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奇:赏石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赏石艺术的形式内容

文/赵德奇

 
一、形式与内容赏石理论的现状
观赏石可以成为艺术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观赏石的鉴赏必定要涉及主题与形式问题
所谓:“主题内容”和“艺术形式”,常是多年来分析赏石作品的法宝,以这种点评鉴赏的文章成了典范格式,而主题的过渡联想成了鉴赏的通病,以致于,此类格式常被用来复制和粘贴。
而当代涌动的新思潮认为:形式决定了艺术本体可视性的存在。
本文认为,形式的完美程度决定艺术品的品位高下。米芾的漏、瘦、透、皱,为什么都在说形,包括他的书法实质也是形的演绎,只有符合了这些形式的要求,才能成为传统石的艺术品。
想一想老祖宗为什么把漏、瘦、透、皱的形式决定了某方石头是否为传统意味的艺术品。
 

赵德奇:赏石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俞莹藏

而现代赏石中的色、质、形、纹也是美学意义上的形式美,柳州的摩尔石便是由形式决定其是否为艺术品的典型代表。
 

赵德奇:赏石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黄云波藏

所以,仅仅能看懂像什么的眼光,对于赏石来说还远远不够。
二、形式是个什么东西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如画面石中的构图、线条、意境、意象、情绪,及小品组合所反映的故事意韵等;
二是外形式,如观赏石的石形、底座式样及比例,小品组合中所选的造型,位置的关系、比例及颜色等,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
形式的整齐与参差、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主从与重点、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渗透与层次、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多样的形式统一,充份地表现形式美。形式美决定了品味的高下。这就是形式和形式美的意义。当然了形式胡里花哨、石头牵强附会那就另当别论。
三、赏石形式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当下观赏石的鉴赏鉴评中普遍的问题是,以为写篇美文再套个主题便可名播天下。
赏石理论文章中也少见有关于形式问题的论述。朋友有方像狗头的石头,写了篇鉴赏文章,从二郎神写到哮天犬,洋洋洒洒一千多字,他认为文章为狗头找到了主题,提高了石狗的品味,标了个高价,我眼拙看不出与二郎神有什么关系。
我认为,鉴评一方观赏石艺术品味的高下,可着重在形式美的两个部分着手赏析,一方面从色、质、形、纹、声等感性材料的角度上论长评短,另一方面从观赏石天生的外形长相或内在图案上,在整齐与参差、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重点与主从、过渡与照应、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布局与层次、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等方面论优评短。
四、 本人对赏石艺术形式问题的理解与探索,与石界同仁共勉。
 

赵德奇:赏石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赵德奇藏

 

该作品先从形式美的感性材料表现出来的色彩、线条、形状上选择了着黄色古装衣袍的象形男女风砺石和马料花瓶,红色珊瑚小花。
参考了插屏镶嵌的手法和工艺。并由这些感性材料的颜色,来决定底板生漆颜色的走向并与之相容、反差与和谐。再考虑这些参与组合的感性材料之间的规律关系,如:人物间的距离、花瓶与人物之间的主从关系、外围的尺寸与长宽比,印章的大小位置与画面轻重的关系,词句的内容及所刻位置与字体的大小等,这些感性材料内外形式完美的程度,决定了这幅观赏石组合画品位的高下,现在再审视后发现,还存在着许多的遗憾。
当下的赏石界不缺鉴评师,也不缺价格评估师,但缺少赏石艺术评论家、批评家。当然,评论家如缺了公德也会造成艺术的不公。
总之我认为,一方观赏石是否能成为艺术品,与它表达的内容无必然联系,与它完美的形式有必然联系,甚至,形式可单独地成为艺术品。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875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1月1日 下午10:13
下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下午9: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