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
-
谈石说艺|古代赏石有“四大”,瘦皱漏透称典雅
不知道从何时起,古代赏石有“四大名石”之说,流传甚广,但至少是现代的说法。所谓“四大名石”,一般是指太湖石、灵璧石、英石和昆石。这四种赏石都是以瘦皱漏透为造型结构、以抽象审美为取向…
-
俞莹: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赏石是在何时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 对石头的这种挚爱,只有中国才有吗? 一般认为,我们赏玩石头,至少从唐代就已开始,而达到高峰,且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则应该是在宋代,确切地讲,是…
-
【名石品赏】“马上封侯”戈壁石
内蒙戈壁石无疑是当代赏石最具代表性的主打石种之一,其质色形纹都有独到之处。不过,真正能够在质色形纹四要素“全面发展”的也是少之又少。这方内蒙戈壁石“马上封侯”(宽16公分,高12公…
-
印山拓石:我从未停止过与自己奔跑
越美的事物,越会人人都会体验到。不知什么时候我是第一次体验到美,依稀记得做了一件臂格,雕刻一件海螺,做了一件莲蓬。 也许当时的感觉和“漂亮”“可爱”“心情舒畅”“有趣”“高兴”“温…
-
秦明兴:“简”的联想
关于“简”:过去的,想到了明式家俱,结构简洁,视觉明快,线条流畅。 现在的,自然联系到了为石配座,尽管有些不搭,却也原理相通。许多底座花里胡哨,复杂过了头。胶水沾石业已形,现又发展…
-
【谈古说今】明清版画观奇石
此次沪上重阳节“嘉佩乐雅集·中国赏石座谈会”,老友丁文父的一席话,让大家心有戚戚焉:“多年的研究使我意识到,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证据本身有很严重的问题。……证据不可靠,什么研究都谈不…
-
顾村言:赏石的人格精神
编者按:顾村言先生主持澎湃艺术评论多年,向来以学术公器,为艺林发声为己任,颇具影响力。他重视传统,正本清源,对当代赏石寄予厚望,认为:赏石文化拓展开来是很大的话题,重新梳理其源流,…
-
东石:对岩石的思考
编者按:克雷格·伊斯顿博士(东石)是新西兰出生的艺术家和作家,自90年代,他的作品广泛展于澳大利亚以及国际各地。从2012年起,伊斯顿成为了中国的常客,并获得了墨尔本大学VCA的博…
-
谈瀛洲:中国文人为什么喜欢石头
编者按:谈瀛洲教授为著名作家,他的新作《人间花事》从花木谈人寓理,意味隽永深长。他面对石头所提的问题,和聊到的石头和花木的关系,似乎没有明确的结论,但读后有所收获的感觉却又是十分明…
-
【诗赏雅石】铜峰观想
幽光自敛老磨铜 拓尽千峰铸岳嵩 错落云阶屏砚侧 氤氲旧梦笼崖中 博山在望思沉水 鼎籀常摹蓄古风 卷罢长吟琴鹤静 从君寄畅邈苍穹 高45公分,宽22公分,厚16公分。陈年石居藏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