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的宋代赏石(一):体量

秀美的宋代赏石(一):体量

《职供图》

从现存绘画资料来看,小型赏石大量出现在道释、贡献等题材之中。与唐代小型赏石相比,造型从山峰形转向高耸的枝干状和立柱状而且嵌空多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摹唐阎立本《职供图》绘两种小型赏石:一种为柱状,约半人高,遍体椭圆形孔洞涡穴,甚为玲珑剔透;一种为有托盘赏石,共三尊,其中两尊呈舞态,婀娜多姿,另一尊似孤峰,峭拔挺立。托盘中的舞形和峰形赏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明显的主体,呈现为变化多端的枝干状。故宫博物院藏宋摹唐卢楞伽《六尊者像》中“第八尊者”身前有站立进献者手捧峭拔峰石:峰峦错落、形势险峻,其形象与《职供图》所绘峰形石相似。(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摹北宋李公麟《十八应真图》绘有托盘赏石,火字形,飞舞张扬,其形象接近《职供图》所绘舞态石。山西应县辽金佛宫寺释迦塔底层内槽南北两门横披迎风板绘六尊《供养人像》,皆属利供养,其中有女性供养人手捧圆盘座赏石,敦然嵌空。

秀美的宋代赏石(一):体量

《六尊者像》

秀美的宋代赏石(一):体量

《十八应真图》

较大型的赏石,无论其形状还是表面特征至宋代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总体上来说,唐代上小下大的山形已经被变化多姿的形态所取代,而石体表面呈现更有质感的丰富变化。

从文献资料来看,宋代赏石的体量从小到大已臻完备,既有“细碎”或“小如拳”者,又有大数尺、广数尺、高数尺、径数尺者,甚有高大至一二丈甚至三五丈者,例如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云:“院前有丑石四,各高丈馀”。每种赏石或大或小,长短不等,例如灵壁石;也有的赏石多有小而鲜有大者,例如黄州石:“率皆细碎”;或多有大而鲜有小者,例如卞山石:“悉高大鲜有小者”。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在宋代小型石已经超过大型石而占赏石欣赏的主要地位,但可以肯定地说,小型石已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显示出一种尊崇小型赏石的倾向,即如李流谦《袁季海别驾》所称:“请以小喻大”,陈传良《戏题止斋丛石》所称:“众山皆大小为尊”。事实上,宋代文献中所记录的赏石有许多是小型的。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云:“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巖岫耸秀峰嶺嶔嵌之状”。孔傅《云林石谱序》亦云:“虽擅一拳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王庭珪《寄赠王保躬求小山石二首》诗云:“袖里云岑皆寸璧,一拳分手亦何悭”。陶弼《廉州石》:“千巖秀掌上,大者不盈尺”。许景衡《石屏》:“持此一拳许,已作千峰碧”。钱惟演《和司空相公假山》:“谁言盈尺内,自有青霄路”。苏轼《文登蓬莱阁下》:“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史浩《时晋亨作小轩块石盆池》:“片石远山意,寸池沧海心。乃知一芥子,可纳须弥岑”。《渔阳公石谱》记:“东坡亦好石,获一石于壶口民家,名曰壶中九华,谓具九华之体而小也”。李弥逊《五石》序云:“岁戊戍秋,舟行宿泗间,有持小石售於市者。取而视之,其大可置掌握”。宋祁《兰轩初成》题云:“髯生历阶而上抱一石至,规製虽不大而巉巖可喜”。

拙著《中国古代赏石》摘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丁文父):秀美的宋代赏石(一):体量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3298.html

(0)
上一篇 2019年4月9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4月11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