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隐龙:不忘初心,奇石不是被任意包装打扮的商业模特(一)

现代赏石己经远离了古文人的人文雅兴,越来越商业化,世俗化,形式化,多元化。新的赏石理论不断出现,新的观念也层出不穷。尤其小品组合,沙盘置景,雕花刻座等赏石工艺出现后,“奇石观赏石的素材”,“奇石是低级的原材料”,“自然界根本没有天然艺术品”,“观赏石是赏石家的作品”,“奇石不等于雅石”等奇谈怪论时不时的冒出来。“创作”,“作品”等词语在赏石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对奇石包装的风气也越来越盛行。走到展会上去看看,暄宾夺主,画蛇填足的展品比比皆是……

李隐龙:不忘初心,奇石不是被任意包装打扮的商业模特(一)

不可否认,商业化赏石是当代石文化的基本特征;队伍的庞大难免形成赏石风格的世俗化、形式化;成员的庞杂也必然导致赏石观念的多元化。本人不是提倡复古主义者,但赏石迟早也要回归理性,回归于文化,任何新理论的提出都必须要经得起推敲和历史的检验。鉴于此本文特就有关问题谈谈看法,算是抛砖引玉,不同见解欢迎争论。

一,天地间到底有没有天然艺术品

有人认为奇石不是天然艺术品,并认为天地间都是没有诉求的自然物,根本不存在什么天然艺术品。但照我看来自然界天然艺术品比比皆是,比如人体结构,比如奇花异草,比如森林动植物,比如海洋动生物等等等等,可以说举不胜举。也可以说,自然界一切给人们带来美感的自然物,一切人类做不出来的天雕神艺,都是天然艺术品。为什么许多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要来自于自然?为什么我们经常形容某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为“巧夺天工”?这些恰恰说明自然界存在着“天然艺术”,这种天然艺术远远高于人类艺术,并且是人类的艺术之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比如随便找一个自然界的艺术品你人类都创作不出来,那怕是一片树叶,一个雪花……

李隐龙:不忘初心,奇石不是被任意包装打扮的商业模特(一)

自然界有大量的艺术景物在深深的吸引着我们。我们也经常赞叹自然界某种景物的神奇性为“鬼斧神工”,指的就是它的美和它的艺术性。自然景观云南石林是不是天然艺术?桂林山水是不是天然艺术?黄山松、泰山石是不是天然艺术?你若认为这些都是景观不是艺术,那么它是不是自然美?自然美中有没有艺术性?如果这些没有艺术性,那么画家的创作灵感又来自于何处?……这些难道不都是说明自然界本身就存在大量的天然艺术,并且其艺术性要远远高于人为艺术吗?事实上自然艺术也的确高于人为艺术,比如石皮的包浆,人为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它的天然水平。

李隐龙:不忘初心,奇石不是被任意包装打扮的商业模特(一)

“天然艺术品”这个词语本来就是加了限制的借用词,也是为了与人为创作的艺术品区别开来。百度上也是将艺术品分为天然和人为两种类别,说明社会是认可这种说法的。艺术品是人的杰作,凡有正常思维的人都知道。而奇石是天地的杰作,所以人们习惯将奇石称为“天然艺术品”。

天然艺术品就其经济价值来讲也许永远高不过人类艺术品,但其艺术价值却要远远超过人类艺术品。非要把天然艺术品改造成人类艺术品,虽然是商业需要,但确是对天然艺术的破坏。君不见自然界的许多艺术景观变成旅游景点后,大量的人为建筑成了大煞风景的败笔。奇石包装也不过如此,而且还是赏石文化的倒退。

李隐龙:不忘初心,奇石不是被任意包装打扮的商业模特(一)

二,赏石活动有没有其规律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活动都是有规律性的,赏石活动自然也不例外。那么什么才是赏石活动的规律呢?纵观每个赏石全过程,都是发现奇石在前,表达奇石在后。因此,“石奇在前,人赏在后”,就是 整个赏石活动的基本规律。所谓石之“奇”,即指表现在奇石上的艺术价值。所谓人之“赏”,即指人对奇石艺术价值的肯定和表达。这个规律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人对奇石艺术的发现阶段;二是人对奇石艺术的表达(展示或演示)阶段。

有人说奇石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天生的,一次是人给的。也有人说“天生奇石,人赋妙意”。这些说法恰恰进一步揭示和证明了赏石这种活动,客观上存在“石奇在前,人赏在后”的基本规律性。这个规律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永远无法改变。赏石基本规律的发现,对我们研究中国赏石文化,具有指导意义。

