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近日赴石家庄,参加“中国·石家庄第十六届观赏石博览会”有关活动。得便参观了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规模不小,总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也有2万多平方米,展品尤以战国中山国、满城汉墓文物、河北古代三大名窑(邢窑、定窑、磁州窑)、元青花、石刻造像、明清书画等为特色。

【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厅

其中“名窑名瓷”展厅,荟萃了河北地区出土的历代陶瓷珍品,其中元青花就不下十来件,如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集彩绘、镂雕、贴塑、青花、釉里红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身,是元青花的代表作,也是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

【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河北博物院藏)

笔者注意到有一件“北朝青釉笔架”,近年来出土于河北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高村赵郡李氏家族墓地。说起赵郡李氏,为北朝至唐代的北方望族之一,位居重臣、擅长文辞者不计其数,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石痴”之一,即晚唐名相李德裕,俗称李赞皇。所以,这件“青釉笔架”出土于赵郡李氏墓地毫不奇怪。

【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北朝青釉笔架”(河北博物院藏)

这件“青釉笔架”釉色青中带黄,应该是属于北方青瓷,造型是一种竖栏杆式,两旁有竖栏,中间横档有三个插孔,可以插笔。这种造型的笔架,似乎在当时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南宋还时有所见。按照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笔格辨》的说法,“象牙、乌木作小案,面上穴四窍,下如座子,洗笔讫,倒插案上,水流向下,不损烂笔心。”如南宋佚名《槐荫消夏图》(故宫博物院藏),描绘了一位文人闲适的消夏避暑生活,其中桌上除了茶碾、书卷和辟雍砚之外,还有一个造型几乎与这个“北朝青釉笔架”相同的笔架的描绘,只不过中间为二孔。

【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南宋佚名《槐荫消夏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笔架又称笔格,即用于搁笔的用具,最初造型应该是一种卧躺式的,也称笔床;后来发展为一种竖立式,这个进程大概就在南北朝时期,“北朝青釉笔架”是其标志性样式;再发展到最后,便是一种斜搁式,大概在南宋开始,这与奇石赏玩的兴起密切相关。

如果说,唐宋之间出现的砚山(一般认为是南唐李后主所创制),是案几供石的最初样式的话,那么,它对于笔架样式的改变起到了一种颠覆式的作用。明代鉴赏家文震亨就曾指出(《长物志》卷7):“笔格虽为古制,然既用砚山,如灵璧、英石,峰峦起伏不露斧凿者为之,此式可废。”因为砚山本身的形制如峰峦状,其凹陷处非常适合搁笔,可谓一物两用。如米芾在《砚山》诗前小序云:“谁谓其小,可置笔砚”。以后,笔格以模仿砚山造型者居多,成为一种主流样式和定式(又称笔山),无论瓷、玉、牙、铜等各种质地通行无碍。

【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清代罗聘等《研山图卷》(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笔架(山)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较为几何规则形状的,通常有双峰、三峰、五峰、七峰、九峰乃至群峰,其中又以三峰、五峰形居多,应该是带有三山五岳的象征意味。一种是刻意模仿天然奇石砚山随形巧作者,按照明代鉴赏家屠隆的总结(《文房器具笺》),石笔格“有峰岚起伏者,有蟠曲如龙者,以不假斧凿为妙。”

【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明代铜笔山

【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明代玉镂雕笔山

到了明代中后期,砚山(山峦)造型的各种材质笔架大行其是,包括天然山峦造型的奇石也广泛移作笔架,这可以从传世的文物以及当时的各种图绘中找到佐证。

【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清康熙五彩人物笔筒,桌上有三峰笔架描绘

置放毛笔的除了笔架,还有笔筒。笔筒的功能是贮笔,与卧躺式的笔床和竖立式的笔格有所相似,与斜搁式的笔架应该有所不同,笔架往往是处于濡墨使用过程中的暂时搁置状态。

笔筒之制,始于何时?也是一个谜。一般认为,其发源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最初以竹、木所制多见,后来发展到瓷制。如明代嘉定竹刻便有不少笔筒,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明朱松邻松鹤纹竹笔筒”,刻款是明隆庆五年(辛未)所作。今年春节期间,笔者曾经在杭州博物馆“宋韵留痕”特展中,见到有一件“元代龙泉窑青釉镂孔瓷笔筒”,敞口,束腰,上面镂孔,下面鼓形,形制非常特别,是否笔筒不敢断定,感觉有点类似插花器具。

【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元代龙泉窑青釉镂孔瓷笔筒”(一线阁藏)

笔筒的流行,还是在瓷制笔筒大量问世以后,也是在明代晚期。多见于青花瓷,胎釉发色俱佳,属于民窑中的上品,纹饰题材以人物类居多,体现出鲜明的文人意趣。晚清寂园叟《匋雅》有评:“明瓷青花人物,以笔筒花觚为甚诙诡。”如上海道明2015年春季拍卖会推出一件“明天启 青花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故事纹笔筒”(高20.7cm),青花发色深沉,构图疏密有致,画工细腻流畅,人物生动传神,题款为:“丙寅孟春月写于芝兰室”。

【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明天启 青花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故事纹笔筒”

丙寅应为明天启六年(1626年),当年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爆炸,死伤约2万余人,史称“天启大爆炸”。这件笔筒也是明末极为罕见的带有明确纪年款的瓷器,最后成交价为177.1万元。此件拍品,原为厦门文物商店旧藏,中国嘉德2001年秋拍会成交价仅17.38万元。

【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灵璧石笔架山(杨恒星藏)

可以这样说,赏石(砚山)的出现,改变了笔架(格)的命运,使之从规制架座的实用功能,向随形变化的赏玩功能转化。这是赏石对于文房器具样式发展的一种独特贡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谈古说今】笔山自有深情在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2617.html/

(0)
上一篇 2019年3月22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3月24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