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灵石”天下名

上海沪太奇石文化城附近有条灵石路,临近又有个大宁灵石公园。所谓“灵石”,都得名于山西晋中市灵石县(大宁得名于附近大宁路,也是根据山西临汾市大宁县而来)。

山西灵石,其县名得之于一方隋代奇石,而且这方奇石至今尚存。这也是少见的赏石故实。

记得十年前的暮春,在太原参加“黎氏阁杯”山西第四届赏石文化博览会,组委会安排去百里之外的灵石县王家大院参观,得便去拜访了这方久仰而未曾谋面的“灵石”。在县城新建的灵石文化艺术中心,有一处天石呈瑞园,以“灵石”为主景,配以涌泉、灵石亭、绿地广场等。“灵石”被置于亭中,十分醒目。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山西灵石县灵石文化艺术中心安置的”灵石“

“灵石”正视似碑碣,侧视如靠椅,石表呈黑褐色,黝黑似铁,遍布孔穴,局部因久经抚玩呈包浆光泽。顶厚30厘米,底厚170厘米,体积2.4立方米,重6.8吨,据称为国内第二大铁陨石,仅次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铁陨石(1898年发现于新疆阿尔泰地区,现存放在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又称“银骆驼”,长2.58米、宽1.89米、高1.76米,重30吨),当地百姓尊为神石,据说有“镇水灾,捍城垣”之功效。每逢仲秋佳节,乡民扶老携幼前往焚香膜拜,祈求平安。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灵石”之局部

知道灵石的故实,还是在二十年前。当时,我参与主持编纂《中华古奇石》画册(主任编委陈瑞枫,余为执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版),其中收集了各地园林古石近150方(组)。了解到灵石的信息后,十分惊奇,当时因为交通不便,便由出版社联系了灵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供照供稿,将“灵石”收录其中。“灵石”当时供置于灵石县城北门外八角亭中,供稿者定为隋代铁陨石。当时据取样化验,确认“灵石”为铁陨石,硬度5.5-6.0,有磁性,主要成分为铁,含量达96.17%,其余还有镍、钛、锰、锌等。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中华古奇石》内页

不过,时至今日,仍有地质专家对于其是否为铁陨石(也有人认为是石铁陨石)尚有异议。因为此石外表不见陨石常见的熔烧痕迹、流动构造,只有大量气孔构造。最关键的还是,这方“灵石”明代之前并无确切传承记载。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灵石”旧影(阎春成摄)

类似年代身份信息不明的古代陨石,还有一方很有名,那就是山东莒南县坪上镇铁牛庙村明朝抗倭名将孙镗纪念馆院内的“铁牛陨石”,长140厘米,宽80厘米,重约4吨左右,形似一头卧牛。表面结构粗糙,遍布大小气孔。铁牛陨石铁质成分约70%以上,还有铝、镍、铬、磷、硫、碳等成分,属于大型石铁陨石。据专家推测,该陨石大概是在唐代陨落的。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铁牛陨石“

山西灵石县的“灵石”,与山东莒南县的“铁牛陨石”。两者质色结构看似十分相似,或许属于同类石铁陨石。不过很遗憾,都没有留下确切的陨落时间,两者均属于“发现陨石”。

广西南丹铜江公园现存一方“南丹陨石”,色泽褐黑,宽140厘米,高70厘米,厚70厘米,重3.2吨。按照《南丹县志》记载,这是在明代正德十一年五月(1516年6月7日)陨落于仁广村陨石雨中最大的一方,有确切的时间记录,非常难得一见,属于已知“坠落陨石”中最大的铁陨石之一。1992年被列为南丹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古奇石》画册收录其中。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南丹陨石”旧影(吕子剑摄)

山西灵石县这方“灵石”,在正史如《隋书》并无相关记载(《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中,有灵石县为开皇十年置的记载)。最早记载灵石因石设县名的史实,是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十七:“灵石县,本汉介休县地。隋开皇十年,因巡幸开道得瑞石,遂于谷口置县,因名灵石。皇朝因之。”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一则予以具体化:“隋开皇十年,因巡幸,傍汾开道,取其平直,得石,文曰‘大道好吉’。因分置灵石县。以今县西获瑞石为名。”

至于隋文帝开皇十年巡幸山西的确切时间,据《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记载:“(十年春)二月庚申(3月13日),幸并州。夏四月辛酉(5月13日),至自并州。”也就是说,隋文帝在当年的二月巡幸过并州,四月回到长安。并州即今太原附近(灵石距离太原三百多里)。

隋文帝当年巡幸山西并州,可能主要是为了探望其第三子,时任并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的秦王杨俊(谥号孝王)。据《隋书》卷二十二(志第十七·五行上)载:“开皇十年,高祖幸并州,宴秦孝王及王子相。帝为四言诗曰:‘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由此推算,这方“瑞石”应该是该年春天隋文帝巡幸并州时发现的,距离现在有1431年。

