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古代四大名石之中,灵璧与英石经常相提并论,堪称“双子星”,成为了古代(古典)赏石的标志性石种,自宋以来一直被有品位的收藏家视为理想的藏石。英石是最符合瘦、皱特点的赏石,大多瘦而有骨,皱而有范,稍稍有别于灵璧石。明代著名文人收藏、鉴赏家张岱,在为其叔父收藏的灵璧石砚山所作《砚山铭》中曾经指出:“灵璧之产,尤难于皱瘦”。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清代英石(香港佳士得拍品)
英石作为古典赏石之优秀石种之一,宋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咏赞诗作。其中比较著名切题的,应该是这么两首:
 
一首是曾丰的《乙巳正月过英州买得石山》:
 
“吾之好石如好色,要须肌理腻且泽,
 真成入眼轻连璧。吾之好石如好声,
 要须节奏婉且清,真成入耳轻连城。
 闽浙江淮随牒去,岂无一二石佳处,
 终之难得声色具。飞篷今始转广东,
 英石不与他石同。其色灿烂声玲珑,
 小山突兀百千重。万钱得之归自奉,
 稍闲更为山作颂。”
曾丰(1142-1224),字幼度,号樽斋,江西乐安人。南宋文学家。历任赣县县丞,义宁、浦城县令,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生平好学,博览群书,以文章名噪一时。诗中所谓“其色灿烂声玲珑,小山突兀百千重”,对于英石的声色之美和景观石的层理之美作了高度评价。
 
一首是曾几《程吉老抚干以英石见遗,层叠可爱,报之以此》:
 
“几净窗明丈室间,炷香危坐不开关。
 如何密密深深地,忽有层层叠叠山。
 珍重故人初入手,携持使我得怡颜。
 从今石友常相对,世上交游费往还。”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与曾巩同宗。南宋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诗作风格清淡、形象生动,被列为“江西诗派”代表性人物之一。诗中所谓“层层叠叠山”,道出了英石景观山形石层峦叠嶂的深密皴理。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明代《十竹斋石谱》高阳所绘英石
从包括曾丰、曾几两位在内的宋代诗人咏赞英石诗作来看,山形景观类英石似乎更受文人士大夫青睐,包括苏东坡有名的“仇池石”。不过,当时英石的山形景观石,应该不全是阳石,而且多有修治加工,有的可能取自水溪之中。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故宫藏乾隆仿石釉砚山,肌理类似英石
 
如《云林石谱》介绍英石时,称“英州含光、眞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各有峰峦,嵌空穿眼,宛转相通。……采人就水中度奇巧处錾取之。”云云。
 
有的是取自岩洞悬生的石岩,如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在“怪石辨”中介绍,英石“倒悬生岩下,以锯取之,故底有锯痕。大者或长七八尺,起峰至二三寸,亦几案奇玩。然色润者可爱,枯燥者不足贵也。”
可见,至少到南宋时期,所记载的英石的采集地点和方式还完全不同于后世。或者,当时记载有误。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清代白英石(始北山房藏)

 

组合作为赏石的一种演绎玩法,古已有之,其中英石就是较早的一个石种。至早在清代的岭南地区,流行过一种组合石样式,俗称“祖孙岩”,通常都是一大一小的两方石头组合,同一石种,同一底座,山子造型,左顾右盼,大致是寓有尊老爱幼的伦理观,以当地所产的黄蜡石、英石最为多见,传世偶有所见。这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组合石形式,别有意味。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明  白灵璧石  祖孙岩
 
香港苏富比2015年春拍的“奇──当代文人艺术”专场拍卖了一方明·白灵璧石“祖孙岩”(见上图,高62.4cm),该石曾经在2006年5月广东佛山陈村由中国嘉德广东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首届国际奇石拍卖会上拍过,名称为“公孙乐”,标签为清代太湖石,估价1.8-2.7万元,结果流标。九年后重新上拍,估价达50—70万港元,结果以62.5万港元成交。
 