李隐龙:不忘初心,奇石不是被任意包装打扮的商业模特(一)

赏石首先是发现的艺术(包括打磨石,切片石),这是赏石活动的第一个阶段。赏石者的发现水平是有高低之差别的。发现水平高低的差别又决定了奇石艺术水平的高低之差别。所以不是每块石头都是奇石即天然艺术品。既便是奇石也有普品与精品之差别。但赏石人发现水平再高也只是发现者,而不是创作者。

所谓发现,其实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读石”;所以 ,赏石的第一步就是读石。而所谓“读石”,就是要提练提炼出奇石上的艺术主题或艺术形式也即奇石的艺术价值。诚然,读石水平是因人而异的,水平有高有低,但无论怎么读,都不能改变石之奇本身的造化。就好比人们读一部【红楼梦】,一百人可能有一百种解读,但都成不了曹雪琴。

李隐龙:不忘初心,奇石不是被任意包装打扮的商业模特(一)

张卫先生《雅石是“天人合一”的艺术品》的文章提出了许多非常新颖的观点,读来很是迷惑人。但经仔细阅读后发现,通篇绕来绕去并没有脱离“石奇在前,人赏在后”即先发现,后表达的基本规律。只不过变了一些说法或者说变换了角度的认识而己。此外文章中关于“立意”、“创作”的说法是偷换概念,根本经不起推敲。同时“雅石”与奇石的区别也占不住脚,因为奇中有雅,雅中有奇,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就好比我们的左手右手都是手,只不过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不过文章开头己经声明,是应某拍卖平台找理论依据,作为商业目的本也无可厚非。因为商业活动需要包装,需要炒作,甚至需要忽悠。倘若是给石界人指道,实不可取。

李隐龙:不忘初心,奇石不是被任意包装打扮的商业模特(一)

三,赏石活动中有没有人的创作

赏石又是一种表达艺术,不过这种表达主要表现为对奇石艺术的展示(以单品石为主)或演示(以置景及组合石为主)的方式和手段上。由于奇石资源的越来越匮乏等原因,过去赏石大多以展示为主,现在发展到以演示为主,水平也不断在发展并提高。人们的展示或演示水平和技能是有高低的,从而在演示技巧上也就使人有了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即创造性。不过,不论赏石人的展示或演示技巧多么高超,都是紧紧围绕奇石之“奇”在进行,若是没有了奇石之“奇”,一切一切的展示或演示方式和手段就都成了无用武之地。

对奇石的展示或演示技巧的确给了赏石者一定的发明创作空间。因为历史上第一个给奇石配座的人就是一种发明创作。不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发明创造仅限于在展示和演示方式和手段上,并没改变也改变不了奇石的天然艺术性质。所以,人的创作只能是在赏石活动的第二个阶段,也即表达阶段才能发生。并且创作的只能是展示或演示的方式和手段即赏石工艺或赏石空间,并不是奇石艺术的主题内容或艺术形式,这一点必须要弄清楚。

李隐龙:不忘初心,奇石不是被任意包装打扮的商业模特(一)

艺术品的创作必须是艺术家们先构思艺术内容或艺术形式,之后再亲自动手制做出艺术作品。而赏石这种活动最多是通过读石发现,来决定奇石艺术价值的高低,之后再决定是否值得表达和怎么来表达。之间并没有动手制作奇石艺术内容和形式的活动,显然这不能称之为创作。既便有人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立意”或“为我所用”也并不等同于创作。当然,有些艺术品的创作,的确是利用了自然原始材料作为素材为艺术家所用,比如根雕,盆景,包括玉石雕刻等等。但它们都有对艺术品的内容或形式亲自动手制做的过程。而对待奇石我们既不能象树根玉石那样任意雕琢,也不能象盆景那样随意扭曲。那么,人们除了在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即赏石工艺或赏石空间上有一些主观创作活动外,在奇石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上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创作的权力。 所以,关于“天人合一艺术品”的提法,能否在中国赏石文化历史上占得住脚,现在谁也无法定论。(本人在过去的文章中也曾有此类说法,现在看来不妥。)此外,我并不反对“宝马配雕鞍”,精品石配精致底座也是应该的,“人靠衣衫马靠鞍”嘛,但总不能给宝马配了雕鞍,就连马一起说成是“天人合一”的艺术品吧。(未完待续)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8188.html/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18年6月3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8年6月5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