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石说艺|似像非像,巧夺天工,瓷仿奇石假乱真

在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中,常年陈设有两件清乾隆时期的瓷器,一件为“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开光石纹笔筒”,另一件为“清乾隆景德镇窑绿釉菊瓣形盖碗”,都属于乾隆时期创制的仿生瓷品种,而且都与奇石有关,又称仿石釉,只是名称似乎还有待斟酌。

所谓仿石釉,是一种特种制瓷工艺,用相似于各色石质纹色的彩釉,勾绘石头的纹理,计有大理石釉、虎皮石釉、竹叶石釉、卵石釉、绿松石釉等。乾隆时期的制瓷技艺达到了巅峰,加上清高宗嗜古成癖,精益求精,瓷器制作仿古创新之风盛行,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称:“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其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如民国年间鉴赏家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称之:“骤视绝不类瓷,细辨始知皆釉汁变化神奇之至也。”瓷器虽然都是抟土为器,可塑性极强,但它又是泥和火的艺术,在窑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包括釉变、变形等,所以,仿生类的瓷器往往成品率不高。

谈石说艺|似像非像,巧夺天工,瓷仿奇石假乱真

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开光石纹笔筒

  “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开光石纹笔筒”四面开光画面,其实是大理石纹理图案,以水墨为主,间有矾红,云蒸霞蔚,生动流畅。四周边框为卵石纹,卵石端圆,大小错落,十分奇特。此笔筒确切一点的名称,应称为“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开光仿大理石纹笔筒”。

谈石说艺|似像非像,巧夺天工,瓷仿奇石假乱真

清乾隆景德镇窑绿釉菊瓣形盖碗

      “清乾隆景德镇窑绿釉菊瓣形盖碗”色泽为苹果绿色,碗盖和碗身遍施绿釉,比较特别的是,器身还有一些不规则的黑色纹理,让一般人不得其解,以为是窑变或是瑕疵。其实,这是一种仿绿松石的釉色。绿松石多见蓝色、绿色,不少绿松石肌理会有一些黑色褐铁矿细脉,呈网状分布,有的像哥窑纹,又称为铁线松。这件绿釉瓣形盖碗的彩釉,其实正是模仿绿松石的纹色,黑色纹理看似不经意,其实是刻意为之,所以,应称为“清乾隆景德镇窑仿绿松石釉菊瓣形盖碗”。

谈石说艺|似像非像,巧夺天工,瓷仿奇石假乱真

清乾隆唐英制大理石纹釉诗文笔筒

谈石说艺|似像非像,巧夺天工,瓷仿奇石假乱真

故宫藏清乾隆粉彩象生瓷果盘

  乾隆年间,这类仿天然奇石纹色的粉彩瓷器时有所见——乾隆之后虽有仿品,但胎质和釉色已大不如前,并且一般“路份”都很高,有的是官窑制品,有的是准官窑制品,多见小件文玩器具。其中,当时清廷在景德镇的督陶官唐英,十分热衷于制作此类器玩,传世有一些这类文玩瓷器上面,多有唐英的私人印款(如“陶铸”、“片月”、“铸”等),或是书法题诗,不同流俗。

  乾隆时期仿制的奇石纹理瓷器,比较多见的除了大理石之外,还有竹叶石。竹叶石产地很广,以河北、山东等地所产较为集中,江苏徐州铜山县也产此石,据说明清两代皇宫的铺地建材就取自于此。笔者曾经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正殿澹泊敬诚殿周围的铺地上,发现了被切割成整体方块的竹叶石,此殿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修。可见,当时竹叶石确实曾经作为清宫重要的铺地建材。

谈石说艺|似像非像,巧夺天工,瓷仿奇石假乱真

无锡古惠山寺孝子祠竹叶石所制抱鼓石

      此外,无锡古惠山寺内侧有一座华孝子祠,系祭祀东晋无锡孝子华宝而建,现建筑始于明,成于清,保存基本完整。祠门建于清乾隆年间,门口两旁所置一对门枕石,为圆月形抱鼓石,也是竹叶石所制。表明在乾隆时期的建筑中,竹叶石的运用已经比较普遍。目前,北方民间仍然存留许多清代竹叶石制作的石盆、石桌等石器。

谈石说艺|似像非像,巧夺天工,瓷仿奇石假乱真

清 仿竹叶石釉盖盒

  竹叶石为石灰岩,学名竹叶状灰岩,属寒武系碳酸盐类的沉积岩,呈红、紫、蓝、黄、白、青灰、紫灰等色,石中纹理多为竹叶状,也有的像豆瓣(又称紫豆瓣),有的凸出石面,有的竹叶边缘具有因氧化铁或氧化锰渗透、浸染而成的深紫棕色外圈,色差明显,富有装饰性,观赏性较强。

  乾隆时期,除了仿制奇石色纹的瓷器外,还有一些仿制奇石造型的瓷器,主要有砚山和山子两类造型。一种是刻意模仿天然砚山随形巧作者,这在明代中后期就已经出现。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原来陈列有一件明嘉靖“红釉鹅形笔山”,馆方描述“器型如一只卧鹅,通体施以红釉,棱角转折处露出白色胎骨。”其实,这方笔山似像非像,应该就是模仿自然山石造型的笔架实例(应称为“红釉山石形笔山”)。

谈石说艺|似像非像,巧夺天工,瓷仿奇石假乱真

广东省博物院藏嘉靖青白釉瓷太湖石

谈石说艺|似像非像,巧夺天工,瓷仿奇石假乱真

故宫藏清乾隆仿石釉笔架

  无独有偶,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方明嘉靖“青白釉瓷太湖石”,作竖立状山子造型,漏透有孔,肌理皱襞。这应该也是较早出现的瓷山子之一。这两件瓷笔山与瓷山子是同时代的制品,虽然当时由于制瓷工艺力有不逮,瓷器表面皴理尚未达到所模仿奇石的逼真效果,但这也多少反映出当时赏石之风的盛行。到了清代,则踵事增华,尤其是乾隆时期,出现了一批模仿逼真的瓷作笔山(研山)和山子。如故宫陶瓷馆中陈列有一方清乾隆“像生瓷山子”,遍身施以赭色釉,造型模仿了一方研山横峰型奇石,其造型、肌理、皱躄酷似英石,具体入微,底部有唐英“蜗居居士清玩”刻款,是乾隆时期的作品。故宫博物院另外收藏的一方“仿石釉山子”,也是乾隆时期模仿英石竖峰山子的造型,铁褐色釉面,皱躄嶙峋,仿真度高,表现力极强。这两类奇石也是古代赏石的主流造型,虽然明代就有瓷作仿制,但是表现效果一直到乾隆时期才趋于完全成熟。

谈石说艺|似像非像,巧夺天工,瓷仿奇石假乱真

清乾隆仿珍珠灵璧石象生瓷研山

  在中贸圣佳2017年春拍会“璀璨——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及宫廷器物夜场”专场中,曾经推出一件“清乾隆仿珍珠灵璧石象生瓷研山”(长19厘米,高14.5厘米),群峰造型,沟壑嶙峋,褶皱细密,仿佛灵璧石中的珍珠纹肌理,外施仿石釉,斑斓苍雅,质感逼真,包浆沉厚,古意盎然,让人瓷石莫辨,下配宫廷木座,颇为罕见。估价虽仅22万元至38万元,结果成交价却达到425.5万元。这也是这类奇石象生瓷的拍卖价格最高纪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上海金融报):谈石说艺|似像非像,巧夺天工,瓷仿奇石假乱真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19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3月8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3月10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