迪和熔铸,从而趋向于完美的个人与社会的价值观,即所谓中庸。而本次展览中恰有几件展品,如谦谦君子,将中庸修养的风范表达的淋漓尽致。内敛,端庄,含蓄,无言自明。

观之有静气,临之有敬意。不由怀想儒家的七证之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定、静、安、虑、得”这《大学》中的精髓,太值得身处浮华,心生燥气的我们去深味了,也是这次大展所营造的氛围中,最感染我的地方,静心而诚意,才是登堂入室的阶梯,赏石、人生或许都应如此。

说到诚敬之意,也不得不佩服大展主办方的气魄与胆识。选择国家大剧院这如此神圣的殿堂,一千多平米的展厅面积,仅仅展示这区区48方作品,这种不计工本,引领性的大胆尝试,初心便是源于对石头的敬畏,对自然审美的崇尚,对古典艺术精髓的敬慕,对自己艺术情怀的极致追求与表达。于是,在我心中似乎勾画出了策展人的群像,这位读书人可以作为其代表。

庭院深深 赏石以礼——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观感

持卷

数断韦编自警心

寒窗晓月五更吟

修齐致远平天下

更续儒风耀古今

书卷在手,先贤典籍,循循善诱,有东坡、米芾为前辈,我辈自当以石为载体,为民族精神家园增色,将赏石化作延续文脉传统的着力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标准远远胜过古人,然而,那种诗礼传家的文化氛围并没有因此而发扬光大,好像赏石一样,似乎仍是标榜为小众的一种风雅品味。

小众只能引领,大众才能传扬,此次展会命名为中国生活艺术展,肯定有这样的初衷,要将赏石艺术融入当今生活,去重现昔日深深庭院中,那一种儒风和畅,终生平静的厅堂之美,去引领中庸之道的审美理念。可以如此这般地,从赏石的视角去诠释和谐社会的内涵,不仅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有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恰如这中堂石屏中的一拜,谦恭有礼,净心诚意,敬天爱人,拜石澄心。

庭院深深 赏石以礼——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观感

庭礼

平静终生乐未央

小园芳径自悠长

山林咫尺由心设

顶礼躬身慰上苍

这一幕传统厅堂的氛围,让我久久伫立,神凝意远,一直在思考传统与现实,经典与未来的关系。如果赏石只停留在意象审美的表层,而不是深入生活本身,不能将古人的审美观传承发扬下去,那么就很难谈到赏石艺术的未来。我们的文化有根基,但还没有完全恢复自信心,身处一个变革的时代,一切消极的避世思维,都无助于实现民族审美的复兴。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能造就我们这一代人印记于赏石历史的机遇,也正在于对传统的传承与发扬,承上启下。

庭院深深 赏石以礼——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观感

道门

汉简秦关入梦参

峥嵘历历笑苦甘

勃发逸兴风云际

一线灵光启圣坛

历史之门,一开一合,有时候似乎忘记了,我们到底身处门外还是门里。而大展的策展人用作品告诉我们,只有肩上的使命感,才是前进的方向。一厅之远,一堂之境,将赏石之路,从远古召唤回现实,并且为未来留下了一条延长线,仿佛是门内这一束光,照亮我们前行身影的这一束光。有了石非石这一束光的引领,我相信这庭院深深的赏石之旅,必定会继续坚实的走下去。这种理性赏石的诚敬之心,必定如谦谦君子的顶礼之约,去带动更多人,向着道门开启的方向去探索和实践,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的,只有时间。

期待下一届石非石大展,有缘再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庭院深深 赏石以礼——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观感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2738.html/

(2)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4月10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4月14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