后世有关“瑞石”的记载,大致沿袭了《太平寰宇记》的说法,只不过将瑞石的铭文“大道好吉”改为“大道永吉”。如明代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刊印的《灵石县志》提到:“隋开皇十年,文帝驾幸太原,傍汾河开道,获一石,有文曰‘大道永吉’。因以为瑞,遂于其地建设县治,割介休西南地以益之,仍属汾州。”这也符合“古史层累构成说”。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明代万历《灵石县志》有灵石县由来记载

不过,至少在明代万历之前,并没有记载明确过,这方“瑞石”还在世间。也就是说,从隋代到明代晚期的一千年间,这方“瑞石”存世的记载付之阙如。即使到了明代万历二十九年灵石县修志的时候,虽然已经出现了这方“瑞石”:“瑞石,在北门外,高六七尺,玲珑峣崅,类太湖石状。相传即隋文帝所获之石。今其文不复可辨识。又传留此以镇城北之水患者。”(明·万历《灵石县志》)但并没有判定这是什么石头,更没有将天降陨石联系起来,只是认为类太湖石。

可见,当时也没有确证说这方“瑞石”(即“灵石”)就是隋代的那方,只是“相传”。明代灵石县提学陈棐写有《题瑞石》一诗:“当年一石解通灵,辇道曾闻此地经。文瑞至今无觅处,汾流还绕四山青。”也是“曾闻”而已。所以,这方“灵石”极可能是后来发现的,并不是从隋代以来流传有序的那方“瑞石”。只不过,至少在明代以后,人们都相信这方“灵石”就是“瑞石”了。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明代万历《灵石县志》有”瑞石“记载

隋代“瑞石”是否就是现在的“灵石”,很是值得一辨。如上记载,“瑞石”当初是在开挖汾河的河道时发现的,并没有说是天上降落的(陨石)。而且,石上有“大道永吉”(又说为“大道好吉”)四字吉语,显然,这在陨石上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类似黄河石等图纹卵石上倒是偶尔会出现文字石。这方如此巨大的陨石,究竟何时降落山西,也是云里雾里,不得其详。

山西地区,历史上确有陨石降落纪录。如据明·万历《灵石县志》记载:“嘉靖十一年(1532年)十一月,夜,星落如雨。”但无论如何,如果隋代那方“瑞石”就是陨石的话,石表出现“大道永吉”吉语的可能性极小,即使是人工作伪,难度也太大了。所以,我怀疑这方奇石或许是另外一方图纹石,不排斥吉语是人为做手以谄媚皇帝的。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长江(云朵)石名品”乱云飞渡仍从容“,字迹具有狂草笔意(胡三藏)

历史上,类似带有祥瑞文字的“瑞石”记载并不少见,天公妙笔,冥冥之中似乎是一种天意,所以难免有“巧夺天工”者。一般来说,图纹石上偶尔会出现文字图案,但要出现吉语佳句的概率极低,要么是牵强附会,甚而是以售其奸者。最有名的,莫过于唐代武则天时的一出闹剧(见诸于正史《旧唐书》《新唐书》)。唐睿宗垂拱四年四月,魏王武承嗣(武则天侄子)伪造了一方瑞石,上面有铭文:“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他指使雍州人唐同泰伪称获之于洛水,进献宫中,明显是带有劝进武则天称帝之意,非常迎合皇太后武则天的心思。五月,武则天便自加尊号“圣母神皇”。名其石为“宝图”(后改名“天授圣图”),命瑞石洛水出水处为圣图泉,于泉侧置永昌县,并于洛水之北设坛受石,刻碑留念,第二年还改年号为永昌。这也是由“瑞石”而起的一段故实。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汉江石名品“丝路”,字迹为行草“丝”(陈纪法藏)

关于“灵石”,历史上还有一则“赵尔丰蓄宝石”(近代徐珂《清稗类钞》)的故事,不可不提,那就是晚清川滇边务大臣、代理四川总督,号称“屠户”的赵尔丰的癖石之好。宣统元年(1909年),他奉命督师驻守察木多(今西藏昌都),见到河边有方图纹石光怪陆离,色泽深绿,白纹密布其上,采集后仔细研究,竟然在石面上找到篆籀行草真楷以及满文、梵文各体书法204字,另有十多个人物。于是请人摹写了213幅文字图案,第二年编成《灵石记》。书中“灵石谱序”写道:“石之灵,灵于文。文能成字固灵,而其文之或断或连,于离合宛转间数变易其形体,几令人有目不暇给之势……斯真灵矣。”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灵石记》内页一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灵石记》内页二

《灵石记》在回答自己为何有癖石之好时,赵尔丰表示:“石体坚贞,不以柔媚取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轻随波逐流,然即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君乐与为友。”这不啻为一篇爱石名言,一直为后世赏石者所引用。

【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灵石记》书影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汇石融通):【谈古说今】山西“灵石”天下名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72161.html

(1)
上一篇 2021年3月13日 上午8:01
下一篇 2021年3月21日 下午12: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