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中国文人士大夫一向有藏石赏石爱石的传统。

 

在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传说和佳话,正典史籍中也屡有赏石的记载。

 

在收集整理这些赏石典故时,笔者惊奇地发现:

这些典籍记述的赏石故事里所涉及的藏石,几乎全是小品石,它们或尺许,或盈寸,鲜见有体大量重者。

 

现撷其几例以飨石友。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南唐后主李煜不仅是帝王,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除爱好文学、音乐、书画之外,还爱藏石赏石。

 

据传说李煜收藏了很多怪石,有不少是灵璧石。

 

其中有两块灵璧石是他最钟爱的,几乎每天都要鉴赏、把玩,爱不释手。

 

其中“灵璧研山”是李煜之最爱,书画之用,鉴赏之玩,时刻不离其左右,为李煜终身相伴之石。

据宋人蔡绦撰《铁围山丛谈》记:

南唐后主李煜有奇石“灵璧研山”,经长愈尺,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高者名华峰。参差错落者为方坛,依次日岩、玉笋等,各峰均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津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久不燥,左右则引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研。

 

李煜十分珍爱,在兵临城下、江山易手之时,仍痴迷“国破石头在”,宁愿当俘虏也舍不得丢下石头逃命,终成囚虏,真可谓不恋江山爱美石。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米芾,米元章,好古博雅,是一个刻意文词,不割袭前人语,经奇蹈险,要必已出,以崖绝魁垒为工的书法艺术家。

 

他一生爱石,拜石为兄,被奉为石痴。

 

他有一块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小石,是这样得到的。

 

据传说在米芾新婚之夜,其夫人李氏将此石作为传家之宝赠送给米芾。

为什么米夫人有此宝贝呢?原来,李氏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后世之孙。在相赠时约法三章“不得将此转送于他人”。

 

米夫人之所以将此石送予米芾,原因有三:

其一因米芾爱石如命;

其二,因米芾是书画家,对其可赏可用;

其三,灵璧石是恒古不变之物,象征夫妻恩爱永恒。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米芾从夫人那里得到的这块小石是什么样的小石呢?

据清人陆煊著《梅谷偶笔》记载:

米海岳研山,余获见于清吟堂高氏。径约八寸,高半之。为峰六。右第一峰曰玉笋,突然耸峙,上有洞穴,微类笋形。玉笋之下为方坛,下隘上广,方平如砥,如可坐而游者。一小峰附其下,势凹若拱揖。中一峰,高四寸有奇,如卷旗,如张伞,曰华盖。稍下为月岩,圆窦相通,非人力可及也。其左之第一峰,连陂陀而起,如人伛偻;第二峰则巃峻离立,高不及三寸,而有数十仞之势;第三峰与华盖相连,岗阜朴野,是名翠峦,龙池出其下,幽深无际,疑有潜鳞。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少许,逾旬不竭也。下洞在方坛之趾,上洞据华盖之麓。下洞三折可通上洞。试滴以水,果曲折流出。疑其中有避秦世界,尤令人神往矣。其色深黑,光莹如玉,千波万皱。

我们把这里的描述与后主李煜的“灵璧研山”的描述进行对比,再结合米夫人是后主李煜的后人的传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此“海岳研山”实是后主李煜之“灵璧研山”也!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宋徽宗时期,米芾和朝廷书画院博士蔡京是同窗。

 

经蔡京介绍,宋徽宗召见了米芾,见米芾书画超群,字里行间处处显露出横溢才气,将书法的意趣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受宋徽宗的赏识。

 

两人一见如故,爱书画,喜赏石,情投意合,虽为君臣,实为行影不离的挚友。

 

宋徽宗为能使米芾常陪伴左右召米芾为书画学博士赐于便殿,免去蔡京书画院博士之职。

一日,米芾酒后与宋徽宗谈论灵壁石,一时高兴便将其妻所赠定情之宝“灵璧研山”示于宋徽宗观赏。

 

