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赏石是在何时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

对石头的这种挚爱,只有中国才有吗?

一般认为,我们赏玩石头,至少从唐代就已开始,而达到高峰,且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则应该是在宋代,确切地讲,是在北宋,它有以下几个标志:

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安徽宿州博物馆藏宋代灵璧石

(王占东摄)

/

米芾拜石

米芾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拜石」这件事在宋代的几个野史中都有记载,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二十四史》正史中的《宋史》是在元代编的,其中《文苑传》专门提到了米芾,并将米芾拜石」的故事写了进去,似乎此事可印证为事实。

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米芾拜石图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作为古代「正史」的《二十四史》,很少涉及个人爱好轶事,但对于「米芾拜石」一事,却特意添此一笔。这从侧面可以看出,当时统治阶级及士夫阶层玩石之风的盛行。

相传米芾所拜之「石丈」,现存于安徽无为县,当地为此建立了一座无为县米芾纪念馆,原址是米芾在无为担任无为知军时待了两年的衙署所在地。

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安徽无为县米芾纪念馆「石丈」

米芾所拜之石,乃清康熙时期从衙署深土中挖掘而来。这是一块有点像人形的石头,现在叫「巢湖石」,类似太湖石,现状接近于历史记载,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

这里补充一点,相传米芾提出了瘦、皱、透、漏相石四法,但这个说法其实在宋代文献,包括米芾自身诗文中都未见提及,一直到元代才出现。

/

南宋文人杜绾编纂《云林石谱》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最有系统的一部石谱,里面大概收录了116个条目,但是石种可能只有八、九十。

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云林石谱》书影

杜绾乃世家子弟,出身名门。在宋代真正玩石头的人,基本上都是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包括苏东坡、米芾等。杜绾的《云林石谱》应该是赏石文化的开山之作,《四库全书》也将其收录进去。此书对我们后世选石、玩石、赏石的理念和做法,都有指导性的意义。

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安徽灵璧磬云山宋代石坑遗址


/

赵希鹄编著《洞天清录集》

比杜绾稍晚大概一百年的宋代的宗室后裔赵希鹄,编了《洞天清录集》这部书。此书应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文房宝典,它将文房器物分门别类,包括古钟鼎彝、碑拓书画等等。其中有一篇《怪石辨》,里面首次把石头(当时叫「怪石」)收入文房之中,这是石头首次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和其它艺术相提并论。

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洞天清录集》书影

这本书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包括明代很多文人,也热衷于编撰这些文房宝典,闻名者如文震亨、屠隆、高濂等等。但是他们编撰的这些鉴赏著作,据说都是援引了赵希鹄的《洞天清录集》,包括石头部分。


/

宋徽宗绘《祥龙石图

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宋徽宗绢本设色《祥龙石图》(故宫藏)

「文艺皇帝」宋徽宗,玩石之名颇盛,他画过一幅《祥龙石图》,画中所绘乃艮岳中的一块石头,曰「祥龙石」,石上有「祥龙」两字。这也是古代绘画当中第一次将石头作为主体出现。而且这幅画作,还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地方,其乃诗、书、画合一,宋徽宗不但画了这块石头,还用瘦金体赋诗一首。

对石头的这种挚爱,只有中国才有吗?

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法国枫丹白露宫固结砂岩

如前所述,南宋玩石已有《云林石谱》、《洞天清录集》二书,而在当时,我们的赏石文化就已经传到了近邻日本。从目前的记载来看,日本玩石的历史始于南宋时期,稍晚于中国。日本现在玩的石头国际公认称作「水石」,这和我们玩的不太一样。

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日本水石「茅舍」

中国传统玩石,讲求瘦皱透漏比较多,这是一种抽象审美。而日本的赏石则偏向山水景观石,他们叫做水石(又称「水冲石」)。而我们古代人玩的水冲石不是很多,主要还是山石类。

我国四大名石当中,除了太湖石有些是水里面冲的,大部分都是山里面的石头,而且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园林里面的太湖石,大都也是旱太湖的山石类太湖石,并非真在水中,真在水中又能传世的太湖石其实很少。

赏石,从自然到艺术

日本水石布局

日本水石对世界玩石的影响更大,他们没有建立瘦皱透漏的审美观,而是形成一个追求形式美为主要方向的水石观,强调石头的质、色、形。现在世界各国都将日本当作赏石艺术的母国,纷纷模仿日本水石的玩法。当然我们追根到底,其实日本的水石还是源起于中国。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文人空间 ):

本文发布者:玩石迷,获取最新内容,请点此关注《顽石有灵》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nshime.com/14851.html/

(1)
上一篇 2018年10月20日 上午1:00
下一篇 2018年10月22日 上午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