那次首届国际奇石拍卖会,笔者也有幸躬逢其盛,记得200件上拍奇石成交了72块奇石,成交率为36%,成交额为277万多元。这组白色石,究竟是太湖石还是灵璧石,因为不见纹理皱褶,很难判定。我觉得有可能是英石。而且白色英石确实历史上有赋存。因为无论是太湖石还是灵璧石,都是外来石种,只有英石是产自当地(广东英德)的石种,更符合逻辑。后来据英德资深石友郜佩麟相告,当初拍卖时尽管拍卖图录注明为太湖石,但持有者坚称是英石。据说当地原英州府以西约1.5公里处有条小溪产此白色石种,密度比起一般英石要高一些。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清代英石组合“拜石”
类似英石组合的古石,还有一些物证。如收藏家拨云轩旧藏的清代英石组合“拜石”(上图,左高32公分;右高46公分),也是类似“祖孙岩”布局,左小右大,比例协调,肌理嶙峋多变,两面可观,包浆滋润。右方山子呈透漏状,背部有修治痕迹。左方山子仔细分辨更似人物,头部低垂,手部向前作拱,形同作揖状;底座为酸枝木旧座,卷云纹。此组组合石,应该就是米芾拜石主题。这也是米芾拜石组合较早的范例。
 
值得一提的是,米芾拜石为丈(老人)、称石为兄的举止,应该是以石为尊,石头应该在右边才是。因为大体来说,古代以右为尊,如古代士大夫贬官称为“左迁”,形容没有人能胜过的则称为“无出其右”,等等。拜石在右,才真正意味着以石为尊,以石为师。这组清代英石组合,恰好是人物在左,拜石在右。尤其是人物的造型颇为出彩,在古代赏石(英石)中十分少见。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2019广东英石秋季雅集图片
 
其实,古人玩石也赏象形,人物就是其一。所谓万物人为尊。比如,著名园林置石中,就有一些以人物为主题的赏石,如无锡惠山明代顾可久祠的太湖石“丈人峰”、寄畅园明代太湖石“美人石”(乾隆易名为“介如峰”)等等。不过,古代四大名石之中,英石与昆石向来是罕见象形石的(包括修治过的),或者说,这两种石种是不玩象形的。当代亦然。所以,英石若是要组合类似米芾拜石题材的,难度很大。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非洲古磐石与英石组合“拜石”,窦春华藏
 
其实,跨界(石种)搭配也是一种思路。比如,拜石为英石,人物为其他石种,搭配的协调的话,也可以达到效果。如“2019海上石语现代赏石暨小品组合石邀请展”中,有一组“拜石”,是非洲乍得古磐石(人物)和英石(拜石)组合,人物顾盼有神,英石瘦皱嶙峋,两者组合效果非常不错。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灵璧石与英石组合“拜石”
 
本人认为,在“拜石”题材中,拜石以英石最佳,因为英石(立峰)的瘦皱孤高之态,最能体现文人的风骨,也可以说是文人风骨的象征。文人拜英石为师,也有惺惺惜惺惺的意味。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2019广东英石秋季雅集图片
 
需要辨别的是,组合石与组石有所区别。组石可以说是组合石的初级形式,一般完全以同一石种组合,石头之间没有主次之别,也没有特别的主题,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博古架组合。组合石则往往有特别的主题,大多是演绎一些带有故事性情景和场景的主题,石头一般有主次之别。
 
组合石不但可以跨越不同石种,也可以与其他器物道具共同演绎。相比较单品石以及简单的组石而言,组合石更需要一种发散性思维和艺术化创作,需要借鉴和运用艺术创作的原理和技法,融会贯通,别开生面。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2019广东英石秋季雅集图片
观赏石组合,最常见的就是小品石组合。因为小品石由于体量过小(一般最大尺寸小于20公分),在展示的时候往往不够显眼,而组合则具有放大延伸扩展的作用,使得小品石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和场景得到展示并达到最佳效果。另外,小品石往往可以在不同主题、不同场景、不同组合中灵活搭配,一石多用,这也迥然不同于一般标准石的固定配座。
 
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2019广东英石秋季雅集图片
 
组合石的审美和评鉴,至少有三项要素,缺一不可,那就是艺术美感、形成难度和主题演绎,也是艺术性、科学性、人文性三者的有机统一。小品组合石的异军突起,虽然是对于传统赏石定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但无论其如何求新求异求变,还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还是遵从或是取法了传统(诗词书画)艺术创作的灵感、规律和模式,包括主题的选择。相对来说,象形石是小品组合石中最多见、最出彩和雅俗共赏的,英石造型以景观或是抽象多见,少见象形,做组石容易做组合较难。组合石可以考虑与其他石种搭配,可能更为出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俞莹:英石的传承与组合创作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36669.html

(1)
上一篇 2020年5月20日 上午9:51
下一篇 2020年5月22日 上午9: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