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赏石与玩石》刊出后,有朋友认为不该把赏石与玩石完全分割开。赏也是玩,玩也是赏,赏与玩不过两种说法而己,较不得真的。这些朋友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只不过没有把文章的主题看明白,或者说并没认真去读我文章的内容。我当然明白,其实赏与玩真也分不了那么清楚,文章以此命题,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己。而文章真正的立意则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来对待我们心爱的石头?
在此我不妨向全国的石友们问上一问:奇石没有价值吗?奇石是低级的原材料吗?奇石根本没有艺术性吗?我想绝大部分石友们肯定会说:“不是”。当然“不是”,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么常识性的,甚至很低级的问题还向石友们发问,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可笑甚至荒唐的事情。因为:
如果奇石没有价值或没有艺术性,为什么你对它那么倾心?
如果奇石没有价值或没有艺术性,为什么你能卖掉它?
如果奇石没有价值或没有艺术性,为什么你能几十年依靠它生活?
如果奇石没有价值或没有艺术性,为什么成千上百万人涌入了石界?
如果奇石没有价值或没有艺术性,为什么从上到下成立了那么多的赏石协会?
如果奇石没有价值或没有艺术性,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家花巨资来收藏它?
如果奇石没有价值或没有艺术性,为什么本来属于个人雅兴的赏石爱好变成了社会化的商业活动?
如果奇石没有价值或没有艺术性,为什么能形成上千年的中国赏石文化?
…………
当然,这类为什么还可以问出许多。
所以,无论石农石商,赏家玩家还是藏家都是喜欢石头的。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奇石本身就是天然艺术品,其艺术性本来就是有价值的。也许有些人特别是石农石商之中的个别人,只是看到了奇石交易中的商机,并不一定真喜欢石头,但也是因为奇石的艺术价值才使其有了经济价值。现在石界为什么这么商业化,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近些年来由于奇石市场的低迷,不少人在为石界找出路。尤其石界的一些所谓“资深赏石家”和“藏石名家”,纷纷写文章甚至著书立说,为石界指道。其中有一种理论是,视奇石为“素材”甚者“低级的原材料”,因其“自然属性没有艺术价值”;只有通过“玩”即人为的“再创造”让奇石变成艺术品,进而将其打入艺术品市场和收藏界。 本来嘛,给奇石配个座是为了让它立住,起个名字也无非是为了点题而已,这些都是赏石活动中必要的附加手段即“道具”而己。可现在有些人非要在这“道具”上大作文章,还美其名曰“石道”,“石艺”,弄得这些“道具”似乎成了主角,石头反而成了配角。这种赏石观念说白了其实是一种商业包装手段,是卖石之道,展石之道,并非赏石之道。但目前在石界却有一定市场,对石友们也有很大的迷惑性。
(从赏石角度来说,其实有许多奇石是无法配座,甚至无法题名的。因为配座了反而破坏了它的天雕神艺;题名了也就限制了人们赏石的思绪。这在小件戈壁石中尤显突出。)
这种想法也许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其一,奇石本身就是天然艺术品而非要把它变成人为艺术品,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真正的好石头不需要过多的包装,差石头再怎么包装也成不了艺术品。再者,所有艺术品市场的艺术品,又有哪一件是靠包装才使其成为艺术品的呢!
其二,艺术品市场的确也经常有石头在拍卖,但需要明白的是,虽然拍品形式上是石头,其实含义上是古董,并不是观赏石。也就是说拍品是按古董拍卖的,不是按观赏石拍卖的。为什么现在假古石越来越多,不就是因为冒充古董来谋利吗!
其三,江湖有江湖的规则。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圈子,石界又是一个圈子。这是从形式到内容概念上完全不相同的两个圈子。这两个圈子的人员构成,文化底蕴,艺术思想,价值观念,活动规则等根本就各不相同或者说是各自独立。蚂蚁爬不进蜜蜂窝,蜜蜂也飞不进蚂蚁洞。艺术界玩的是人为艺术品,赏石界赏得是天然艺术品。让两个市场互相融合或者让赏石进入艺术品市场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比如,很难想象马未都、王刚等人会跑到石界来收藏石头。
当然,中国的赏石文化本来就是源自于文人艺术家们的。但艺术家与艺术品市场,艺术家与收藏家绝不是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此外,艺术品市场的所有艺术品,也并非本来就“没有价值”甚或“低级的原材料”,而是依靠包装才成其为艺术品的。所以幻想将奇石包装后就能打进艺术品市场岂不是瞎指道!
再者,艺术品本身分类也很细,尤其古代品与当代品之间有一个很大的鸿沟。 如果说石头以后进入艺术品市场了,那么也是以古董身份进入而非以观赏石身份进入的。
目前,赏石界这个大家族的成员越来越多,赏石活动也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潮。但个别“资深赏石家”从最初对奇石天然艺术的迷恋,到将其视之为“低级的原材料”,不能不说是他在商业化市场面前自己的心目失迷了的结果。
其实观赏石根本不需要依赖打入艺术品市场来寻找出路。两年前本人就在文章中指出了,拍卖是石界市场低迷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从这两年各地实践来看已经得到验证。尤其今年开春太原石展上的拍卖活动,能取得这么好的成效就是很有力的证明。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拍卖都将是石界藏石出路的主要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随着自触资源的枯竭,石农保括石商这个层面的人员会越来越少,大量的奇石己经流入藏家和赏石爱好者手中。那么多的这些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的石头不可能长期在个人手上积压。一些大型石馆的收藏家们如果想依靠门票来维持经营,也是不持久的。而石友包括藏家们个人之间的交流又有许多的局限性。那么,赏石拍卖必将是赏石收藏的一条可行之路。
可赏石收藏拍卖活动又不可能依赖和指望艺术品市场来开门迎客,也完全没这个必要。近年来各地石友间的拍卖活动比比皆是,但这种无序的无政府状态的,和游击战式的拍卖活动,必然形不成合力和规模,拍卖挡次和水平也很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石界就需要正式搭建一些拍卖平台,有组织、有计划、有章法的开展赏石拍卖活动,进而来消化个人手上的藏石。
因此,当务之急建议中石协应尽快组建赏石拍卖机构,及早搭建拍卖平台,以便有序有组织的开展藏石拍卖活动。当然各地石协也可以组建拍卖机构,搭建拍卖平台并进行有效的拍卖活动。
此外,这些年中石协培训了那么多的鉴评师,至今也没发挥多少作用。那么,有了拍卖平台也就有了他们的用武之地。拍品必须经过鉴评,使鉴评机构与拍卖活动紧密配合。
赏石拍卖活动可以与石博会一起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可以分批进行,也可以常年进行。
目前,各地石博会显然已经成了石界发展的一只翅膀。那么,有了拍卖平台,石界就有了另一只翅膀,难道不是吗?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