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例子:我们今天最常见的小品组合题材应该就是“春夏秋冬”了。这种组合一般是四块石头,分春、夏、秋、冬四景。很定势,玩不出太多新花样来。《石画记》里虽然也用这个主题,但比单纯的四景又要更有趣些。
其中阮元之子阮福所集的一套四季组合最特别。它由四块大小相近的大理画面石构成,春日的画面是“春山睡绿,湘烟叠叠,烟痕宛然有欲销之意,用子厚句题之曰‘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题名为《湘烟春霁》。夏日则为《溪云初起》,秋日为《华岳秋晴》,冬日为《寒江雪浪》。既是独立的四景,也是分镜的诗意。
不过到这里,还可说是常见思路。接下来收藏者就写诗将这四种景色串成一篇“游记”。原来这不单是四种美景,更是他青年游历时的故事。分别是春天在华阳乘船,夏天在端溪避暑,秋日登高挹爽,还有在自己家乡的金焦山看惊涛拍矶的场景。转眼一望,此时已随父迁居云南,四季如春,再也见不到当年的霜雪。心中固然想把那些场景画出来,可惜绘画并非他所擅长的东西,所幸得到了这四个石头,能让他重温当时的美景。
那个年代没有相片,更没有视频。而且就算能画,也画不出脑海里那种连续性的、抽象意态的美感。这四块石头的虚幻之美,代替了“相片、视频”的功能。串在一起,又变成了自己生平的“回忆录”。
如此一来,组合就不止是画面的组合,也是人生轨迹的相簿,比起徒有形象的组合,要耐人寻味得多。
另一件有趣的组合叫做《四雨图》,这是现代赏石比较罕见的主题了。既然叫做《四雨图》,那么描写的自然是天地间四种不同的雨:
“其一曰层山烟雨,具叠嶂之势而皆为烟雨所罩。”
“其二曰晦岩雷雨,乃高岩书晦乌云下垂如有雷雨。”
“其三曰霞天急雨,山外霞色不透山内,则白雨斜飞痕痕迸露。”
“其四曰翠峰疏雨,上方峰色晴翠,峰腰则疏雨下注,洒淅有纹。”
这种思路简直清奇动人!烟雨、雷雨、急雨、疏雨,看似都是下雨,然而快慢、轻重、大小截然不同。现代的组合,组的多是静态形象。但这一组,组的是“动态”,是不同的“力度”,这就显得很别致了。同时这个组合又有一个隐含的主题在内,就是下雨时的山峰。烟雨对应层山,雷雨对应高岩,急雨应照山外霞光,疏雨对比峰顶晴光。四雨对四峰,味外有味,趣上增趣。
同样别致的还有《晓色月色图》,这两幅画面出众处在颜色。
“晓色”指的是石头画面上春天晓晴的初白色。这种白色不同于惨白或者纯白,它略有灰的调子婉转地过渡成朝霞的红色,让人想到含着水汽的早春天边的晴光;而“月色”指的是画面石中“白色带淡黄之色”,这种黄色比明黄更淡、更羞涩,恍如宋词里写的“满地淡黄月”(这月色二字捉摸不定,就是有心绘画,也难以落笔)。
如果说今天我们常常看到的“十二生肖”“春夏秋冬”“米芾拜石”等组合,其实集的都是形象,那么这套组合集的就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气氛”“感觉”!以初日对应初月,果然如收藏者所言:“静气向人”,真是无上妙品。
中国历来有“诗是有声画,画乃无字诗”的说法,诗情与画意是相近的,都在传递被提炼了的情绪。而石头比诗画更妙的地方,在于它落笔无痕,特别抽象,也特别概括,有时竟能一网打尽诗画所要传达的意趣。
一组《肖“宋四家”画》中的宋四家,指的并不是书法里的宋四家,而是像宋代的王诜、范宽、夏圭、马远四位画家的作品。此四人都擅山水,而这四块石头恰好也是不同画法的山峦图景。于是收藏者想起了一个巧点子。明代人不是喜欢裁剪宋画的局部图像,然后编成集锦小册么?那么我也将这四方石头编成我的集锦小册,盖上印章,成为一组。这种玩法,又像诗册,又像画集,还是石头组合。诗、画、石三者联袂,文化属性的溢价大大提升!
除此组合外,作者还有《集诗画册十二幅》(这便不光是仿古人画了,还有仿古人诗句当中的意境)、《仿古山水小册十六幅》《仿宋元八家四时集锦八幅》……
有人说过,好的组合石要1+1大于2。那么更有故事、更有寻味空间的组合,可能使玩味空间指数性增长。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只可以收集千篇一律的老套主题,我们也可以集出自己的“回忆录”,集自己的“名人画册”,集一种动态的对比,甚至集“自己对于流动情绪”的感悟……虽然赏石并不是以“仿古”为上,但这些传统文人的好点子,传承到今天,或许依然能给赏石爱好者们一些有趣提示。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宝藏杂志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