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观赏石“国标”从当年7月1日起实行。与原来2007年9月14日国土资源部颁发的《观赏石鉴评标准》相比,“国标”比“部标”最明显的一处更新,是岩石类除了原来的造型石和图纹石两大类之外,又增添了色质石一类。所谓色质石,是以色彩、光泽和质地为主要审美要素,而形态和纹理在鉴赏中处于次要地位的观赏石。虽然对于色质石是否需要单独列类见仁见智,但毫无疑问,它揭示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当代赏石比较偏重质与色。
除了以“四大名石”为代表的古典赏石之外,当代流行的赏石按照地域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东、西、南、北四方:东部是以浙赣皖等地沿江河地区出产的黄蜡石为代表,西部是以长江、黄河中上游出产的图纹石为代表,南部是以广西红水河出产的水冲石为代表,北部是以内蒙阿拉善戈壁滩出产的戈壁石为代表,可以称作东黄蜡,西长江,南大化,北戈壁。无论哪种类型,其质地多为硅质岩或是砂岩类,不同于古典赏石多属于碳酸岩类,它们都质地坚硬,色彩丰富,难酸蚀,难加工。从形的方面来考察,碳酸岩类虽然容易出现瘦皱漏透类型的样式,当代赏石不易出现相似造型,但其(主题)变化的多样性却要远远高于古典赏石。
黄河石《钟馗图》(赵跃武藏)
当代赏石重质色,最早开发出来的经典石种,应该算是广西彩陶石。彩陶石主要产于广西红水河合山市境内的溯河村至马安村河段,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发现于合山市河里乡马安村的河滩上,又称马安石。它的出水面世,一刹那就让人们惊叹红水河的神奇造化。1995年,合山市汇聚了500余件合山奇石珍品进京,举办了“合山奇石展”。一时间轰动京华,观者如潮。自此,彩陶石声名远扬。在大化石还没有出水的上世纪90年代早中期,彩陶石可谓是红水河水冲石中最耀眼的明星石种。记得在1999年11月柳州首届国际奇石节举行的奇石精品拍卖会上,“标王”就是一方形同茅舍的黑褐两色的鸳鸯彩陶石,落槌价12万元,买家是台湾藏家。当时,由于台湾地区经济景气尚存以及赏石热潮的推动,石商大量赴柳州采购彩陶石精品,所以,大量彩陶石精品流入到台湾地区。
彩陶石的发现和命名,应该说也是当代赏石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之前古代奇石命名基本上以产地为主,也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一直到清代,出现了黄蜡石、孔雀石等石种,开始以石种的(色彩)特征来命名,但也止于自然界的物象特征。彩陶石则完全不同,所谓彩陶,是一种工艺美术(陶瓷)的命名,它是一种人类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比如,唐代彩陶以黄、褐、绿三种基本釉色为主,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广西绿彩陶石“天佑”(兰毅忠藏)
所谓的彩陶石,其实就是按照唐三彩的艺术表现(色彩)特征来命名的,因为彩陶石的色彩基本上也以黄、褐、绿为主,而且不少表面有一层水洗釉色,色彩绚丽,色度牢固,经久不褪,这些特征与唐三彩极为类似,以至于当初有台湾石友竟认为是人工烧制的颜色。彩陶石的命名,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向主流收藏艺术品靠拢或者说接轨,这与以后摩尔石的命名可谓异曲同工。
彩陶石造型往往少见状形象物,多见浑圆方正、稳重大方,彩陶石的鉴赏,更注重质地和色彩,尤其是绿彩陶。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要基本色,也是一种具有生命活力象征的色彩,它与石头的永恒、古老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绿彩陶有的纯净如一池春水,绿的纯粹,绿的无瑕,就如现代文学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中描述仙岩梅雨潭的绿——“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可以说,绿彩陶的出现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石头的固有观念。从色彩上讲,绿彩陶注重色彩纯净,了无杂色,不重纹理;从质地来讲,彩陶石属于硅质岩、凝灰岩,表面有釉的为上品,也称为绿玉石,注重皮质细腻,光彩照人——这些鉴赏要诀,更接近于玩赏玉石(籽料)的理念,这也引领了以后水冲石收藏欣赏重质、重色的风尚。
当代赏石强调质地的重要性,甚至注重质地的硅化乃至玉化程度,并开始影响到新石种的发掘以及旧石种的深度开发,出现了前身为石、后身为玉的现象,有的用于清赏,有的则用于雕刻加工,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华安玉(前身福建九龙璧)、黄龙玉(前身云南黄蜡石)、阿拉善玉(前身内蒙戈壁玛瑙)、鸡血玉(前身广西三江彩卵石)、来宾水玉(前身来宾大湾石)等,乃至国外如缅甸的树化玉、马达加斯加的水冲玛瑙、埃及的戈壁蛋白石等新品种的发掘,观赏石与宝玉石的概念在不断磨合交错,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广西大化石“宝塔”(陈善良藏)
不过,虽然当代观赏石质地有向玉石方面看齐的倾向,但是其质地多为二氧化硅(石英),俗称硅质玉,与和田玉为代表的软玉(质地为透闪石)截然不同。其中,质地比较接近软玉的还是广西大化石,俗称彩玉石,产自广西大化县岩滩附近红水河河床中,属透闪石石英岩,这也是红水河水冲石中开发最晚、质地最好的品种,有“空前绝后”的美誉,其含有透闪石成分,也是名副其实的玉石。它质胜于玉,“宝气”十足,水洗度极佳,石肤光润细腻,有的具有瓷釉韵致,色彩艳丽,纹理清晰。此外,如龙滩彩玉石、百色硅石、来宾水玉、唐河彩玉、罗甸彩石之中,甚至有的长江石中也有透闪石成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上海金融报 ):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