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空间》第三辑甫一亮相,广受好评,自是意料之中的事。这期专辑以“气”为名,专题介绍“文人赏石”主题,也是若干年来古典赏石收藏、鉴赏与研究渐入佳境的一个回顾和总结。笔者有幸,应主事者张杰、李牧之诸君之邀,参与写作,收获良多。
《文人空间》第三辑书影
《文人空间》第三辑内页一
《文人空间》第三辑内页二
《文人空间》第三辑内页三
《文人空间》第三辑内页四
其实,每辑《文人空间》均有关于赏石的专栏,因为可以毫无夸张地说,赏石是文人审美的最高趣味。由庭院置石至厅堂立石,再到案几供石乃至掌玩奇石,赏石出现在传统文人生活的大小空间之中,所谓园无石不秀,厅无石不华,斋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可以说,只要文人的精神犹在,赏石的情怀不变。当然,因为时过境迁,赏石的内涵会有所变化。诚如著名赏石学者丁文父所言,相比较过去文人更注重赏石的“意味”,越是往后,越是更看重赏石的“形式”,“最终导致了赏石向造型上的格式化、技法上的工艺化和功能上的装饰化方向发展”。包括所谓的观赏石鉴评标准,概莫能外。这究竟是好是坏,是喜是忧,大概也没有一个评判标准。
园无石不秀
厅无石不华
斋无石不雅
居无石不安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了不少所谓古代供石,有的有名人题刻,真假难辨,传播于各种媒体,扰乱视听,亟待正本清源。《文人空间》秉持专业严谨的态度,搜集众多资深藏家的古石藏品,信而有徵,全无似是而非的所谓“古典赏石”之扰。
沪上杜海鸥藏古英石
苏州姜敏藏古昆石
浙江天台明末张文郁故居遗石
苏州留园看松读画轩灵璧古石“朵云”
其实,传世至今的真正古代供石并不多见,有原配(旧配)底座的更为少见,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极为罕见——不包括园林置石。因为,古代赏石大都没有流传有绪的(形象)记录,也没有考古发掘的相关标准器物相佐证。此外,古代赏石的底座与石头赏玩年代不符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古代赏石许多是没有旧座的,更谈不上是原配底座了。即使是所谓明式或是清式底座,也不能完全判定其确切制作年代,比如清代也可能制作明式的底座,民国也可能制作清式底座。这也包括御苑赏石。传世最多的古代供石,还是清代或者民国时期的石头。凡是所谓宋代、元代、明代的古代供石,其年代的真实性大多要打问号。
一般而言,古石的(文物)价值在于其信息量的多少和重要与否,这也是鉴定古石确切年代的重要因素。其中刻銘是最直接的佐证。但是,即使有刻铭的古代赏石(园林石除外),大多缺乏流传有序(清代以前)的传承记录和有关古代图谱著录文献记载,有的是好事者的所为,也有的不排除是奸商所作,古玩行称之为“老冲头”。所以,根据赏石刻铭或是题款来判定其收藏时代和原主人往往是孤证,更多的是一种逻辑判断。可以说,古代供石是一种稀缺资源,尤其是年代可考的古石更值得珍视。
比如《文人空间》第三辑中,收录了两方古代供石年代的考据文章,均是笔者根据铭题刻款提供的线索,参以文献实证相佐,只能说基本接近真相,但也不能说铁板钉钉了。类似的古石并不多见。
古灵璧石“岱岳”
一方是沪上著名古石收藏家杜海鸥收藏的古灵璧石“岱岳”。原来是其师傅著名盆景制作家、奇石古董收藏家胡兆康所藏,20世纪70年代后期得之沪上藏家。这是一方堪称铭文最多、而且有确切纪年的古石,古石的四周密密麻麻刻满了文字(其实是一篇文章),约有七八百字,因为岁月漫漶,许多字已经无法辨别。刻铭时间为康熙三十年辛未春正月,即公元1691年。据查证乾隆八年续修的《淄川县志》,确证这方古石的主人公是清初山东淄川人王敏入,以孝闻名,他因为家贫无力为丧亲造墓,乃数十年亲自叠石垒坟,并将搜来的奇石刻上有关铭题和父亲的遗文,亲自辗转运至家乡的几座大山,乃至百里之外的泰山供奉祭祀,这方赏石就是其行孝的物证。《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其乡贤和好友,他称王敏入“文章风雅,弱冠知名。而讽咏余暇,兼精顾、陆之长,且镌镂图章,无不臻妙,非其慧业深也?而其至性敦笃”,并提到他在父亲去世后,“因将吉光片羽镌之怪石,供诸名山……躬负奇石,为碑案供炉,手足心目力俱竭”云云,这些情况都与这方奇石铭刻文字契合,可以说是确凿的旁证。
