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特展外景
苏博特展内景
“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特展,正在苏州博物馆热展之中。展览集中展示了清代苏州潘氏家族(潘奕隽、潘世恩、潘祖荫、潘博山等)生前收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书画,以及潘氏一门手稿等逾百件(组)文物。潘氏以诗礼传家,醉心收藏。从乾嘉时期“奕”“世”两辈开始,潘氏家族的收藏囊括青铜器、书画、碑帖、古籍、文房等多个门类,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不乏国之重器,如大盂鼎、大克鼎等,如今大多捐藏于各大博物馆中。此次,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都借展了重要藏品。
“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特展内景
明代尤求《汉宫双燕图卷》
其中,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尤求《汉宫双燕图卷》(24.5×801.3公分),平时少见出镜,难得一见。尤求,是吴门画派晚期的重要画家。这幅作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的水墨纸本长卷,是其代表性作品,系应当时著名文学家、收藏家王世贞所请而作。当时,王世贞得到一幅文徵明的小楷《赵飞燕外传》,便邀请好友画家尤求命题作画,又请文徵明长子文彭书题引首“汉宫双燕”。可谓书画合璧,交相生辉。
文徵明小楷《赵飞燕外传》
文彭书题引首“汉宫双燕”
这幅长卷,尤求以白描的形式呈现了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入宫以后的故事。图卷分为九个场景,构思巧妙,百余位人物井然有序,刻画流畅生动,包括宫殿建构、车马舟船等细节表现十分精细,颇见功力。从人物服饰和建筑布景等来看,画卷反映的应是唐宋以及明代的风物,是一幅托古之作。
《汉宫双燕图卷》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汉宫双燕图卷》出现有四处赏石置景画面。起首处便是一方大型太湖石,透漏交加,与松树一起置于花坛上,半露身姿,欲露还遮,十分特别,也引人入胜。紧接着,便是一方云头雨脚造型的中型太湖石,石头上部已出画面,下部置于海棠形的石盆之中,下部为复合座,底部为荷叶状。一处湖中龙舟场景,湖中有一方太湖石,下部已出画面,上部用没骨法描摹了湖石的透漏状结构,造型诡异,孤峙无依,墨色晕染深浅不一,表现力极强,比较少见。画卷末端则有一方大型太湖石,也是云头雨脚造型,顶天立地,置于花坛之中。
《汉宫双燕图卷》起首处
《汉宫双燕图卷》中的盆石
《汉宫双燕图卷》湖中石十分抢眼
这几方石头的位置安排和画意颇具匠心,十分讲究呼应,起首是半方大型太湖石,结尾是整块大型太湖石;盆中石上部遮隐,湖中石下部隐没。可见,画家对于赏石入画颇有心得。
尤求的《汉宫双燕》图卷,无论是形式、内容、场景,包括仕女的开相、举手投足等,明显是取法同时代“明四家”之一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两者人物数量相当(一百十多位各式人物),环境氛围相似,只不过前者是纸本水墨,后者是绢本重彩;前者场景更为宏大,后者场景仅限于宫闱之内。尤求是苏州人,也是仇英的晚辈(有说是其女婿),尤求的画风受仇英影响很大。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汉宫春晓图》,是仇英的代表性作品(37.2×2038.5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也是古代工笔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生动地再现了宫女的生活情景,用笔清劲,赋色妍丽,宛如仙境,极为雅致。虽托名”汉宫”,但仕女们的衣饰多为唐宋风格,建筑器物等则多是明代风格,也是一幅托古之作(仇英创作过许多托古之作,如《清明上河图》)。此画作创作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540—1544年)期间,比起尤求的《汉宫双燕》要早二十多年。
仇英《汉宫春晓图》中的两方盆石
与尤求的《汉宫双燕》图卷一样,仇英《汉宫春晓图》中也有四处赏石图绘,都为园林置石,三方大型太湖石置于花坛之中,两方小型赏石置于盆座之中,对称分布。两方置于石盆之中的小型赏石,类似灵璧石,形态奇诡,透漏有加,盆中尚可见到菖蒲之类的绿植。这种圆盆复合座样式,与尤求《汉宫双燕图卷》中所画的稍有差异,变化较多,目前在故宫御花园、建福宫等处尚可见到类似的样式,也是御苑赏石的重要底座样式,时间横跨元明清三代,这也说明,这种圆盆复合座具有典型性和传承性。老友丁文父二十年前所编著《御苑赏石》大作,其封面书影就是选取了仇英《汉宫春晓图》中的这幅赏石画面,也是别有意味。
故宫御花园明代圆(方)盆复合座英石
故宫建福宫中清中期汉白玉圆盆复合座石笋石
丁文父编著《御苑赏石》书影
有意思的是,这两幅明代仕女画长卷,分别收藏于当时最重要的两位收藏大家,太仓的王世贞和嘉兴的项元汴。项元汴是明代最重要的收藏家,其书画收藏富可敌国。仇英比项元汴要大二十多岁,据记载,仇英曾在项元汴家中呆过一段时间,临摹过一些书画名迹。这幅《汉宫春晓图》,当时项元汴花了二百两银购藏,其身价远超当时古代名家名迹,可见项元汴对于仇英之器重。
仇英《汉宫春晓图》末端遍布项元汴鉴藏印
从仇英《汉宫春晓图》,到尤求《汉宫双燕图卷》,这两幅明代中后期仕女画代表作,充分反映了当时宫廷和园林之赏石置景和运用已经出神入化了。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