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说今】扑朔迷离“小玲珑”

早在二十年前,旅美华裔藏石家胡可敏编著过一本中英文对照的《供石观》(The Spirit of Gongshi:Chinese Scholar’s Rocks),其中专题介绍了美国三位“文人石”收藏家的藏石,包括理查德·罗森布鲁姆(Richard Rosenblum)、伊恩·威尔逊(Ian Wilson)和华裔画家、收藏家王己千。

【谈古说今】扑朔迷离“小玲珑”

清代马曰璐刻铭木化石“小玲珑

印象深刻的,是伊恩·威尔逊的一方包装盒上有着清代扬州著名藏书家马曰璐刻款的木化石“小玲珑”,这方木化石,如同传统山子类供石造型,色泽褐黄,质地玉化,瘦漏透皱,玲珑剔透,匪夷所思,由此也颠覆了笔者——相信也是很多石友——对于木化石的观念。之后,一直在留意木化石之中还有没有这类奇品。当然,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因为,硅化木要形成如此漏透孔洞,确实难度太高了。

【谈古说今】扑朔迷离“小玲珑”

“小玲珑”局部

也是在同年的5-8月,威尔逊在芝加哥艺术学院举办个人雅石展,并将其二十多年来收藏的赏石汇编成《怪石》(Spirit stones of China:The Ian and Susan Wilson Collection of Chinese Stones)一书,采用中国古籍线装书的装帧形式,印刷精美,其中也收入了这方清代木化石。

在威尔逊于芝加哥艺术学院举办个人雅石展之际,香港出版的亚洲艺术鉴赏英文杂志《Orientations》记者曾经专访了他(刊登于1999年5月期),威尔逊罗列了自己购藏“文人石”(他称“文人石”为“灵石”:Spiritstones)的优先顺序:“四面自然石,配有古雅的底座;从母体岩石分离的三面自然石,配有古雅的底座;经过优化的石头,凸现其现有优点,配有古雅的底座;经过雕琢的现代石,配有新的底座。”很显然,这方石头是其首选的“灵石”,因为它不但有原配(旧配)古雅的紫檀座,而且石头面面可观。

早在1994年,旅居美国的当代水墨画家刘丹,曾经为此石作了一本写真册页《小玲珑十二面容姿图》(11.2×23公分),从十二个角度分别作了描绘,并分别配以书法题词。一石有十二面可观,这已经超过明代画家吴彬为米万钟藏石所作的”十面灵璧图“了,堪称绝无仅有。或许,刘丹正是受到吴彬”十面灵璧图“的影响而有此创作。

【谈古说今】扑朔迷离“小玲珑”

刘丹《小玲珑十二面容姿图》画石一页

曾经看到过威尔逊家中厅堂的布置照片,这方石头被置于靠墙的案桌上,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可见,威尔逊对于此石也是情有独钟。这方石头其实非常小巧,甚至有点不起眼(高20公分,宽9.5公分,厚6公分),但是气场很强,说明确实是一方好石头。

【谈古说今】扑朔迷离“小玲珑”

伊恩•威尔逊家中厅堂陈设

画家刘丹在所作册页题词作诗中,其实已经明确点明这是一方灵璧石了:”韦森氏(指威尔逊)……有灵璧石,虽高不盈尺,而雍雍穆穆,物之尤者也。“”此石之贵,有前有后,有左有右,有顶有踵,奇中之正者也,灵璧之德者也。”“石高不满尺,王相独从容。飘来西洋后,每被视作童。转侧万象俱,顾盼惯自雄。愿借韦公邸,一酺灵璧宗。”不过,不知何种原因,威尔逊却认定这是木化石(《Orientations》杂志则介绍其为Pseudomorphic opal,即假晶蛋白石)。

【谈古说今】扑朔迷离“小玲珑”

刘丹《小玲珑十二面容姿图》书画合页一折

其实,这方石头究竟是什么石种,原藏石紫檀盒盖上的刻铭应该会提供可靠线索。只是,这个刻铭一直未见真身,所以,石种是何便成了谜。

直到近日,有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图,其中有这方藏石盒盖刻铭拓片,以及该石几个侧面的照片,来源于“香山唐氏小玲珑新馆藏”。这应该已经是民国年间的事。香山唐氏,应该是指出自广东香山县(包括如今中山市、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广州市、佛山市部分地)的名门望族,如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就是香山人。小玲珑新馆主人具体是谁,无从查考,不过其斋名肯定是与这块清代木化石相关的,亦可见当时藏石之风之盛。

【谈古说今】扑朔迷离“小玲珑”

“小玲珑”藏石盒盖刻铭拓片

这方藏石盒盖刻铭拓片,为行楷书,一开头,便明明白白点明了:“此宋坑灵璧石也。”分别有八景:小玲珑峰、小西岳、万笏峰、合掌岩、五老峰、珠涧、叠壑重台、层云,石中肌理分别有鬼脸皴、斧劈皴、卷云皴等,“曰皱曰透曰秀曰瘦曰漏,众美具备,有不可名状之趣致者,其在斯乎。”可见,确实不同凡响。最后刻铭是:“此予斋中第一铭心绝品之石,因名之曰小玲珑山馆也。是为之记。马曰璐。”

【谈古说今】扑朔迷离“小玲珑”

“小玲珑”之“小西岳”(左)和“小玲珑峰”(右)

【谈古说今】扑朔迷离“小玲珑”

“小玲珑”之“合掌岩”(左)和“万笏峰”(右)

马曰璐,是清初著名藏书家,与其兄马曰琯合称“扬州二马”,祖籍安徽祁门,后迁居江都(今扬州),以盐业起家成为巨富。两人俱有诗名,礼贤下士,慷慨好义,名闻四方。马氏兄弟确实有石癖,如近代徐珂辑录的《清稗类钞》,其中有一则“马嶰谷藏灵璧石”,讲的就是马曰琯藏石的故事。不但如此,马氏兄弟居家街南书屋以及藏书楼“小玲珑山馆”之名,也是因石而名。

不过,按照记载,所谓“小玲珑”是一方太湖石(其残石至今犹存扬州东关街新建的小玲珑山馆“十二景”中的看山楼,上面留有篆书“玉山高并”以及楷书“小玲珑山馆马氏清供”和“玲珑山馆”印章字样),马曰璐当年在《小玲珑山馆图记》中有明确记载。而这方藏石及其盒盖刻铭内容却未见书证,“小玲珑山馆”取名的由来与马曰璐《小玲珑山馆图记》的说法也大相径庭。两者一小一大,尺寸悬殊,如果两者说法(石头)只能选其一的话,答案自然不言而喻了。

【谈古说今】扑朔迷离“小玲珑”

清代小玲珑山馆遗石

只是一直没有搞明白,威尔逊为何置画家刘丹的巨眼和原藏石盒盖刻铭而不顾——也有人认为不像灵璧石,认定这方石头是木化石。这方石头究竟是否灵璧石,可能也是一个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谈古说今】扑朔迷离“小玲珑”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1193.html

(1)
上一篇 2019年2月22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2月24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