古灵璧石“岱岳”上面的铭刻文字
古灵璧石“岱岳”题刻累累
这方赏石上面的《泰山怪石供叙》长文,是乡贤《淄川县志》繤修者唐梦赉应王敏入之邀撰写的,大体是写王敏入的生平家世,尤其是其孝行予以表彰。文首铭文称“怪石作供,爰效苏子。置诸圣域,终古不毁。”云云。
值得一提的是,这方古石的刻銘中明确提到王敏入其妻陈淑卿的名字,而蒲松龄曾有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不以陈淑卿因为战乱未行婚礼而(与王敏入)成亲等不符合封建礼教之举为忤,故被认为是反映蒲松龄反封建思想的极为重要的一篇作品。虽被有人考证写的就是王敏入之妻,但缺乏直接证据(陈淑卿也以孝行著称,收录于《淄川县志》“列女”传中,但其姓名不详,只作“陈氏,孝子王敏入妻,性贞慧”云),所以曾经被误认为写的是蒲松龄的如夫人。如今,这方古石又多了一个实证。
清•仿竹奇石连瞿应绍铭红木座
“清•仿竹奇石连瞿应绍铭红木座”底座四周均为题刻文字
伊恩•威尔逊(Ian Wilson)是美国著名的“文人石”收藏家
另一方是2016年9月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威尔逊伉俪文玩珍藏”(The Ian and Susan Wilson Collection Of Scholar’s Objects)专场拍卖会回流的“清•仿竹奇石连瞿应绍铭红木座”。伊恩•威尔逊(Ian Wilson)是美国著名的“文人石”收藏家,他收藏有“灵石”(威尔逊称“文人石”为Spirit stones)不下百方,其中不少是古代名人藏石,包括有清代“西泠八家”之一黄易刻铭的灵璧石“锁云”(曾刊于胡可敏《供石观》封面)、清代扬州著名藏书家马曰璐(底座刻铭)的木化石“小玲珑石”,还有就是这一方有清代书画家瞿子冶刻铭的“竹化石”。这方赏石紫檀底座四周刻满了瞿子冶题刻的铭文:“画竹人家,有石肖竹。对石作画,发眉皆绿。画中之石,竹若为友。石与石交,与画为偶。石非肖竹,肖竹之根。竹从而生,应号石孙。子冶得此石孙吴门市上,制此铭藏之。”大意是,敝人性喜画竹,得到了一块像竹一样的石头,真是一种缘分。对着石头画竹,感觉头发和眉毛都披上了青竹之翠色。画中的石头,配以翠竹为友。画中之石与这块石头相仿,互相作伴。这块石头并非像竹节,而是像竹根。竹子都是从根部长起来的,竹节上生的新枝叫竹孙,这方石头不妨称之为石孙。我的这方石头,得之于苏州古玩市肆上,非常喜欢,所以题刻铭文而收藏起来。从瞿子冶传世的一些书法以及刻铭可以判断,这方石座上的刻铭应该是他亲题亲刻的。
其实,从这方赏石来看,虽然其层层节理颇似竹节,但缺乏竹子的肌理纤维特征,应该是一种沉积岩类山石。不过后来似乎以讹传讹,将此当作了竹化石。如伊恩•威尔逊便视其为竹化石(Petrified Bamboo)——包括有关图录和展览(《怪石》Spirit stones of china等)收录时皆以此为准,并在家中布置时,特意找到了一幅瞿子冶画的竹子相配合,意境高雅脱俗。瞿子冶是晚清的著名文人,工诗文,擅书画,善金石,精鉴赏,富收藏,嗜壶艺,集名士文人艺匠于一身。尤好画竹制壶。据晚清蒋宝龄、蒋茝生《墨林今话》载:瞿子冶“而于画竹,工力最深,纵逸自如,论者咸谓时下第一手。”瞿子冶传世的画作中,以画竹最多。所以说,瞿子冶对于这方像竹一样的赏石情有独钟,完全是可以理解和解释的。
(图片均来自《文人空间》第三辑)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石界
作者:俞莹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