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琴棋书画图罐”展览现场

上海博物馆二楼中国古代陶瓷展,在陶瓷馆边上还有一个小区域是暂得楼陶瓷馆,里面陈列的百余件古代瓷器,均为已故香港瓷器收藏大家、暂得楼主胡惠春先生(他也是香港著名“敏求精舍”收藏雅集的创建人)捐赠,常年展示,从未调整过。其中不乏重器精品。如“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琴棋书画图罐”就是一件。

这方青花图罐,似乎没有见到同样者,极可能是仅此一件。宣德青花之釉料呈色,达到极致顶峰,其青花的原料氧化钴大多来自波斯,多有墨点和晕散现象。这件宣德青花罐发色比较素雅纯净,青中带黑,少见晕散和墨点。纹饰画意还多少残存着元青花罐的痕迹,颇为繁复,从上到下有四层纹饰,分别为波浪纹、缠枝莲纹、人物纹、蕉叶纹,层次丰富,发色素净。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宣德青花图罐纹饰繁复

人物纹是主体,共分四组,描绘了仕女在庭院中的场景,类似宫廷仕女画的画意,线条生动,神采飞扬。主人公分明是两位贵妇人,还有一位侍童,两两相对,分别是操琴、弈棋、读书、品画场景,也就是所谓的琴棋书画“四艺”。其中,操琴场景为两位女主人,弈棋、读书、品画场景均为一主一仆。品画中的画作,依稀是元代画家倪云林的山水画意。不过,通常“四艺”之中的“书”,是指书法,这里换成了读书。后世有关“四艺”之图绘,有的就沿用了此构图。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宣德青花图罐操琴场景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宣德青花图罐弈棋场景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宣德青花图罐品画场景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宣德青花图罐读书场景

“四艺”之说,至少在唐代就有了,如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何延之《兰亭记》称:“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不过,绘之于图,似乎还是在宋代以后;绘之于瓷,此件图罐当为首见。旧时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名门闺秀都要精通琴棋书画,这个图罐所反映的,正是这种情景。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宣德青花图罐太湖石纹饰之一

有意思的是,这组琴棋书画的四部分场景,虽然有围栏相连,但分别被四方高大的太湖石巧妙地隔断了,既可以独立成景,也可以连续来看。庭院置石,被赋予了障景隔断的功能。这四方太湖石,上锐下粗,不是云头雨脚的类型——说明当时似乎还没有流行云头雨脚类型的审美,更像是树干叉枝样式,线条较硬,棱角分明,富有装饰意味,但具备了瘦漏透的特征,尤其是孔洞十分醒目,每方石头大概都有八九个孔洞,洞中有孔,不能一览无遗。而且,没有一个孔洞是正圆的,或是椭圆,或是长圆,别有意味。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宣德青花图罐太湖石纹饰之二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宣德青花图罐太湖石纹饰之三

记得清代康熙年间园艺家、鉴赏家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描述小山的审美时,就曾经明确强调:“石眼忌圆,即有生成之圆者,亦粘碎石于旁,使有棱角,以避混全之体。”可见,这种对于奇石孔洞形状不求全圆的审美观念,早在二百多年前的明宣德年间(1426—1435)就已经有所反映了。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宣德青花图罐太湖石纹饰之四

不但如此,以后各种制作成工艺品的奇石纹饰形象,无论是造型轮廓,还是孔洞肌理,都与这件青花图罐所反映的奇石形象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这件青花图罐,堪称“祖本”。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代山形青玉笔架(安徽博物院藏)

奇石形象反映在绘画上比较早见,至少在唐代就有了。不过,奇石形象反映在瓷器上,应该是明代以后了,这件宣德年间的青花图罐,很可能是最早的一件,也具有特别的意义。虽然奇石看似是庭院之中的点景之物,但它确实非常抢镜,既有装饰意味,又能起到障景和屏风的实用功能(石屏),而且能够与琴棋书画“四艺”分庭抗礼,称得上是登堂入室了。

明代宣德、正统年间,宫廷画家谢环曾经作有多幅人物画作,其中就有描绘有庭院乃至案几赏石的形象,不过,他笔下的奇石形象,更多是属于写实的,其荦荦大者,如《香山九老图》、《杏园雅集图》等,成为赏石文化史的重要史料。至于这件青花图罐上的奇石形象,更多是带有装饰意味的写意之作,也是对于古典赏石形象的一种艺术提炼,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明代谢环绢本设色《香山九老图》长卷局部(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谈古说今宣德瓷罐赏奇石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217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3月1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3月3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