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城市的历史像一条河,从古代流淌到今天,随波逐流的满是故事,而枕在津门故里的岸上,可以听几条大河一同讲故事。故事里泛起一朵迷人的浪花——津味赏石。津味赏石源自于九河汇流,浪涌而生的“河味”。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河味”首先体现了凝聚融汇的力量。

打开地图,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和永定河等在天津汇合成海河流入大海。作为移民城市的发端,造就了八方民众聚会的机缘,多种物产、文化、习俗的汇聚,成就了津味赏石包容天下的特征。从赏石资源上看,天津并非奇石主产地,也就没有地方石种的审美束缚,摆脱地域局限,放眼天南地北的石头,皆入法眼。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翻开百年近代史,作为“洋务运动”重镇的天津,长期以来都是中西交流和近代化进程中的先锋,教育、金融、科技、邮电、军事、司法等多个领域里的“百项近代史第一”均诞生在此。得西风东渐风气之先,培养了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加之不局限于石种,使得津门玩家在赏玩收藏过程中,中西贯通,兼收并蓄,而且重在推陈出新,有了敢为天下先的底气。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诚然,光有勇气尚且不足以撑起津门赏石的一片天,还要有足够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底蕴,作为地方审美风格的根基。

津味赏石文脉传承有序,源自于清末民初天津丰厚的收藏文化和审美积淀。19世纪未到20世纪中叶,天津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同时,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战争频繁,为避战乱,皇室贵族、达官贵人、遗老遗少、豪门子弟纷纷躲入天津租界,下野的军阀政客也栖身其间,以求得外国势力的庇护。他们之中不乏收藏名家,像张伯驹、罗振玉、徐世昌、朱启钤等,粗略统计,近代天津在全国知名的收藏家有四十余位。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赏石收藏大家,其一是张轮远,一位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藏石理论大家。其所作《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是一部研究雨花石、大理石的专著,填补了研究、鉴赏雨花石、大理石的空白。另一位是王猩酋,民国著名雨花石收藏家,书法家,教育家,诗人。著作有《雨花石子记》,对于现代雨花石的收藏、鉴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猩酋、张轮远和南方的许问石一起成为雨花石的“石坛三杰”,又称“南许北张天津王”。前辈的审美有如此建树,余荫必然泽备当代。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收藏文脉的滋养,如同海河水一样,哺育了一代代天津藏家。而树立其群体独特历史地位的,不仅仅是书画古玩收藏风气,更有码头文化的推波助澜。

码头是津门的生命线,也因狭小生存空间的竞争性,赋予天津人危机意识和较强的求生意志;虽然在讲义气、抱团儿、性情豪爽淳朴之外,也有视野狭隘、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思想性格弱点。但码头上的人要强自信,泼辣大胆是出名的。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崇尚“强人绝技”以适应残酷的生存的环境。有一个突出的例证,就是天津艺苑,旧时戏曲界名言道:北京学戏,天津唱红,上海赚包银。何以一定要在天津走红?天津走红,就是以强人绝技,赢得最广大受众的认同,所谓“艺压当行人”。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赏石收藏也是如此,水平高低,毋庸赘言,还得靠藏品服人,用审美表达说话。天津人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既愿意与全国石界切磋交流,同时又对各路引领人物,报以认可的敬佩,在向外地高水平看齐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赏石审美的高境界。传统书画韵味、宫廷复古风格与西方雕塑审美,均可在津味赏石表达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又非原版照抄。博采众长之后,体会强中自有强中手的快感,这是津门石人引以为豪的一种个性张扬。

然而这种张扬,并非鹤立鸡群的孤傲,而是大众赏玩文化背景中,所凸显的一种精益求精的趣味性。这就不得不提到“河味”的另一味,咸味(闲味)。天津话里有一句民谚,“海河水——咸的(闲的)”,这是一种地域特色的自嘲式表达,海河水接近入海口,常有海水倒灌,自然有咸味,谐音成了闲人的闲。《天津闲人》是津味小说大家林希的佳作,将旧时代津门种种市井风俗,闲人百态,写的活灵活现。旧时代的闲人,不事产业,投机取巧,搬弄是非,已随历史湮灭于前尘旧梦了。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而今生活富足,闲人的含义有了质的变化,乃是一种追求从容不迫,精致情趣的生活态度。在温饱无忧的基础上,将玩文化发挥到了极致。信步津门,无论高楼还是深巷,几乎家家户户都寻得着花鸟鱼虫的影子。特别是鸣虫、葫芦、文玩核桃,赏玩蔚然成风,市场鳞次栉比。将玩文化发展成产业,离不开这种闲人文化的厚味滋养,也培育了赏石收藏的热土。将赏石作为闲适生活的一种精致表达的方式,成就了津味赏石“河味”之一,闲味。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这种闲味,绝非慵懒放纵的废弛,而是传承有序的生活态度。林希先生的另一部力作《相士无非子》中主要描写的四位闲人代表,陪着无非子翻云覆雨不说,单是各自的身份做派,就是津味文化的根基缩影。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哈哈王爷,满清贵族遗老,代表宫廷文化,将皇家审美的精致与端庄留存下来。“寓公”布翰林,代表传统文人的儒家文化,将古典文学与哲学的精髓融入了津味文化。青皮混混左十八爷则是码头文化代表,好勇斗狠,义气干云。《庸言》报刘主笔则代表城市化进程中买办阶层和市民文化的兴起。虽说各自身上都有狭隘自私的影子,却也说明闲文化的丰富底蕴与内涵。从侧面印证了津味赏石——河味的厚重性,绝非只言片语可以窥其全貌的。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津味赏石,源出河味,虽难言传,却可以意会。就如同身边的海河,从九河下梢到渤海之滨,从明清到当代,从汇聚到创新,从传承到发扬,从出人头地,到闲情意趣,一路流淌,一路生发,一直在讲述着浪花波影里的故事。

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新春将至,万物生辉,津味赏石又将迸发出怎样的活力与豪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津味赏石源自“河”味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0729.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2月2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2月5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