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词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自从有了人类,人类就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石头从作为使用工具到作为欣赏对象,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奇石作为石中奇品、珍品,以奇特的形态、变幻的纹理、丰富的色彩、相映成趣的图案以及形体各异的特点而深博人们珍爱。中国的奇石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道色彩绚丽的风景。号称“天下第一奇石”的灵璧奇石愈益具有久远、深厚的文化内涵。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灵璧石“青莲”,杜海鸥藏

中国古老的历史地理文献《尚书・禹贡》中就有灵璧奇石的记载,正所谓“泗滨浮磬”(《九州・徐州》)。灵璧奇石就产于安徽北境灵璧县境内及其周边地区,正是古代泗水流经之地。磬与编钟前身的“征”同为古代宫廷的主要乐器,曾响彻宫城内外。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河南安阳出土的商朝“虎纹石磬”就是由灵璧石所制。《晋书》《宋史》均记载的历代皇室采石制磬的史实,说明灵壁奇石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灵璧石“云逸梵净”,袁平藏

赏玩灵璧石,历代屡有记载。南唐后主李煜酷爱“灵璧研山”,这是历史上赏玩灵璧石的最早记载。宋朝皇帝宋徽宗得“灵璧小峰”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表。北宋皇宫之中还立有“庆云万态峰”的灵璧巨石。“石痴”米芾拜石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为得到麋鹿状的灵璧奇石,曾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主人题字、作画,所撰《灵璧张氏园亭记》成为吟赏灵璧奇石的名篇。据康熙年间《灵璧县志》记载,“在宋朝一尺以上灵璧石向官府进贡,减租减税”。当时的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以能得到灵璧石为快。宋朝赏石大家杜绾在我国第一部论石专著《云林石谱》中介绍奇石达百余种之多,而灵璧奇石独荣列其首。元代的赵孟頫、清代的董其昌、蒲松龄等文人雅士都对灵璧奇石情有独钟。古今文人雅士和中外赏石家、藏石家均将灵璧石视若至宝。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灵璧石“蓦然回首”,王衍平藏

灵璧奇石,姿态千种万状,全赖大自然鬼斧神工。灵璧奇石之所以为石中“天下第一奇”,并位居中国四大美石之首,就是因为它能够“质、纹、色、形、韵”五美兼具:质地美、纹理美、色彩美、形态美和音韵美。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灵璧石“醉月”,金炜藏

质地美。灵璧石有的粗犷苍老、古朴纯厚,有的细腻若肤、温润如玉。灵璧石,属远古代地层中碳酸盐岩,硬度在莫氏4~7度之间。长期裸露于大自然之中的灵璧石,虽久经烈日暴晒和风、霜、雪、雨的摧残,但绝无剥落、燥裂等现象,其筋骨不仅锤炼得更加精炼,而且更能显示出其坚贞的特殊气质。这种金石合一的长寿之躯,坚贞不二的特殊气质是国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格追求。“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吕氏春秋・季冬纪》),石品亦如人品,石之坚贞是中华民族气质的体现。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灵璧石“黛云”,王衍平藏

纹理美。灵璧石在皮表多具有深浅不一的凸凹纹理。主要有游鱼纹、卧牛纹、翔鸟纹、游龙纹、线纹、胡桃纹、蜜枣纹、沙粒纹、树皮纹、鸡爪纹、螺旋纹、龟纹、山石披纹、金丝脉纹、银丝脉纹等天工神镂,各得其妙。灵璧奇石纹理形态,各尽其趣,有的曲折有致,有的变化无穷,有的肖形状物,有的景物似工笔描绘,有的似写意泼墨,有的如诗似画,有的就是汉字,有的纹理图案虽难以言喻,但魅力撼人。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灵璧纹石“归元”,许勇藏

色彩美。灵璧石主要品种有:青黑磐石、青黑奇石、皖螺石、纹石、五彩图纹石、条纹石(玉带石)、白灵璧石及众多的单色石、双色石和复色石等。其色彩可谓五彩缤纷,有的展示其浑穆高雅,有的体现出绚丽多姿。其诱人的色彩不仅增强了奇石的自身艺术魅力,而且使观赏者拓宽了眼界,平添了无限的审美情趣。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形态美。灵璧石由于地壳的运动变化,又经过亿万年的水土中弱酸性水质的溶蚀和内外应力的自然雕凿,去糟留精,集“瘦、皱、透、漏、圆、蕴、雄、稳”等形态美于一身。观灵璧石形态,有的剔透玲珑,殚奇尽怪;有的肖形状景,惟妙惟肖;有的意境无穷,耐人寻味;有的轮廓抽象,写意传神;有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有的神韵生动,震撼人心;有的晶莹温润,丰采迷人;有的气势雄浑,沉奇伟岸;有的纹理图案天然成趣,妙不可言。灵璧奇石还有“丑、顽、拙、怪、灵、巧、秀、奇”之美,是鬼斧神工、宛如天开的艺术珍品。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灵璧石“冠云”,方远藏

音韵美。灵璧奇石敲击之声特别清越,余韵悠长,给人振玉金声之感。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灵璧石》中说:“扣之锵然有声。”“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就是宋朝诗人方岩对灵璧奇石的赞美。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卷3《水石》中写道:“石以灵璧为上,……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逾数尺者更属奇品。小者可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灵璧石金声玉振,余音悠长,润人肺腑,真是“此音只应灵石有,世间它石几回闻”!清脆悦耳的金玉之声正是灵璧奇石灵韵之所在,如今在灵璧县境内人们视灵石之声为驱邪纳福的祥瑞之音。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灵璧石“破茧”,周军藏

灵璧奇石在谷应泰先生的《博物要览》中被称为“灵皇后”,它在赏石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灵璧奇石为人们增添了自然的情趣,同时也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好石乃乐山之意,盖所谓静而寿者,有得于此。近人张轮远在《万石斋灵岩石谱》中进一步阐释道:“石出于山,生万物而不私,育群物而不倦,出云导风,天地以成,有似夫仁人志士,故仁者乐之。”清朝赵尔丰在《灵石记》中说:“石体坚贞,不以柔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乐与为友。”沈钧儒先生在《与石居》诗中写到:“我生尤爱石,谓之取其坚。”人们把“真、善、美”寄意于浑然天成的奇石,融入自我素养,借以解读和领会中华民族的美学理念、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从而达到中国文化和赏石者自身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的天人合一境界,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妙趣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灵璧石“洞云岫”,杜海鸥藏

日本永平寺熊泽禅师在长期赏玩奇石的过程中,总结出了“石德五训”,即:“奇形怪状,无言而能言,石也。沉着而有灵气,永埋土中而成大地之骨干,石也。雨打风吹耐寒,坚固不移者,石也。质坚而能完成大厦基础者,石也。默默伫立山中、庭院,增加生活趣味,并能抚慰人心者,石也。”灵璧奇石虽形“丑”而韵越质坚,她以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品性,坚定顽强、浑朴刚直的性格,天然超俗、真实纯美的特征,以己饰人、乐于奉献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气质的体现、中华民族优良品质的象征。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灵璧纹石“穿玄”,曹井源藏

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奇石自古以来就是国人修身养性的榜样,我们应更加赏石、爱石、拜石、师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灵璧石的美学意境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8497.html

(2)
上一篇 2018年12月19日 上午1:00
下一篇 2018年12月21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