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石迷
-
谈石说艺|从实用到清赏,“黑马”陈炉石成功逆袭
陈炉石“老子”展览现场 前不久在首都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石非石·中国艺术生活展”,引发了艺术界和赏石界的极大关注。此次展览1200平米的展场,仅选展48方赏石精品,涵盖了二十多个…
-
水石十二品 | 日本水石2019年度展撷英(中篇)
第二部分:象形石部 当我试图从本次水石展览中选出十二枚水石来呈现水石审美的意趣时,我刻意将象形类的小品石放到了这第二部分来。就中原因,多少有些“逆流而上”的“野心”,想对当下的“山…
-
【山寺桃花】石后·石语(四)
以瘦皱漏透为美,以丑为美,是古人赏石的一种高度。确切地说,高无再高。 古人以瘦皱漏透为美,以丑为美,更多是古人超越物的存在后精神上人格之美的回光返照。是古人的含蓄和隐逸,内敛和寄托…
-
赏石艺术的审美疲劳:赏石是“触觉的”艺术吗?
赏石不仅属于视觉和听觉的艺术,更为独树一帜的是,赏石还属于触觉艺术。中国人从亲密接触赏石中获得的愉悦与从视觉或听觉中获得的愉悦在精神层面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人从唐代起就注意到赏…
-
张卫:翻身,在百万千万时代
【编者按】这是十二年前张卫老师关于石市发展规律的一篇系列文章,最近又做了一次修改。此文具体、全面、深刻地剖析了市场,总结了石市的发展规律。石市发展到今天,基本与文章分析判断没有太大…
-
李昌银:建构中国赏石理论的意义
建构中国赏石理论的意义 (观象博物馆理事长 李昌银) 建构中国赏石理论,对赏石实践有指导意义 目前的石界,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审美取向过于单一,过于集中于象形与所谓的传统,集中…
-
何以“石非石”——后“石非石”时代的思考
随着石非石大展帷幕的徐徐落下,各种诠释和解读展会、展品的声音不绝于耳,其影响力的震荡波肯定会持续点燃石界的热情。褒扬溢美之词固然令辛苦付出的主办方欣慰,但冷静思考仍显尤为必要,如何…
-
厚土生莲——石非石大展管窥
异彩纷呈的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在国家大剧院盛大开幕,引来众多赞许的目光,观罢感受良多。策展人的苦心孤诣,众石友的鼎力支持,交汇于此,迸发出许多让人动容的看点。标新立异的置景布局,…
-
【谈古说今】自古美石价不菲
央视鉴宝节目 2004年2月,笔者作为鉴定专家应邀参加央视二套“鉴宝”节目,将一方天书有红色行草“寿”字的黄河石评估为38万元。这也是首次在“鉴宝”节目中对于图纹石(文字石)精品的…
-
庭院深深 赏石以礼——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观感
暮春四月,京城繁华,在颇具时尚外观的国家大剧院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石展如约而至。那神秘的大门推开之后,一股静谧幽邃的气息扑面而来,于是一句诗词油然而生,“庭院深深深几许”。朴拙的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