宋徽宗观后十分激动,米芾看宋徽宗有索石之意,遂装醉卖傻,趁其不备,突然从徽宗手里夺过来,抱在怀里不放,并哈哈大笑。

 

宋徽宗无耐只好说了句:“活像个颠子”。

 

这就是“米颠”的由来。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宋徽宗没有得到“灵璧研山”心里闷闷不乐,召见了蔡京,让其说服米芾相赠“灵璧研山”,米芾不从。

 

蔡京是宋朝出名的奸臣,对米芾软硬兼施,在无法奏效的情况下,便以王羲之的“鹅”字相换,米夫人便以一罐大头菜相送。

 

蔡京无奈之下便将此罐大头菜伪装成“灵璧研山”送于宋徽宗,栽赃米芾有欺君之罪,将米芾投入大牢。

 

又用王羲之“鹅”字作证据,诬告米芾思念前朝,有谋反之罪,以杀头相威胁,让其交出“灵璧研山”。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一边是石头,一边是人头,一心不能顾两头,丢了人头也保不住石头。

 

虽然米芾对大头菜及王羲之的“鹅”字在宋徽宗召见时讲明了原由,但宋徽宗得不到“灵璧研山”还是不能放了米芾。

 

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米夫人手捧“灵璧研山”直闯金殿,献于徽宗皇帝。

 

米芾悲痛欲绝,为能再与心爱的“研山石”多亲近一会,求宋徽宗让其用“灵璧研山”写书法一幅。

 

于是,米芾将“灵璧研山”放在供案上对其三叩九拜,道:

“深山里灵石一块,天地间混沌一砣。白云深处悠高卧,洁身自好引墨为歌,浓淡干湿变五色,纵情四海挚山河。”

怪怨自己将秘宝示人,才卷进是非网。

 

拜毕,奋笔疾书,写出了《研山铭》:

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

 

它是米芾赞美灵璧石的诗篇,是流传千古的诗书佳作,只可惜的是后来东流日本!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据说米夫人献的这方“灵璧研山”不是送给米芾的那一方,而是另一方,其形大致相同,所以米芾与宋徽宗均未发现,才两全其美。

 

后来宋徽宗将米夫人献的“研山石”及米芾用血泪书写的《研山铭》强纳入宫锁入九禁。

 

一块“小石”牵两朝兴衰,系君臣之命,可是千古绝唱了!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徵宗爱石还可从另一记载看出,据明·林有麟《素园石谱·御题石》记载:

“大德初,广济库出售杂物有一石,小峰长仅六寸,高半之,玲珑秀润,所谓胡桃纹、沙坡、水道皆有之,山峰之半有圆白小月,莹然如玉。徽宗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略无雕琢之痕,真神物也。”

 

宋徽宗此方灵璧石亦或是米夫人替代的那块“研山石”。

 

想来徽宗是知“灵璧研山”不可强求的,有如杀人而夺其爱,不如退而取双全。

 

若那徽宗不知有假,难道米芾亦不知其真?

 

宋徽宗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口碑不错的皇帝,若此臆想为真的话,“赏石如其人”也算是得以验证了。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古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喜爱“小石”,今人之喜爱也是比比皆是的。

 

中国灵璧石赏石理论大家、钟馗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孙淮滨先生撰文《灵璧石文化琳锁》中云:

中国文人高士,格高志远,以造化为灵。其文房用具,扬弃人工,涵摄大化,自然山石为其崇尚。砚山、研屏、笔格、镇纸之属,多假与灵璧小石。

 

一方小石,

虽片掌之大,却蕴万物之象,

虽一拳之小,尽藏千岩之秀。

 

闲暇小坐,工作之余,商旅途中,

手握一方小石,雅致怡情,悦心健体。

岂不美哉!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坊间素有用此说。

 

文人爱赏小石,

赏小石者,亦非定为文人

非“文人”亦见赏小石者多矣。

是为说明,以防谬传。

 

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宝藏杂志):文人赏石,以小见大。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856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5月3日 上午8:47
下一篇 2022年5月10日 上午9: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